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回路背景下异班值日策略探究

2020-10-20张道年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张道年

[摘要] 从思维习惯回路策略角度调整晚修学生值日方案,干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习专注度。处于同一楼层班级的班主任开展楼层研讨,在小范围内尝试班级管理的创新方案,便于迅速改进。

[关键词] 楼层研讨;习惯回路;异班值日

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第一步存在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第二步存在一个惯常行为;第三步则是奖赏,这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图1)。风靡一时的“手机计步器”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傍晚,人们穿上运动鞋,拿出手机,将记录步数的手机软件打开(暗示),运动开始了(惯常行为),将自己散步或跑步的数量放在微信圈内展示,获得无数点赞,产生一种心理优越感(奖赏)。大多数人最渴望的就是这种优越感,计步软件巧妙地将人的“虚荣心”与“散步”联系在一起,手段就是“微信圈”,却最终使人们养成爱散步的好习惯。楼层研讨是指相邻的班级,班主任更容易相遇,方便交流,学生之间也更容易相互影响,因此可以将楼层研讨作为正式出台一项措施之前的尝试,在尝试中进步。即便尝试效果不佳,制度调整起来也快,在经验初有成效后就可以在全年级推广实施,使效果增倍。

一、问题提出

对高中生而言,晚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3小时的晚修,中间只有一个20分钟的大课间,帮助学生巩固提升一天的课程内容。影响学生专注度的因素有很多,有生理原因,也有习惯问题等,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学生身边有很多吸引他們注意力的事物存在,例如与同学聊天、频繁上厕所等,比起学习来这些就会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这部分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地分散注意力,这一点也满足习惯回路理论。无论是与同学聊天(图2),还是上厕所和打水(图3),所获得的轻松感都对这些学生起到了鼓励作用,因此该行为得到延续,学生专注度因此下降。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斩断”习惯回路,使心理上没有强化鼓励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

班主任精力有限,不可能随时批评指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值日班干囿于“熟人社会”难以形成有效监督。当然若处处依靠老师对班级进行管控也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旨是相悖的,因此依靠习惯回路策略,科学合理地改变管理方案才是正确的思路。经过一层楼四个班级的班主任多次研讨,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决议,就是实行晚修值日班干“异班值日”的制度,四个班级实行联动,其他班的值日生相对来说就可以较为详尽并如实地记录该班级的晚修情况。

1.初步尝试

为了走好第一步,班主任们精选了四名得力的同学作为第一轮的值日生,并且从细节上交代值日生如何操作。两人为一组,主要任务是登记违规现象(迟到、晚修期间随意走出教室、晚修时讲话等)和提醒上课铃响后及时安静。从第一天晚修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四个班级都能够在一个晚上基本保持安静,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令我们满意。笔者还特意对部分同学进行访谈,部分问题及答复如下:

老师:你觉得昨天的晚修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有很大不同。

老师:能不能具体一点?

同学:比以前安静了很多。

老师:你觉得大家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

同学:大家心存畏惧才不说话的。

老师:畏惧什么?

同学:主要是值日班干不是本班的同学,大家觉得实在是不便于晚修期间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和讲话,怕在其他班同学面前丢脸,自然就安静下来了。

班主任每天都会把头一天值日生记录的数据和相关事实张贴出来,同学们都在争先恐后地看,也形成了一定的威慑效应等。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根据思维“习惯回路”的理论将其用习惯回路路径表示出来(图4)。

2.出现新问题

新问题出现了,班上一位值日生要退出值日队伍,我做思想工作也不见效果,仔细询问后他才支支吾吾说出实情,原来刚开始在某个班值日时,看到这个班的同学都能够规矩看书,出教室也是毕恭毕敬地签字,感到一丝得意,认为自己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情况出现变化,一开始是教室中有同学窃窃私语,提醒一下就会好转,到后来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即使提醒也不见效果,因此这位同学变得很沮丧,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出现了问题。

3.方案升级版

值日班干被“审美疲劳”是出现新问题的关键。虽然是轮值,但毕竟异班值日的班干部人数有限,因此被管理的同学与值日生之间变得越来越熟悉。被监督同学的心理状态变化也满足思维习惯回路的理论模型,“怕在其他班同学面前丢脸,因此安静自习→其他班的值日生好像与自己班的同学差不多哦,动一下好像没事→受到了鼓励,再动一下”。因此,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出现心理“免疫”,因此班级管理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实施策略,包括异班交流的班干的随机变换、增加值日生人数、扩大交流班级数等,就是让更多的生面孔出现,充实到班级管理中来。班主任也需要及时反馈值日生反映的纪律问题,及时做出反馈,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存在重视感;而值日生也需要按章办事,决不姑息,树立威信。

三、反思

异班值日方案前期效果非常不错,成功阻击了习惯回路中的不良惯常行为,使学生心存畏惧。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心存畏惧慢慢淡化后,这种“心理阻止”就会失效,如何使异班值日制度效果不减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班主任对记录的违纪信息及时反馈和处理,强化学生的思维习惯;适时调整异班值日的同学,破解学生的“审美疲劳”,强化值日效果;班主任要做好坚持到底的决心,班级管理靠三分方法、七分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