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2020-10-20冯鑫李川胡开群
冯鑫 李川 胡开群
摘要: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是开展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从政策和导向入手,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作为教师聘岗和绩效评价的内容之一,也是目前高校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政策方法。本文以社会发展对机械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基本需求,针对我国高校目前机械专业学生的这两方面能力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总结,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对于同类高校机械类大学生的相关能力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本科教育;机械专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科技为核心发展的社会,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科技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制造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是我国对外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体现。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具有机械类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者。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大学本科生培养情况来看,大多数机械本科生都缺少自主学习意识、缺少创新意识、缺少实践意识,当然这也是目前普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在对于制造业需求迫切的今天对于我们机械专业学生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提升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意识是摆在我们机械类专业老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在机械类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亲身实践和深度思考提出一些解决办法,虽不成形,但是对于机械类相关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1目前机械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1大学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向把握不准
目前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還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被动在老师和家长的规划下进行学习,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是高中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以后就不需要再认真学习,就已经登上人生巅峰,殊不知考上大学才是知识学习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以至于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课堂安排并调整学习思想和节奏,再加上刚入学对自己专业不够了解,也不明白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大学赋予入学新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快速成长”,而学生并不能客观地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所以不能准确地对自己的学习方向进行把握。
1.2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意识
由于机械设计类专业属于较为传统的专业,上课时特别是专业课时比较枯燥,但是要又受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大多数高校专业老师为了完成该门专业课程,只好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进行大学知识的传输,而在某种意义上忽略了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以至于大多数学生最终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形态。
1.3学校政策导向积极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
学校以及学院倏然时分重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加以政策导向。但是某些方面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在教师配备以及经费投入方面都不是很充足,并且目前大学生学习任务也相当重,每学期可能面临七到八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这些创新能力实践方面的培养活动。即使参加获取的质量和效果也并不理想。
1.4环境和场地的客观限制使得创新实践运行受到制约
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需要足够的空间和试验场地,虽然目前大多数高校各类专业实验室在课内课外实践都全面对大学生开放,但是由于各专业大学生人数较多,仍然不能满足全部大学生的需求。另外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由于题目、过程的新颖性和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都有很高要求,所以这些对指导教师的要求也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而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数只重视个人的科研情况或者是少数自带的研究生科研,对于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关注程度不够,这也是目前高校的普遍情况。且这一需求面对师资队伍不足和教师精力不够同样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和运行限制。
2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思考
大学新生在刚入学的时候会陷入一个迷茫期,必须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生活,因为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节奏,一些同学很难进行短时间适应。如果能够在新生刚入学阶段就通过入学教育新生动员等环节让新生对大学的目的和意义进行思考,进而做好自己的人生和职业规划,可以较好的让新生度过这个迷茫期。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本科生在进行大一大二课程学习时对自己的专业并不了解,即使说不知道自己学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要怎么学习、将来工作时这个专业的应用点在什么地方,所以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到大三大四的时候,大家都处于一个惯性状态,耍习惯了,没有学习的激情了。如果能让本科生早一点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了解,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可能取得的效果要好一些。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进行学生的引导和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解决专业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专业兴趣和专业自豪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学生在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学为所用,学有所用,学习与实践必须相互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这个专业,这门技术。当前学生的实践环节通常有课内实践、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以及最终的毕业设计。而课内实践是大学生实践部分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进一步优化课内实践课的组织结构,比如:时间、场地、内容等,着眼于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这一目标。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们才能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工程能力,并将自己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上来,最终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然后,再以学生科研立项等办法寻找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进行检验,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所以,专业老师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采取严格管理和自主学习计划的合理组合,并锻炼他们的学习意志,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3如何培养机械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首先,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的作用,用于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真正的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的作用,其首要条件就是对本科生开放,只有开放科研实验室,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创,才能充分发挥本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养成积极、主动的科研创新习惯。高校的科研实验室所承担的国家或者省部级科研课题,可以由项目主持人引导部分本科生进行积极的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对本科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很好的运用和掌握机械类专业相关知识,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这种科研的整个过程,培养他们创新的思路和科研的思路,为将来的工作岗位或者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学校或者学院实验室还可以拿出一些公开课题,让本科生依照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专业来积极的参与,不但可以帮实验室分担一些简单的任务,还可以让这些本科生参与到科研找个大家庭中来,感受这种科研的氛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积极性。
其次,可以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根据比赛的专业性选拔一些具有活力或者激情的年轻老师,这不仅有助于老师和学生的线下沟通,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可以每年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指导教师对前沿技术的学习和掌握能力,以帮助参加学科竞赛的团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并应建立和健全与学科竞赛有关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学科竞赛的重要性,最后有效的引导老师和同学们在学科竞赛上进行关键对接。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派出指导教师和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和实践,在实际问题中提升学科竞赛团队的成绩,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4总结
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本科生培养和教育的核心问题,根据目前高校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发挥高校实验室作用以及构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两种方法进行改进和提升。对于优秀本科生的培养有极大帮助,也能为这些本科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或者继续生造创造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宏.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4):33-34.
[2]黄波.关于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56.
[3]任相花,江云霞.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黑龙江教育学院.
[4]杨淑欣,孙拥军,等.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互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6):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