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改革研究
2020-10-20宫长勇
【摘要】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高校体育教育战略方向,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良好的体育环境。高校体育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应该进行改革,高校体育教育应在内容、方式、制度等方面深入探寻新的改革之道,以推动高校体育创新改革,促进学生个体积极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创新
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思路
(一)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转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指导思想,把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教学。主动教学是指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传统体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旧的体育观念不利于新时期新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转移教学重心
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高学生的体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实现体育自力更生。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强调体育技术的精雕细琢。其教学重点是教学和掌握体育技术。另外,教材难度大,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因此,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三)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
学生的体育意识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让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把教学与快乐结合起来。其次,要营造学校体育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最后,改革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多开展小规模、多层次、多项目、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竞赛活动。
(四)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将竞技体育为主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竞技体育项目较多,教材难度较大。其次,每本教材的技术要求太高,环节太细,不同年级教材重复严重。另外,教材中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积极性。最后,体育运动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太高,多数学校难以保证其质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改革内容
(一)构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环境
一方面,在硬件上,要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而设立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实体学习场所,以及校园网、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虚拟学习平台,深入发掘现代化教学资源,结合传统,双向教学。考虑到体育课程对体育器材设备的特殊需求,除了日常授课教室之外,也应改善体育器材设备陈旧、损坏的现状,及时维修和更新替换。从技术和设备两项硬性标准入手,确保体育教学能够以现代化为方向,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在软件上,主要开发和投入使用相应的软件系统。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是将重力放在硬件环境上,软件开发和应用非常有限,从而导致资源浪费。软硬件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建才能营造系统、完善的体育教育环境。
(二)定期更新体育设施设备
像篮球、足球、排球等课程必须借助设施设备才能进行,也是各大高校的常设课程。频繁使用设施设備,难免会加快设施设备的损坏速度,出于经费考虑,全部更新并不现实。因此,为了保证体育课的正常开展,高校应形成常用设备定期保养、维护、维修的意识和习惯,如篮球架、足球草坪、乒乓球台以及各类球具等。建议高校以政策形势来保证体育设施的连续维护、维修。学生会为责任主体,学校提供资金,各系各班划分若干小组,以周为期,轮流负责相关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以此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
损坏达到一定程度的体育设施设备,就必须及时更新,确保学生体育课程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具有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必要性。建议学校多渠道募集专项资金,可以向政府申请扶持或者向相关社会机构申请经济上的帮助,或合作于某些企业等,奠定体育设施设备维修、更新的经济基础。
(三)将体育教学真正发展为体育教育
教育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所带来的积极变化,让学生真正受益。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重文化课而轻体育课的现象,误导了学生关于体育教育的认知,从而以懒散、应付的态度对待体育课。为此,在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尤其是高等体育教育中,应以实際行动引导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正确定义体育课的重要性,即在于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而并非通过最终考试。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方向建议
(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组织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理顺和协调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消除不利于学校体育改革的各种外部干扰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确保落实学校体育改革的任务。
(二)建立更加有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目标管理与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反饋渠道,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我们要面向未来,为所有学生制定更有效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校体育工作者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参与学校体育改革,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正确认识学校体育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具体措施和政策,保证教师素质的提高,加大学校体育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善学校体育设施。
(四)贯彻“分层次教学”模式,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学生对体育教育的不同理解、不同层次、不同惯性,使学生在体育教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体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体育教育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同。为了解决“不饱和食品不能食用”的问题,采用了“分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尹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及创新途径分析[J].体育时空,2017(9):21-22.
[2]任廷锋.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32):3.
[3]郑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64):24-25.
作者简介:
宫长勇(1971-),男,辽宁人,讲师,辽东学院,研究方向:高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