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自媒体视域下沉迷低俗“网络直播”高校大学生的管控问题研究
2020-10-20高倩倩吕闻明匡明
高倩倩 吕闻明 匡明
摘 要:应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并融合网络自媒体技术的研究,对沉迷低俗网络直播的大学生管控问题进行教育转化。聚焦在点上突破,精准定位靶点,科学分析问题所在,遵循教育育人规律,采取理论性、可分析性、可操作性、可行性策略,认真踏实部署并实施计划,精确指导,并联合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帮助成瘾大学生走出网络直播,让他们时刻铭记自己的初心,砥砺前行。
关键词:互联网+自媒体;沉迷;网络直播;大学生;管控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we media technology research, to indulge in vulgar network broadcast of college students control problems,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Focusing on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ccurate positioning targets,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to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ng, adopt theoretical, analytical, operational strategy, feasibility, earnestly to deploy and implement plan, precision, and unite families, schools, communities, addicted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out of the live webcast, so that they can always remember their aspirations and move forward.
Keywords: Internet + we-media; addiction; live webcast; college students; controls
一、現状分析
现如今,互联网+自媒体越发时尚,人人热衷于直播,也热衷于做直播。中国社会科学院曾经对大学的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显示,有将近60%的学生经常看网络直播。大约有15%的学生天天看,一周一次的也占总数的20%,大约40%的大学生关注直播,大约10%的大学生每天都看直播状态[1-2]。
当前,直播游戏类、娱乐类、科技类、美妆直播类型相当受大学生喜欢[3]。如果按性别进行区分,男生更多关注科技类型及游戏类型的直播,而女生更多关注靓丽衣着及美食类直播。简而言之,当代的大学生都在关注于网络直播的活动,这个现象不得不令人唏嘘惊讶。如果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这个上面,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又剩下多少呢?生活中的娱乐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过度,将带来严重后果。补考是常事,关键是学业都无法完成,这不得不令人叹息。网络直播不单纯是流量和个人喜好的问题,更是利益输入及输出的问题,这种潜在的利益,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因此,大学生如何从沉溺于网络直播中走出来,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二、理论分析
网络直播,不但类型种类新奇多样,而且传播速度特别快,影响人群面积非常广,因为它很容易满足青少年的自我体验、自我表达、形成自我概念,并拥有归属感、尊重感和可以自我实现等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心理需求。虽然网络直播,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直播,使日常的生活及其学习受到了较重影响,给高校的思政及心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4]。大学生还是处于认知的完善期,对于美丑、善恶、是非还存在偏差,因为不完善的认知,必然影响其判断力,进而影响正确三观的构建,影响高校教育的价值。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直播也越发扭曲变形。因此,及时的、有效的学校教育,对帮助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迅速摆脱当前局面相当迫切。学校教育,要精准定位,确定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同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为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奠定基础[5]。如何看待大学生“直播热”?学校如何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所以面临的重点课题。
(一)寻找切入点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直播,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随心所欲地进行时时直播,严重影响到他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要想对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进行转化教育,首先要找到症结所在,科学分析其内在原因,探寻解决问题切入点。找到沉溺于网络直播大学生的共性特征,比如思想、个性、心理健康等方面。
(二)转移兴趣点
有德有才的学生是精品,无德无才的学生是废品,有德无才的学生是正品,有才无德的学生是毒品。因此,要对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进行德育转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塑他们对学习、生活、学业、现实、理想的兴趣。
1. 选择现实中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习成绩差、生活习惯不良,得不到师生的认同。被接纳、被关怀、被理解、被认同、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大学生,很容易沉溺于网络直播。因此,要想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就要让他们实现自我认同,培养他们自身的价值感,就要多参加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活动。比如球类、棋类、人际互动游戏、文艺表演、毕业季的物品回收义卖活动等等。鼓励他们全程参与其中,从会议、策划、实施、回顾、分享以及行动中培养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体会人与事、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意义、价值,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道德品质、丰富课外生活、摆脱手机控制、加强身体锻炼、打造身心健康。
2. 发挥基层团组织的引领作用
校内的基层团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用先进的思想武装思维,引领行动。结合学生的需求,国家和党的思想方针及政策,走进学生,贴近学生,创造性开展工作,贴近实际、生活、青年团员。可以开展“团员青年拓展训练”,在内涵和外延上,紧贴学生的体验、符合学生的期待为前提,让学生自由地选择及评价。在训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大学生早日从沉溺网络的虚幻中,摆脱枷锁、走出牢笼。彻底发挥基层团组织的导向及领导作用。
3. 激发精进心
要养精蓄锐地去激发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第一就要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第二内因外因相联结;第三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激发网络直播成瘾大学生的精进心。多谈心、多暗示、多关怀。
(三)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沉溺于网络直播大学生,疏比堵更合理,更有效果。如果禁止,必然遭到逆反,如果疏导,扬长避短,必然事半功倍。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专题讲座,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直播,帮助他们维护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有效的释放个性[6-7]。
1. 结合传统模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图片视频互动的形式,植入网络直播平台,达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自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新教育途径。可以把零碎化的知识与互动强的形式,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活动中,主动进行沟通教育。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范围、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8]。因此,利用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可行。
2.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
无论直播还是观看直播,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网络直播平台虽然开放,但是,开放不代表就是放纵,无论哪一方,都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自我约束能力,要选择向上向善的内容,极力摒弃那些低俗谄媚和刺激暴力等讯息,培养自身良好的媒介素养。
3. 提高大学生使用自媒体平台素养
大学生的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角色,是要符合社会期待的角色。因此,要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美德[9]。也要加强并进行自我教育,在学生中培养健康网络文化传播骨干成员进行宣讲。正确认识网络平台,理性思考,合理使用,甄选精华,舍弃糟粕。
(四)大学生择业观与消费观的引导
网红现在千奇百怪,在直播中,采用不择手段的方式来吸引众人的眼球,不顾道德、不顾伦理、不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还是走在法律的边缘,一夜成名的思想已经植根大学生的思想,觉得成功轻松加愉快,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那些“月入百万”的主播是存在的,但是少之又少,只看到表象和眼前的物质,是不可能了解整个行业的。只有那些高质量、高品位的直播,才会长久。
大学生要勇于脚踏实地地去就业,网络直播攀比心也非常严重,有的为了打赏主播,选择校园贷,来满足自己的虛荣心,获得认同感。打赏行为要理性,不能盲目去打赏,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五)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互联网+网络媒体技术下,信息传播最快的时代。网络犯罪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是通过大学生亲身制作网络安全教育视频来进行宣传;二是可以积极参加网络安全知识讲座来加强安全的网络意识[10]。
(六)深入开展心育工作
将心育工作纳入思政体系中,健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它包括生理、道德、科学文化、心理等四大素质,前三种的素质教育一直被广泛开展,但并未取得尽善尽美的效果,而且有些问题凸显起来,唯独心理素质,一直被淡化或忽视。因此,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新时代教育内在要求。
1. 开设心育课程,协调情感认知及行为
开设心育课程,有利于调整学生的情绪、极其认知的改变。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也叫ABC理论,诱发事件用A表示,信念用B表示,情绪反应及行为后果用C表示。核心思想是,一件事情发生时,会有C,但C并不是A自身引发的,它是经过我们的看法和信念决定的。因此,要想改变情绪C,必须先改变信念B。不合理的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想法。要想改变认知,就要与不合逻辑的信念进行辩论,叫D。最后,用合乎逻辑的信念取代不合乎逻辑的信念,叫E。因此,艾利斯理论全套课程,为ABCDE六个步骤。通过理性情绪疗法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改变认知,从而改变行为。
2.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活动,着力消解心理难题
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活动,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可以开展科学的心理测验活动,了解学生人格,性格、气质、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促进大学生自我认识,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将掌握的理论,心理学技巧,应用到生活、学习中。
3. 开展团体心理训练,协调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训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之一,必不可少,它在协调人际关系、消除学生自卑、改变认知、塑造人格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团体心理训练对于改善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
总而言之,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直播,通过多种教育手段虽然可取,也会有效果。但在短时间内,帮助他们解除并取得建设性转化,还存有诸多困难。因此,帮助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的教育转化,必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艰苦卓绝的过程。
学校要解决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直播这个问题,就必须认真准确分析问题,并依据教育育人的客观规律,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并制定严谨、科学、有效、可行的策略与方案,并将方案严格按计划执行到位,并与家庭及社会教育联合实施网络立体化教育。这样全方位、无死角对大学生网络直播的正确教育,才能将帮助沉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戒除直播成瘾,还给大学生一片学习成长空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直播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越性,但也有其糟粕及破乱不堪的特质。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所以,教育者如何教导大学生利用好网络直播,至关重要。因为网络直播文化,确实能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积极的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有利,消极的网络直播必然造成大學生的身心损害。这里包括生活、学习、道德、社交、情绪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维度的损害。我们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校园网络直播平台,把这个平台作为思政教育新载体。净化网络平台,使其具有文明、健康、清澈、高远、内涵的特质,确保大学生从网络平台中受益并获得成长。因此,构建网络直播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陆伟伟.基于问卷调查的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山西农经,2017(6):109-110.
[2]曹时艳,徐粤宇,段旭.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01):153-154.
[3]曹莎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直播热”现象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4):81-84.
[4]郎微,周海悦,薛威,等.大学生网络直播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01):23-24.
[5]张争宇,蒋龑.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7(06):119-120.
[6]郭琦,许春翎.“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自媒体化发展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6):138-140.
[7]刘昌润.高职院校图书馆无线互联网自媒体的质量控制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8(03):180-181.
[8]黄礼峰.“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87.
[9]蒋震浩.互联网“自媒体-平台-自媒体”传播模式[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07):67-68.
[10]夏林,余嘉伟,吴锦华.“低俗网络直播”冲击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