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平原地区学生进入高原地区学校后体育锻炼“高原现象”及对应策略
2020-10-20吴艳玲张常蕤
吴艳玲 张常蕤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大中小学的进一步普及,體育锻炼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关注热点,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世居平原地区学生在进入高原环境后,如何开展有效的体育运动训练,解决学生在高原地区体育锻炼中出现的“高原现象”,进而提高当前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关键词:平原地区;体育锻炼;高原现象;应对策略
引 言
当平原地区的学生进入高海拔地区后,便会暂时性地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呼吸水分丧失增多、心率加快、体内激素分泌出现明显变化等情况,而这些情况也是对高原反应较为正常的适应环境。平原地区学生在高原地区开展体育锻炼时,低氧是对人体造成最大威胁的一大因素,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的高原地区平均氧气吸入量只能达到平原地区的一半,这便会影响到平原地区学生的缺氧敏感器官心脏等各项功能。
一、世居平原地区的学生进入高原学校后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特征
世居平原地区学生在高原地区进行锻炼的过程中,最为明显的改善便是对学生的心肺功能、身体耐力和恢复力等,这主要源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较低,因此平原地区学生在该区域进行锻炼,就可以增加身体在缺氧条件下的耐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善学生全新的身体素质。但是平原地区学生在高原地区进行锻炼时,自身的疲劳适应力就会有所下降,同时这也是极端条件下平原地区学生自身意志力的集中体现。此外平原地区学生在高原进行大跨度训练时,需要通过较多步骤的辅助小环节,来帮助学生实现最终的身体质变,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源于身体的“调节适应期”而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导致学生在日常锻炼中的呼吸频率、心率突然加快,使得溶解在学生血管中的氧气在低气压的作用下无法被学生的身体进行吸收。
二、世居平原地区的学生进入高原学校后体育“高原现象”形成阶段
世居学生进入高原地区学校后,在开展体育锻炼时所出现的“高原现象”,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4个阶段,其中分别是初始阶段、迅速提高阶段、高原阶段和克服高原阶段。学生在初始阶段中,由于刚刚从平原地区转换到高原地区开展体育锻炼,这就会使学生从不了解的阶段转向逐渐了解,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技术动作也会逐步地完善;在迅速提高阶段中,由于学生在高原地区进行体育锻炼时,对自己的心肺能力、耐压能力、恢复力等进行有效地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飞快的进步;在高原阶段中,最为明显的现象便是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存在着成绩提高很慢甚至停滞不前的问题;高原克服阶段,主要是指学生克服了在高原地区开展体育运动时所面临的“高原现象”。
三、完善世居平原地区学生进入高原学校后开展体育锻炼“高原现象”的应对措施
1.在开展体育运动中从技术层面突破“高原现象”
世居平原地区学生在进入高原地区开展体育锻炼时,从技术层面来突破体育锻炼中的“高原现象”。当学生在高原地区开展体育锻炼将自身的运动成绩提高到一定阶段时,那么学生如果还是依靠原有的技术结构和技术要领来完成相应的动作,就会使得自身的体育成绩出现萎靡不前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不仅源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满足相应的体质要求,同时还源于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对某项基本技术的掌握不过关,这便限制了学生对体育竞技动作的掌握力度。如果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只是习惯于一些旧的动作,但是这些动作在体育锻炼中较为老旧过时,这便会导致学生产生技术层面的“高原现象”。特别是我国当前高原地区学校从事于体育教学的教练员体育水平普遍不高,虽然部分教练员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难以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得以有效地提升。因此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锻炼时,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技术上的缺点,并结合自身身体情况对技术动作进行改善,突破体育锻炼中的“高原现象”。
2.在开展体育运动中从生理方面突破“高原现象”
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所拥有的身体素质是提高体育成绩的根本,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世居平原地区的学生在高原地区学校开展体育运动时,自身的身体素质会与当地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区别,如果平原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与高原地区所开展的体育锻炼项目不相适应,这便会导致学生的成绩指标在一时间无法突破,而这种现象往往体现在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好,但是由于供氧量不足,使得学生力量素质无法跟上锻炼需求。因此平原地区学生在高原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时,需要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发展身体素质水平,来适应体育锻炼中的技术要求。
3.在开展体育运动中从心理方面突破“高原现象”
世居平原地区学生在高原地区开展体育锻炼时,部分学生由于无法适应高原地区运动环境因此在体育锻炼中对于一些困难无法正视,甚至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一遇到挫折,就产生了颓败或是畏惧情绪,而这种情绪便会影响到先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身体素质提高。同时也有少部分平原地区学生在高原地区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自身进步较快,受到老师表扬的机会较多,这便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了盲目乐观、骄傲自满的情绪。如果学生带着这种情绪进行体育锻炼,那么一旦在体育锻炼中遇到挫折,就会使得学生无法正确地对待教师的评价。因此,学生需要克服在高原地区开展体育锻炼时的心理因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日常的体育锻炼训练中,处理好在体育运动中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带着积极向上的心理参与体育锻炼。
四、结束语
我国的高原地区是一个具有特殊环境、大气构造和生态系统的区域,高原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变化、生态结构和平原地区截然不同。当前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相关内容,便开展对平原地区学生进入高原地区锻炼中出现“高原现象”进行研究,进而可以根据世居平原地区学生的体质特征和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制定出切实可靠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突破运动中的“高原现象”。
参考文献
[1] 蒋丽,王迪,殷劲.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训练模式的对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3(002):67-71.
[2] 邹华姬.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高原现象"的探讨及应对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011):85-86.
[3] 付奕.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6(00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