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出一团真白玉,将归回向未来人
2020-10-20田祥玉
田祥玉
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这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
“豆腐丸子、熊掌豆腐、土豆芝麻饼、西湖豆腐羹、黄豆腐、绿豆腐、黑豆腐,放入五花熏肉、白菜、鲜豆腐、冻豆腐和炸豆腐的火盆豆腐锅。想吃什么豆腐,只要您说得上口,我就能做得出来!”张淑琴如相声演员“报菜名”一般,流利又热情地招呼客人。
8月的延庆,青山绿水,如棉花糖般的白云在蔚蓝的天空里荡漾,阳光很好微风习习,凉爽惬意的一天。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20号,听“豆香阁”农家乐女主人张淑琴和丈夫胡宝国,娓娓道来他们在脱贫奔小康路上的辛苦和喜悦……
妻子的梦想这么朴实,我得拼命帮她实现
古色古香的农家小院,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水中,空气里弥漫着让人食欲大增的饭菜香,灰瓦白墙,大门上挂着大红的招牌“豆香阁”,进门,过长廊,大红灯笼、串串葡萄和绿油油的菜地交相辉映。大厅里、炕上和院门外的桌子旁,客人们围坐。胡宝国在厨房忙碌,张淑琴一边上菜一边招呼:“饭菜都能无限续,大家吃饱吃好啊!”
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其他时候都在这里做饭炒菜,迎来送往,这样忙碌的生活,是张淑琴16年来的日常。
今年49岁的张淑琴是河北省赤城县人,自小就孝顺懂事,七八岁就帮母亲做家务。“我父亲是教师,心思全在学生身上。我和两个哥哥都很能干,他们干重活儿,我就帮忙做饭。”10岁时,张淑琴就经常给一家人做饭。她坦言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没有多远大,就是开一家饭馆。
1993年,张淑琴从老家嫁到100多公里外的北京延庆。胡宝国家在农村,住平房,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庭条件很一般。“我看中他能吃苦和孝顺父母,他们家的家庭氛围很像我家,特别和睦团结。我们有手有脚,人勤就能春来早。”张淑琴说。
结婚后,张淑琴应聘到当地纺织厂工作,胡宝国继续做出租车司机。1995年,两人的儿子出生。日子一如既往的平静和顺,但过得有点儿紧巴巴。
“干出租拼的就是时间,我天天早出晚归基本没有节假日,她在家里既要上班,还要照顾父母和孩子,比我辛苦一万倍。”胡宝国说。张淑琴再苦再累,每天都会细心安排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丈夫无论什么时候出门、回家,都能吃上她做的热乎饭。
知道妻子的梦想是开一家饭馆,胡宝国默默埋头挣钱,平时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他说:“老婆从不要求我给她大富大贵的生活,她的梦想就是想开个饭馆,我怎么也得拼了命地帮她实现!”
有政府给咱搭台,干!
柳沟村产黄豆,这里处处都有干净清甜的山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让这里的豆腐远近闻名。柳沟村的家家户户,无论老少都会做豆腐,张淑琴嫁过来后就跟婆婆学会了做豆腐。
2003年,柳沟村借助延庆区大力发展民俗旅游的契机,结合当地特色和饮食文化,由井庄镇党委、政府和妇联等部门联合牵头,决定在村里主打“火盆锅、豆腐宴”,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办农家乐。张淑琴的家在柳沟村20号,背后有山,门前有河,不远处,就是通往县城和北京的大马路,她觉得机会来了。
“现在政府搭台,咱还不干?”张淑琴探丈夫的口风,胡宝国说:“干呀!”夫妻俩一拍即合。第二天,两口子就着手改造自家的农家小院。当时,柳沟村和邻村有几家做得不错的农家乐,为了取经,张淑琴就去给人家帮忙,什么脏活儿累活儿都抢着干。她勤劳能干,孝顺老人,大家也都愿意帮助她。
2004年,张淑琴的“柳溝20号院”农家乐终于开业迎客了。蔬菜瓜果是自己种的,豆腐是张淑琴自己做的。一切都准备得妥妥的,生意却没有想象的好。因为来村里就餐的游客大多是别家的回头客,“柳沟20号院”一度举步维艰。即便只请了两个服务员,头两年也常常开不出工资。
“辛辛苦苦忙活却开不出工资,爱人没有责怪我,而是把开出租车挣的钱给我,让我给服务员发工资。”张淑琴说。但再苦再难,她也没想过放弃。
胡宝国总是安慰她,说农家乐开在自家,不用花钱租房,自己种菜、磨豆腐,也大大节省了开支。“我们自己也要吃饭是吧?有客人来了,就当是多加几双筷子。没人光顾,咱就自己吃呗。”生意不好,张淑琴不怨天尤人,胡宝国也不责怪。
为了把饭馆做好,张淑琴积极参加妇联和旅游委组织的外出培训,平时认真听取游客的意见,2007年,农家乐不用胡宝国贴补工资了。
2009年,井庄镇政府加大对接待户的扶持力度,着重打造了三家精品户。张淑琴瞅准了机会,跟胡宝国说她想好好改造一下农家乐,胡宝国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夫妻俩拿出过去几年辛苦攒下的30万元,对庭院、餐厅、厨房和卫生间进行了改造,农家小院变身为古色古香的仿古四合院。
春可看花、夏能乘凉、秋可采摘、冬能赏雪,“柳沟20号院”也摇身一变成为“豆香阁”,从几十家民俗户中脱颖而出,成为镇上的精品户。
齐心协力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2010年,张淑琴的婆婆突发脑梗死,行动不便,尽管她每天忙得团团转,分身乏术,但还是马上把婆婆接到自己身边。开了近20年出租车的胡宝国也辞职,回家和妻子一起照顾老人,经营“豆香阁”。张淑琴说:“这么多年起早贪黑地忙活,你回来就好,活儿还是我干。”胡宝国笑了:“你织布来我耕田,夫唱妇随的日子才有意思。”
每天早上6点钟,胡宝国早早起床去市场进货。平时他一个人去,周末、节假日,张淑琴跟他一起。一年至少有360天,两口子都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丈夫洗菜、烧水、摆台、准备火盆,妻子切菜、炒菜、端盘、招呼客人,夫妻俩各取所长,配合默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张淑琴和村里另外几家发展得不错的民俗户组团,将自己的客源介绍给其他新开的农家乐,在她的带动下,柳沟村里多家民俗户和她一起做起了吃、住、娱一体的多层级服务。在村里,张淑琴是有口皆碑的好人、能人、好妻子和好儿媳。她是镇人大代表、区妇女代表,他们家是区“最美家庭”。张淑琴说,做农家乐不仅实现了梦想,也让她的人生步步进阶,这比赚多少钱都有意义。
从每年收入几千元到现在年赚50万元,从一开始三四桌客人都坐不满到现在二十七八桌还不够,16年时光荏苒,但张淑琴却说一切都值得。开了近20年出租车的丈夫,终于有了自己的车,住了几十年农村平房的他们,也在延庆城里买了有电梯的楼房。
问她辛苦吗?张淑琴说:“做的是体力活儿,挣的也是血汗钱,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比起辛苦,我的喜悦更多。”累得精疲力竭时也会烦躁,但去逛逛超市就没事儿了;这些年没机会出去旅游度假,但坐上丈夫的车,在周边转一圈儿,张淑琴就觉得看遍了世界。
“朝朝只与磨为亲,推转我边无大法。碾出一团真白玉,将归回向未来人。”这是宋代诗人王老者写的《豆腐诗》,也是张淑琴夫妇这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以做豆腐起家并发家的他们,从贫困奔小康的这一路,何尝不像“磨豆腐”?只需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自然就会碾压出白玉般的豆腐,清淡却有回甘。
(感谢北京市延庆区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