历史与现实: 货币信用属性的演化和逻辑
2020-10-20刘英团
刘英团
钱是什么?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劳伦斯·哈里斯经典著作《货币理论》(Monetary Theory,Laurence Harris)的定义,钱是一种起着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贮藏作用的一种商品。戴维·欧芮尔、罗曼·克鲁帕提则在《货币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Money)中把钱定义为“为任何被普遍认可的、可充当交换媒介的一种东西”。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媒介,钱是人类经济社会运作和延存一种必要且必须的制度构件,而要更加清楚地认识钱的本质以及钱在市场经济乃至人类社会运作及其演化变迁中的作用,首先还需要从人类经济社会史的演化长河中,看一下钱的千年兴衰史。在《钱的千年兴衰史》中,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金菁教授从“用什么衡量财富”和“什么才有资格被称为钱”谈起,呈现了利息、杠杆、银行、纸币、债券等金融要素产生的来龙去脉,其间充满了压力、创新、无奈甚至血腥的斗争。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所有钱,大都是信用货币。“在几乎每个有记载的人类社会惯例中,均涉及货币的使用,而货币则是某种特定商品、价值计量符号(tokens as measures of value)以及经济交易中的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具有普遍性,其原因在于它能使贸易(trade)便利化。”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货币经济学家詹姆士·托宾把货币视作为一种“社会惯例”(social institution)和“社会制度”(social institution),即“从表面上看货币是‘物,货币形式体现的是物与物的关系,但其背后隐藏的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Relations of production)。”在经济下行和市场颓废的当下,我们最关注的还是“我的钱会不会贬值”“我的财富会不会缩水”?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如何让钱保值增值呢?通过分析黄金、美元、原油和美国房价1947~1971年间的价值变化以及黄金、人民币和中国蔬菜价格1951~2011年间的起伏。金菁教授认为,“黄金是钱,其他一切都是信用。”
“钱是一种交换媒介,但不是所有的交换媒介都可以成为钱。”金菁教授所认为,各个公司的股票,各个国家的主权货币说到底都是信用,而黄金则是几千年来人们普遍接受的货币。“人们往往会因为渴望金钱或者对金钱的热爱胜过任何其他事物而受到谴责。然而,人对金钱的热爱是再自然不过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金钱就像不知疲倦的海神普罗透斯(Proteus)一样,随时准备将自己变作能够满足我们变化无常的欲望和各色各样需求的东西……货币本身绝对是一个好东西,因为它不仅满足我们具体的需求,还能满足我们观念上的需求”(〔加〕戴维·欧瑞尔〔捷〕罗曼·克鲁帕提《人类货币史》)。在《钱的千年兴衰史》中,金菁教授从“历史的维度”解析钱的本质,通过“潜藏在历史浮沉中的逻辑”,即“从17世纪至今的文献史实”中把钱和货币的替代品区别开来。基于连年征战的财富需求和财富积累的主观意愿,垄断铸币权的国王和政府尝试用各种手段聚敛财富,即“从寻找金矿、铸币贬值、到处借钱、借不到就抢、抢光了就自己开银行、开银行遇到困难就发行纸币欠条充当流通工具、纸币价值不保的时候就干脆以法律强制手段发行法币,直到开启垄断法币发行的中央银行体系。”
“从元帝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纸本位,到西方世界第一次出现纸币,历经400余年。往后再推300年,到20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纸本位正式拉开帷幕。”正如金菁教授所言,这700年间西方世界的历程还要从它的法律框架说起。首先,金菁教授围绕钱、钱生钱而产生的法律框架以及中世纪的法律突破阐述。一方面,货币是人类彼此之间进行物质交流的工具,“其历史和文字的历史一样久远”,而且“货币和文字都是用符号描述世界的方式,二者均为沟通工具,因而从根本上具有社会性,并且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加〕戴维·欧瑞尔〔捷〕罗曼·克鲁帕提《人类货币史》)。另一方面,人类之间进行物质交流,也并不都出于经济目的,就像不能仅从经济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行为一样,也不能仅从服务市场交换的角度来观察货币演化。围绕圣殿骑士团十字军东征对贸易和跨境支付的需要,形成了跨国银行的雏形。在圣殿骑士团覆灭之后,国际银行业务被威尼斯商人们所取代。在中世纪末期和文艺复兴早期的整个15世纪里,我们所熟知的美第奇家族简直就是“上帝的银行家”(Giuseppe Ferrara)。他们不仅服务于罗马教廷、各国的皇帝显贵、商贾名流等特权阶层,还是米开朗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杜乔、多那太罗、提香、鲁本斯、卡拉瓦乔等超级大咖的资助者。可以说,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欧洲通史、西方艺术史都将改写,哪还有什么欧洲文艺复兴。
当然,钱的千年兴衰史更是一个掠夺的过程。通过剖析英国的南海泡沫和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泡沫的实质无一例外都是滥发纸币加上无节制地加杠杆。纸币与黄金的不同在于:黄金是按其本身的价值与其它商品交换的,是等价交换,而纸币则是按其面值与其它商品交换,且其本身的价值与其面值相差很大,是非等价交换。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或者有多种货币结算体系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必然会被“收藏”(如黄金),或者在国际结算中被优先选用。在“稀释与保卫财富之战”中,金菁教授重点阐释了“坎蒂隆效应(Cantillon Effect)”和“格雷钦法则(Greshams Law)”,前者强调人为增加货币发行导致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加剧了社会贫富差异,而老百姓为实现自己手中货币购买力最大化,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则是“格雷钦法则”。
第三此外,货币制度的核心,是维持货币的信用。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因战事需要大量采购美国的原材料、补给和武器装备,而美国也积极给协约国提供信贷支持,这使得欧洲乃至世界各国成了黄金的净流出国,而美国则是净流入国,成为世界上黄金储量最多的国家——黄金持有量占到当时全球货币黄金总量的2/3,约22000吨。在战后的金融秩序安排中,不仅美元成了唯一一个有能力直接与黄金挂钩的纸币,国际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纽约。正如金菁教授所言,“各国战后的财政窘境,使各国政府也只能接受金汇兑本位制”,如果说在金汇兑本位下,那个最终可以兑换黄金的货币就是世界储备货币,那么黄金依然是最终的储备资产,然而“金汇兑本位,这个在一战之后原本设计为回归传统金本位的过渡方案……(最终)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极端: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金彻底变成了美元,全世界正式进入纯纸币时代”。用美国经济学家巴里·埃森格林的话说:“美国只用几分钱的成本就可以印出100美元的绿票子,但是其他国家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资源来生产并提供100美元的商品,美国就这样对全世界收着铸币税,如同中世纪的领主们所做的一样。”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和超宽松刺激下经济复苏不利影响,美元汇率近期持续走低,7月份贬值幅度达3.8%,接近4%的跌幅有望成为美元9年来最差月度表现。这也给人民币的未来之路带来启示:“如果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只是用一种纸币(人民币)去替代另一种纸币(美元),无疑是把问题简单化了。”(张森《49年,美元对黄金贬值98%》)在《钱的千年兴衰史》中,金菁教授給我们留下了很多“历史的空白”和对“未来的展望”。对于比特币的未来,金菁教授认为:“如果未来比特币世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比特币票据被足够多的个体或组织接受,比特币体系下的部分准备金机制仍然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真到了那时,‘第三方信任基础又会回到我们的交换生活中,人类社会会重新经历部分准备金下的泡沫与萧条,所不同的只是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这其实是对我们群体意识进化到何等程度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