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探索
2020-10-20李兰岚石琢王婧
李兰岚 石琢 王婧
【摘要】本文在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基础上,对高职类“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进行设计与改革,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
一、高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现状
高职类《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食品检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食品检验技能与职业素养,推进学生与食品企业的相关检验岗位实现无缝对接。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熟悉国家检测标准,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理化检验方法,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然而,该课程因检测项目繁多,内容相对较枯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尽管老师极力增加实践教学的力度,甚至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但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实验教学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超星学习通是一款辅组教学、服务师生的互动式移动学习平台。该平台可借助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具有自主学习、资源共享、播放视频、发布及批改作业、学习情况统计等功能。按照“布鲁姆认知层次分类”,学生主动在课前完成低阶认识目标,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辅助学生完成高阶分析、创造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信息化背景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的应用与实践。本文将该课程与超星学习通相结合,探索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教学改革,希能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超星课堂的教学设计与改革办法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完善实验室的教学设备,配备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等多媒体工具,以保证超星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的顺利使用。其次,教学内容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以食品理化检测项目作为载体,模拟企业食品检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的目标及任务。最后,利用超星学习通及时统计学生出勤、学习情况等。
(一)构建课程资源库
构建本课程的教师团队,按照个人优势进行分工合作,收集该课程的PPT,视频、教学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简洁精炼、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学习资源库。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可将相应的演示视频上传,设置为学习任务点,可直观的将实验操作展示在大家眼前,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
(二)教学课堂的设计与改革办法
将教学时间分为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
在超星课堂发布课前任务,要求学生预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采用导入、设疑、讨论等方式,引导或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或观看视频、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书。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如课堂抢答、动画、视频等,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意境中,产生思想共鸣。
以食品酸度的测定项目为例,创设情境:假设你是某乳制品企业的质量技术员,在进行原料乳的验收时,对牛乳的酸度进行,判定原料乳的新鲜程度,其中GB 19301—2010《生乳》中要求其酸度在12°~18°T为新鲜乳。通过观看牛乳验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牛乳的验收需要检验哪些指标?如何检测牛乳中的酸度?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乳制品的加工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思考牛乳验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导入课堂内容——酸度的测定,明确测定食品的酸度的意义。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投票”、“讨论”等活动,可快速的统计学生对牛乳中酸度测定相关知识点的了解、认知及思考。
课中,教师发布任务,进一步对检测内容讲解分析、现场演示操作,强调实操注意点。学生接受任务后,由课堂导入,逐步思考检测方法,进一步结合注意项进行实践操作。该过程贯穿了课前任务,明确了任务要求,并对任务进行分析、实施及考核评价。
以酸度的测定为例,首先发布食品中酸度的测定,国标查询的任务。要求学生使用手机现场搜索,并下载酸度测定的国标。第二步,要求根据酸度测定国标中酚酞指示剂法、pH计法、电位滴定仪法的定义,区分其使用范围,同时确定本课堂发布的任务,即牛乳的酸度测定应该使用国标中哪一个方法进行检测?第三步,引导学生学习原料乳酸度测定方法——酚酞指示剂法的检测。明确该方法的操作流程、实操注意事项以及结果分析。具体体现在酚酞指示剂法操作過程与无机化学中酸碱滴定的异同、参比溶液应该如何配置、如何判断酚酞指示剂法在原料乳测定过程中的终点。例如,在分析实操过程的注意事项时,按照国标的要求,滴定终点的颜色为粉红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看到滴定溶液的颜色为粉红色,结果往往也不相同。不少学生从锥形瓶的侧面去看溶液的颜色,当看到的颜色为红色时,往往滴定终点已经过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会要求学生,透过牛乳从锥形瓶的正上方往下看,溶液带粉红色即为终点。其次,一般酸碱滴定时要求30秒不褪色,而该实验要求与参比溶液对照,5秒不褪色即可,整个过程在45秒内完成。
课后,利用超星学习通推送习题,以巩固课堂中的各知识点。推动视频,以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开展互动答疑,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后期课程的内容。
三、总结
将超星学习通应用于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把信息化教学的形式引入课堂,受到了当今学生的喜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视频辅助实践教学,有利于将该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及繁琐的实操步骤重现学生眼前,解决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不易理解知识点、容易忘记操作要点的弊端。其次,通过课程团队将课程资源整合,把学习内容合理碎片化,有利于该课程的教学老师统一教学目标,集思广益,完善教学方法。同时,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增进师生感情,提高了作业批改、学生出勤、成绩统计等效率。
参考文献:
[1]丁红,王萍.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114-115.
[2]许莹霞,杭红霞,王玲.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数学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尝试[J].现代职业教育,2017(28):112.
[3]耿启金,刘莹,杨金美,等.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0(1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