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输入与输出策略

2020-10-20胡小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0期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心理学小学语文

胡小清

【摘要】小学语文即汉语学习的落脚点是语言的输出,表现为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保障语言输出主要依靠大量的语言输入,主要通过语音形式和文字形式。但在目前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输入数量不够,输出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试图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多感官途径加大输入,从而推进口头、书面两大形式的输出。并为了保障输入与输出这两种学习行为的可持续性发展,实施以“前期引导、中期自主、后期激励”为模式的动力持续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输入与输出;信息化技术;动力持续性策略;心理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说明语言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训练,其中听说读写四大要素是能力训练的关键。听与读属于输入过程,说与写属于输出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所以输出是输入的目标,输入是输出的前提。但就目前输入与输出这两大语言学习过程的现状而言,存在输入数量不够,输出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多感官途径加大输入,辅之信息化技术给小学语文输入与输出的各个环节提供助力,并采用动力持续性策略来保证这两大语言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多感官途径输入

(一)语音形式输入

语言的输入有两种形式,分别是语音形式输入和文字形式输入。为了加大语言的输入,可以进行多感官的刺激。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因为受汉字字形复杂的影响,语音形式在学前阶段是更加重要的输入形式,学生主要通过耳朵来聆听周围的语言材料,父母/他人可以多与学生进行口头上的语言互动,增加学生的生活语言输入,或通过“一起小学”APP中点读、认读、组词、播放有声书等功能来输入书面语言。学生还可以通过嘴巴进行大声朗读,因为文章并不需要繁琐的分析,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就可以识生字、析词义、悟文意、获语感。所以,学生可以借助电子设备中的课文示范音频,或者使用微信小程序“田小哇朗读”来进行朗读练习,该小程序系统会对读错字进行反馈,帮助学生正音。通过以上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耳朵、嘴巴两大器官增大学生语音形式的语言输入。

(二)文字形式输入

随着学生汉语词汇库的增长,学生可以通过眼睛来阅读书籍,阅读量的增加也促进了词汇库的增长,从而形成语言积累的正向循环。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五大阅读力——联结力、图像化力、推理力、提问力和转化力,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吸收。于是,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设备的文字、图片展示功能来引导低年段的学生培养“联结力”和“图像化力”;利用思维导图软件来培育中年段学生的“推理力”和“提问力”以及高年段学生的“转化力”。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双手进行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有助于学生巩固词汇库和句库。小学是儿童记忆的黄金期,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背诵,通过大脑记忆把语言库里面的知识材料化为己有。总而言之,不管是加大语音形式输入,还是增强文字形式输入可以依靠刺激多种感官,借助多感官的联动配合促进学生输入。

二、多呈现形式输出

作文教學名师何捷指出:“写好作文靠的是广泛阅读和勤于练笔。”《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乐于在写话中运用所积累的词汇库。所以,没有广泛的输入,输出只会是一片空白,提高输出质量还需要靠反复的输出练习。输出一般呈现两种形式——说话、写话,两者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写话就是把要口头上说的话用笔写出来。

(一)口头形式

对于说话练习,教师要先引导,让学生有迹可循,提高信心,然后期待学生的创造。如,延伸学习一年级下册《操场上》动宾结构时,先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动宾结构,再鼓励学生输出平时生活中积累的其他动宾结构,将书本上和生活中的动宾结构知识串联起来。在引导学生运用方位词进行说话练习时,学生会用方位词来介绍自己的家,这是在输入与吸收日常话语材料的基础上,将日常生活知识化,进行了知识的第二次倒转,了解方位词这个知识块构建的过程。在进行句式“一…就…”拓展时,学生如果缺乏输入,不善于观察就很难进行输出。而当学生进行课文材料和日常生活语言材料输入之后,学生就会造这样的句子:“我一进火锅店就要喝冰可乐”“一到天黑,我就害怕。”在进行描写食物的段落仿说时,学生脑海中输入了《端午粽》中粽子的结构描写,学生的语料库中就会形成一个结构描写的框架,学生就可以基于这个框架来描写汤圆:“汤圆是被甜甜的汤水泡着的,里面裹着红红的豆沙。妈妈一掀开锅盖,煮熟的汤圆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吃一口汤圆,真是又甜又软。”对于古诗词的说话练习,主要是通过转述古诗意思的方式进行,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因此,从输入词组到输出词组,从输入句式到输出句式,再逐步推进到段落、篇章的输入与输出,积少成多,形成丰富语言材料库的正向循环,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果还打算进行延伸训练,可以使用“钉钉”APP,教师布置说话作业,学生在家提交说话练习,可以大大地减少占用课堂的时间,但又没减少学生的练习机会。

(二)书面形式

对于写话练习,目标定位为先让学生乐于写话,再追求通顺,最后讲究提升。在写话训练前期,我们先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事物、观察自身情绪、观察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故事,输入写作素材。之后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作为师生、生生、家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书面途径。篇幅要求是有则长,无则短。如果进行命题写话,那命题落脚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倾吐欲。比如,学生写道:“我喜欢吃肠粉。”第二天,她妈妈就准备了肠粉,这让学生明白写话其实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形式,将单向的记录变成了多向的交流,学生的写话内容及时得到反馈,提高了学生写话积极性。

在写话训练中期,逐步教授学生写话方法,力求句子合语法,读得通。在此期间倡导分层扩写,从组块到单句再到复句,几个复句组成段落,段落构成篇章。在方法传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融合了信息化技术的微课。教师将需要传授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以供学生反复观看学习,攻克难关。打破知识传播的时空壁垒,增加知识传播的趣味性,有助于教育均衡发展。

在写话后期,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写话能力,根据学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目标,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进行看图写话,以将句子写通顺为目标。能力较高的学生要会使用修饰语和不同的句式等,而写话的基础就是保证输入。比如,有学生睡前看了恐龙的故事,就写了自己去恐龙时代冒险,还有学生根据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的情节写自己去当“花王大赛”的评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缕清课文结构,方便学生进行课文的仿写,比如,学生参考《端午粽》的课文结构,通过“样子、味道、感受”三个方面来描写他喜欢的早餐——炒面。

三、动力持续性策略

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输出是输入的结果,两者密不可分,但长期保持这两种行为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而言是具有挑战性的,为了保证学生输入与输出两种行为的持续性发展,可采取以下三个阶段的多种策略:

(一)前期引导

学生行为的改变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认知观念、社会互动、情绪情感、行为习惯。1.认知观念。对于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要询问原因,多多激励。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认知:想要提高语文素养就应该认真阅读,如果不认真阅读就很难提升语文素养。之后学生不认真阅读,就会陷入认知失调。学生陷入认知失调就有可能自发改变自己的行为。如果学生还是不改变自己的行为,教师就应该对学生施加一些威慑力,让学生产生敬畏感,从而开展阅读。2.社会互动。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多表扬坚持阅读的学生,实时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多朗读优秀的写话。当不愿意阅读的学生看到大家都在积极阅读时,在别人的影响下,学生就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教师可以给全班发放阅读存折,学生可以互相查看对方的阅读数量,从而影响行为。3.情绪情感。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在教室里阅读,或者通过微信小程序“小打卡”跟学生一起进行“百字写话”打卡,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老师的一言一行、日记/作文都对学生而言有极大的吸引力。4.行为习惯。把阅读时间固定,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到时间点,学生就条件发射般地去阅读。同时也可以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通过钉钉直播跟家长进行跨地域地、实时地、方便快捷地交流与互动,提供阅读书单,分享专家理念,跟家长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因为根据心理学经典服从实验表明:人们拒绝一个人很难,拒绝权威、专家更难。通过家校两方面对学生的联合引导,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和兴趣。

(二)中期自主

当学生培养了一定阅读习惯后,可以发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从“要你读”到“我要读”。因为前期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产生替代化强化——“同学可以,我也可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大部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是很高的,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讨论并通过Excel制作阅读阶段性目标单、“百字作文我能行”等清单,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照清单进行打分,自我打分的过程,也是自我监督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和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形成网络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学生的写话、朗读音频、拍成短视频的读后感等,学生们可以在网络展示平台进行相互地学习与交流,从而自主决定输入的内容和输出的形式。

(三)后期激励

1.鼓励为主

泰戈尔说:“爱的别名是理解。”大人和小孩的思维模式不同,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以为的毫不起眼的平淡用词可能已经是学生们用心的遣词造句。所以,教师不能只关注错别字、句子的语法,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学生陷入习得性无助。教师要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这个标准只要努力就可以垫脚获得,让成功的希望成为学生努力的发动机。比如,有的学生较之前错字少了就当夸;有的学生全篇无错字就当夸;有的学生输出中出现了新运用的词语、句式就当夸,而且教师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通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变化、喜悦与哀愁。

2.适当曝光

多当场朗读学生的作文,这既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语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评写得好的地方,最后让学生总结,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总结来内化优秀作品的长处。还可以通过希沃白板来展示学生的摘抄本、阅读时专注的照片,对学生进行适当曝光,满足学生愉悦感,提高学生自信心。

3.比赛意识

努力让学生形成一种比赛意识,在大数据背景下,许多软件都可以实现可视化呈现,比如,“小打卡”就可以呈现学生在网上打卡天数的排行,一周一次班级打榜,在班内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钉钉”的打卡功能研究学生提交写话的频率,及时观察哪些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有着行为的改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干预,及时调整策略和鼓励。

4.强化

从心理学上说,人的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得到了强化的结果。所以,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对他的阅读行为进行肯定强化,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行为在之后是否会重复出现。而就强化物的选择有物质强化(如,零食、文具)、社会性强化(如,在家长群里表扬学生、在教室对学生抱有微笑、拍手等)、活动性强化(如,赋予学生特权:当班干部、免做作业、加分等)、象征性强化(如奖状)、代币性强化(分阶段性奖励,如,从小红花到大星星到大苹果)。而这个强化的时间间隔、行为次数是非固定的,是学生意料之外的。

语言学习的本质是输出,为了保证输出的实现,必须打好输入的基础,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输出。教师可以利用多感官刺激来促进学生语音形式和文字形式的语言输入。语言的输出分为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为了提高学生输出的质量,对于说话练习,教师要先引导学生进行输入,让学生有迹可循,再期待学生的创造。教师对书面形式的输出目标定位为先让学生乐于写话,再追求通顺,最后讲究提升。输入与输出行为的初期诱发与产生是不太困难的,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技术进行训练和追踪,困難的是中后期学生行为的保持与继续发展。所以提出“前期引导、中期自主、后期激励”的三阶段策略来发掘学生动力,保障学生输入与输出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2](加拿大)阿德丽安·吉尔.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M].岳坤,译.北京: 接力出版社,2017.

[3]何捷.百字作文的神奇魔力[M].福建: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64.

[4]迟毓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5,18,141.

猜你喜欢

信息化技术心理学小学语文
“没有用”的心理学
珠海市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受会计信息化的影响和对策
跟踪导练(二)5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析信息化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