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的学校操作系统

2020-10-20唐云增杨一鸣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组织工艺教学

唐云增 杨一鸣

[摘要] 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思想是当今世界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勾连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架构、塑造发挥着核心和支撑作用。本文拟从组织层面、教学层面、工艺层面三个层次着手,初步梳理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的学校操作系统。

[关键词] 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组织;教学;工艺

朱小蔓教授是我一直仰慕的学者。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开创性地推动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情感教育思想体系。我认为,朱小蔓教授以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优雅的学识气度、超拔的思想境界、高超的专业能力对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研究做出了旁人无法替代的历史贡献。具言之,首先,根据“情子说”,情感是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在人类不断积累情感经验的基础上,文字、语言、历史、艺术、科学等精神文明成果才得以日益丰富发展。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不仅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乐感”特征,而且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百万年以来精神发育的历史。其次,朱小蔓教授自1993年出版《情感教育论纲》以来,深入全国各地的各级各类学校推广和普及情感教育研究,使情感教育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源头流入基层学校,流入万千师生的心间,实现了人类情感与作为情感文明建设核心使命的情感教育的自然贯通,实现了情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连接。再次,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从其建构伊始就自觉地从世界思想宝库中汲取养料,尤其借鉴了情绪心理学、神经科学、美学、伦理学、语言学、科学史、文艺理论、社会理论等的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与当代国际情感教育领域的诸多同行保持学术对话。可以说,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是当代世界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最后,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今天,情感缺失以及由情感问题所衍生的各种新老问题杂生,“不同人群、社会组织和层面在情感状况和特征上都有新的变化,所面临的情感和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复杂,安顿、处理其中呈现出的新的情感问题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情感教育有必要自觉勾连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架构、塑造发挥着核心和支撑作用。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言,践行并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深化情感教育研究,对疗救当前的教育乱象不啻为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从长远看,情感教育研究不仅需要理论上的进一步深化、细化,也需要在操作工艺上继续尝试、探索,不断总结提炼。我结合多年学校教育工作的经验,初步梳理了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的学校操作系统。这一系统由三个层面七个维度组成:一是组织层面,包括学校和班级;二是教学层面,包括课堂与教师;三是工艺层面,包括方法、活动与细节。

一、组织层面

1.情感教育的学校维度。学校是当前情感教育深入推进的主渠道。作为开展系统化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组织愿景与价值目标、组织架构与要素分配、制度设计与质量监控、过程管理与激励机制等方方面面。推动情感教育在学校组织的有效实施,不能做简单的叠加,而是要将其合理且有机地楔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近20年积极开展幼儿情感教育实践探索的个案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一是办学情怀。杭师附幼在办园实践中强调,成人要“与儿童心弦共振”;要“关注幼儿内心的情感力量”“秉承平和利他的精神情怀”,给予孩子真正的爱;要尊重幼儿,“把幼儿园还给孩子”。二是支撑性理论。他们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情感教育理论,自觉运用“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幼儿“认知与情感融合互渗”“情感是可以触摸的”“情绪情感和交往行为是新兴认知能力的基础”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情感教育理论观点。三是教育目的。他们将情感教育作为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明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形成与发展,尤其关注儿童安全惬意感、依恋责任感、同情合群感、好奇求知感、求美审美感、敬畏秩序感、爱物惜物感等情感品种的培育,强调提高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情绪表达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四是课程设计。他们提倡“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探索形成了“三核目标(情感状态、情感品质、情绪能力)”与“四维内容(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发现探索、表达表现)”的课程设计观,形成了一整套专门的适应性情感等专题活动。五是教与学。他们以“梯度入园、情感环境、个别指导”为抓手,让情感变得可触可感,让情感教育变得可视可行;重视选择和创设生动、自然、合适的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获得积极情感浸润;强调幼儿在情境中开展同质和螺旋式体验,提出了“初步体验—体验提升—回到运用”的体验教学模型;重视教师对幼儿情感的散状经验归因梳理,构建了“关注觉察—认同悦纳—个别化支持性回应”的情感教育模型;同时探索形成了幼儿情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两性评价体系。六是科研支持。他们依托高校资源,采取“U-S”模式开展情感教育的科研合作,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凝练学校情感教育思想和操作模式。

2.情感教育的班级维度。将情感教育落实到班级,是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学校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小蔓教授认为,研究学校情感教育必须研究班级的情感教育问题。她在2015年冬季南通情感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学校教育的情感文明首先是创造班级情感文明。在班集体里人与人的关系如何,集体目标和个人需求如何处理等都是构成班级情感文明的重要基础。尊重保护个体的正当情感需求,丰富完善人的个性是班集体建设的工作起点。”2016年,她又亲自给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专业委员会拟定了“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研究课题,推动现代班集体建设研究走向新境界。中陶会苏专会在全国建立“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研究”实验区,明确“试验田”,积极推动情感性班集体建设的实验研究。无锡市西漳中学初一(16)班在班主任徐静老师的带领下,以争创“百情图班”(“百情图”是从古今书体中辑选了100个不同字体的“情”字组成的一张图片,由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制作完成并献给朱小蔓教授,以表达对她开创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研究的敬意)为工作目标,从初一年级开始坚持三年跟踪实验,获得了较完整宝贵的第一手实验资料。这个实验从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的交集入手,以朱小蔓教授“情感性班集体”为基本模型进行探索,取得了班级教育的实效,成为17个平行班中的佼佼者。一是情感性班集体是组织有序的学习共同体、人际友好的交往共同体、价值商谈的文化共同体、舒展个性的发展共同体。二是情感性班集体建设是一个主动构建与自然生成相统一的过程,是一个以情为本、情理交融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充分发展与集体日益成熟相一致的过程。三是情感性班集体建设包含关怀性人际关系、互动性交往活动、支持性学习活动、自主性班级管理、体验性生态环境、多向度情感生活等基本要素。四是情感性班集体建设需要依托广义课程实施、教育关系重构、文化生态环境建设、班级公共生活重建等具体路径。

二、教学层面

1.情感教育的课堂维度。课堂教学是学校情感教育的主战场,其中的情感教育是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学校操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小蔓教授认为,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核心,教师和学生主要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建立师生关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情感表达的质量、方式和效果成为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吸收多方面研究成果,尝试研制《课堂教学中情感素养系统及其表现性词语表》。我从汗牛充栋的相关文献中选择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的《情感教学心理学》作为这一研究的基础文献,对我研制《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素养系统的表现性词语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到目前为止,我的研制过程经过了四步:第一步,从《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摘录有关《课堂教学中情感素养表现性词语》273段句;第二步,将273段句中重复的部分进行合并,并创新性地按照课堂教学过程将剩余段句重新排序;第三步,根据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和现代班集体建设原理对已有段句进行修改、补充和调整;第四步,走向实践,在广西柳州市第十二中学王静老师的课堂中做扎根研究,边听课边研讨,初步完成《课堂教学中情感素养系统及其表现性词语表》的前期研制工作。我认为,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情在课堂。一是情在备课中,让备课成为教师与教材、学生的情感性对话过程。二是情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学成为学生、教材、教师的情感性交往-对话过程。三是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情感文明修养的过程。教师自觉地将教学作为情感修养的过程,将课堂当作情感修炼的熔炉,从而促使自身情感文明素养不断发展和完善。

2.情感教育的教师维度。学校情感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自身的情感文明素养。朱小蔓教授在2015年南通情感教育研讨会上指出:“教师对学科中的情感人文资源和价值如何理解、传递,教师有没有道德敏感性,在有四五十人甚至更多学生的教室里能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和比较充分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组织和现场的情感性应对等,都体现着教师的职业情感素养,并直接或间接地构成教学活动的情感文化。”因此,教师的情感文明素养决定学校和班级情感教育的水平,决定学生情感素养能否获得良好发展。学校情感教育必须将如何提高教师的情感素养放在最优先和最突出地位,上海师范大学王俊山博士关于班主任情感素质系统的研究揭示,班主任情感素质包括六大类,即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人际情感、生活情感和情感能力等40个情感品种。我将这一研究作为起点,根据近年来世界教育形势的变化,结合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和班集体建设研究成果,对王俊山博士的《班主任情感素养》问卷量表前后做了四次修改,形成了一份新的《班主任情感素养系统研究量表》。在此基础上,我又深入研究了李镇西、魏书生、于永正、陈海宁等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我在对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再阅读中,发现李老师早在1998年就提出“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无疑,这本书可以视为当代中国教师的“情感教育宣言”。通过对这本论著中情感教育表现性词语的系统梳理,我发现,李镇西老师的情感素养系统很完整,包括道德情感(28种)、理智情感(15种)、审美情感(8种)、生活情感(10种)、人际情感(17种)和情感能力(11种),共计89种情感品质。经与王俊山博士的“班主任情感素质系统”比对,发现两者完全吻合。这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教师情感素养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

三、工艺层面

1.情感教育的方法维度。情感教育的方法是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学校操作系统在工艺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小蔓教授将学校情感教育的方法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情感状态、情感品种、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我将其称为“四分法”。在我看来,“四分法”在学校情感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可具体表述为:一是通过调查,了解教育集体及其成员的情感状态;二是提出情感教育具体任务,即具体情感品种的培育;三是采用具体教育方法完成任务;四是通过情感教育活动提高教育集体及其成员的情感品质和能力以及由此引起的集体与个人的新变化、新进步、新发展。同时,我进一步研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从中发现和归纳出一些具体的方法,诸如:“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友而生情法”;“和学生们在河滩上燃起了熊熊的篝火,头上是满天星斗、身边是滚滚的岷江”的“篝火燃情法”;“这首诗也是写给我自己的,后来我又把它作为毕业赠言送给了全班学生。我想以此告诫我和我的所有的学生,理想的追求比追求的理想更重要”的“以诗赠情法”,等等。如此方法还有“珍惜藏情法”“故事沸情法”“循循梳情法”“达理通情法”等66种。这些方法及其提炼还十分粗糙,毕竟学校情感教育的方法既有共识性的又有个人性、地方性的,相信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必然“繁花似锦春满园”。

2.情感教育的活动维度。朱小蔓教授十分强调活动在学校情感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认为它是达成情感教育任务、培育情感品质和能力的重要中介,甚至可以说“没有情感教育活动,就没有真正的情感教育”。无锡市天一实验小学从2017年8月开始开展“一个活动就是一个情感世界”的专题研究活动,他们提出情感贯穿于一个德育活动的全部过程。研究德育活动中的情感培育,可以从“需要—动机”“交住—关系”“体验—理解—选择”“行为—习惯”“品德—境界”五个方面分别展开。例如,研究活动中的“需要—动机”,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需求,在需求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学习动机,制定完善的活动目标和计划。情感教育活动本身不是目的,因此活动后的自我评价、反思、小结是学生成长的關键性因素。如果没有活动后情感与理智层面的自我监控与反省,就不可能将教育活动引向学生人格的自主建构。情感教育活动必须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与行为的统一、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品德与境界的统一。

3.情感教育的细节维度。学校情感教育中的最细小可见的部分,我将之称为情感教育中的细节。细节虽小,却包含着情感教育的各种信息,可以说是学校情感教育的“神经末梢”。这些细节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交换、振荡、缠绕、变异、同化,形成一个情感教育的“云团”。因此,我认为教育的一切奥秘都在情感之中,情感教育的一切奥秘都在教育的细节之中。抓住情感教育的细节,进行情感的细节教育,是学校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广西柳州市箭盘山小学围绕情感教育中的细节开展深入研究  ,提出关注教育细节,进行细节教育。首先,他们对情感教育中的细节做了诠释。所谓“细”,是指情感教育中的细小、细微、细腻、微乎其微,一闪而过,几乎感觉不到的情绪表现;所谓“节”,是指情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节点、交集处、交融处、矛盾点、困难点,也是情感教育过程中的体验点、点燃点、唤醒点、教育契机。他们据此提出,在学校教育中,情在细节里;情感交流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事物之间的情感在细节里面的流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波在流动顺畅时的体验叫“融合”“融洽”“愉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波在流动受阻时的体验叫“阻断”“不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波在严重受阻时的深刻体验叫“苦恼”“纠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波在长期严重受阻时的体验叫“情结”。这些正是学校情感教育的矛盾点、问题点、困难点。其次,他们认为教师能不能抓住情感教育中的细节和契机开展细节教育,是学校情感教育能否成功的生命所在。再次,他们主张教师要用情理交融的细节教育打通情感阻断,解开情结,实现情感联结,让学生感受情感愉悦,获得情感幸福,这是情感教育追求的目标。最后,有效的细节教育反映了教师良好的情感教育品质,即教育爱、细节意识、敏感性、身体力行和育情能力,又反映出教师情感修养的自觉性,即细节检点、理性思考、严于律己。

随着对情感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越加清晰地看到: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性情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造就了适合社会发展的合宜性情感,在文明进步过程中创造了境界性情感。若将此过程联系起来看,我们就可以发现百万年来人类一直都在建设一个伟大的精神工程——人类情感发展工程。我们当下构建的朱小蔓情感教育思想的学校操作系统,不仅有助于今天师生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获得良好发展,更是整个人类情感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深化和细化这一操作系统的研究,将是我今后的主要工作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于我而言,更像是情感教育研究之路上的自我鞭策。

[本文由杨一鸣博士根据唐云增先生的学术笔记整理编写,文中的“我”均指代唐云增先生。特别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钟晓琳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助理研究员王坤博士提供学术建议]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7.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4-5.

[3]朱小蔓主编.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丛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总序”.

猜你喜欢

组织工艺教学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