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单亲家庭孩子不再孤独
2020-10-20巫晨雨
【摘要】本文针对单亲家庭中的青春期女孩过于敏感、自暴自弃的问题,提出与家长及时沟通、向学生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动员学生互帮互助等对策。
【关键词】青春期 单亲家庭孩子 陪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66-02
“你不仅是授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我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五个年头,我所带班级的稚嫩孩童已长成了翩翩少年。可成长总是伴随着烦恼,六年级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着巨大变化,绝不是小时候那般好“哄”了,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艺术、智慧、柔和地化解。
一、背景
小丽(化名)在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独自抚养。这位坚韧的母亲不仅要承受精神上的打击,还要承担起抚养儿女的重任。她常年外出做生意,只能让小丽寄宿在小姨家。小丽是个懂事的女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心思愈发敏感起来,加上常常得不到母亲的关怀和陪伴,又看到小姨家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难免郁结,便通过玩电子游戏、大手大脚花钱、偷跑出门玩耍等不良方式宣泄内心的痛苦。偏偏小丽的母亲个性强势,只觉得女儿越来越叛逆,但凡回家便对女儿大打出手、厉声斥责,使得小丽的安全感“与日俱减”,素来乖巧的她也开始迟到、缺交作业、上课睡觉、沉迷游戏。
二、问题
六年级是毕业季,当所有同学都在奋笔疾书,为了考上理想的初中而奋斗时,小丽却一改往日的勤奋,懒散了起来。课代表的作业登记本上,“小丽”这一栏写的不是“缺交”就是“未完成”,各科教师对她的“投诉信”也纷至沓来,控诉着这个上课呼呼大睡、作业质量奇差、考试一塌糊涂的小姑娘。看着小丽书写乱七八糟、内容东拼西凑的作文,作为班主任的我陷入了沉思:这孩子之前非常努力,家庭变故并没有打倒她,反而让她更为坚强,她怎么突然变了样?
三、教育过程
(一)无可奈何是生活,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丽的第三单元测验成绩再次遭遇“滑铁卢”,五年级还能轻松上90分的她,已经连续三次测验掉下85分。看着小丽拿到试卷时红红的眼睛,我分明感觉到她的不甘心和悔意,可为什么平时她又如此放纵自己呢?是时候向她的家人了解状况了。
我撥通了小丽母亲的电话,辅一接通,她便道起歉来:“给老师添麻烦了,女儿长大了性子野了,成绩给班级拖后腿了……”一条条“罪状”连珠炮似的袭来,还没等我开口,小丽母亲又委屈地倒起苦水:“我确实一个月回不了几次家,虽然深知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但确实无可奈何——我要是整天待在家里,拿什么养活她和她弟弟?她都不能理解我的辛苦,我一个女人在外打拼有多艰难,她一味任性,太不懂事了!”她说着说着竟抽泣起来。听到这位单亲妈妈的哭诉,我不禁心酸,她的话语中满是无奈和恨铁不成钢,一边是生计一边是对孩子的教育,又有谁能帮她一把呢?小丽母亲反映,小丽最近沉迷于电子游戏,每晚偷偷抱着平板玩到凌晨,上学时揣着母亲给的零花钱,就等放学后大买特买。“我最反对孩子铺张浪费、不务正业,所以知道她的恶劣行径后进行了严厉批评,前几次回家我还动手了,因为太生气了。”我颇为担心地询问:“小丽性格温和,这般狂风暴雨地教育,会不会让她难以接受呢?”“哎……我自然是着急的,生意这边忙着照顾,女儿不知生活艰辛还有那么多毛病,不狠狠收拾怎么行?老师,真的很对不起您,拜托您和她聊聊吧……”她愧疚地交代了两句就挂了电话。这位母亲已经被生活的担子压得筋疲力尽,对孩子的教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我没能把自己的担忧与她分析透彻,但至少清楚了小丽家的大致情况,至于根源还要再从孩子的角度了解一番。
(二)少年也识愁滋味,迷茫只因常心酸
要是在中、低年级,学生情绪上的波动尚好调解,可现在六年级了,孩子正步入青春期,自尊心极强,心理敏感度骤增,尤其对小丽这样内向的学生,班主任更不能“单刀直入”。于是,我先从小丽的好朋友“下手”,向她了解小丽的情况。
“你们是最要好的朋友,小丽最近这样消沉,她和你说过什么吗?”我叫来小丽的闺蜜,柔声问道。“她这段时间总是说自己要抑郁了,她妈妈不理解她,总是对她提要求。小丽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总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其实我感觉她妈妈太苛刻了,从来不表扬她,换了我早就受不了了。”小丽的闺蜜为小丽打抱不平。小丽对母亲有不满在我意料之中,但要强的她究竟为何容许自己不断退步?我希望从孩子的视角得到答案。
回到教室,正好是我的自习课。我瞥见小丽在座位上发呆,桌上是摊开的语文练习册。我悄悄地往她身边一站,她霎时回过神来,吓了一跳,手忙脚乱地拿起笔作埋头书写状,可惜心思不在,看了几分钟也没下笔。我打破僵局,轻声叫她带上练习册和红笔随我到走廊,她好像秘密被揭穿般窘迫,狼狈地起身收拾。
走廊上,我打开她的练习册,开始和她讲解错题。起初小丽很紧张,许是怕我斥责她这段时间的懈怠,但发现我只是和和气气地讲评,就慢慢放松了。讲解过程中,我发现小丽的学习基础仍然稳固,再回顾错题,她稍一思考就能准确找出错因并给出正确答案,而且丝毫没有表现出对知识的反感,相反,沉浸在学习海洋里的她是愉悦的。我不断鼓励她,每攻克一道题,就像打倒了一个敌人,小丽说的话越发多了起来,语气也越来越自信。订正完作业,看着她脸上略带成就感的表情,我微笑着、冷不丁地发问:“收获知识可比玩游戏充实多了吧?”她再次惊得不敢出声,双手紧紧攥着红笔。“刚才专注于学习的你才是真正的你啊。你别想太多,今晚就按照刚才讲解的进行订正。老师相信你。”小丽红着脸接过练习册,怯怯地道了声“谢谢老师”,深深地低下头来,郑重地朝我鞠了一躬。
此刻我明白了,如果不是太孤独,小丽又何必用无聊的方式转移注意力,发泄心中的不安呢?小丽哪里是叛逆,不过是希望被关爱而已。
(三)母女沟通终释怀,团结众人解心结
当晚,我再次和小丽母亲通话。这回,我及时止住了她对女儿的“控诉”,转而问她:“您觉得小丽算是个懂事的孩子吗?”她愣住了,對女儿的怒火稍稍减退,几秒后她略带惭愧地叹道:“事实上,这孩子已经很懂事了,她自理能力很强,在小姨家还经常帮做家务,都没让我担心过,可她现在怎能……”“那您这几次斥责、打她的时候,她反抗过您吗?”我掐断她又要窜起的怒气,先声夺人。“这……她从来都没有和我顶过一句,都是默默地流眼泪,甚至主动向我道歉啊……”小丽母亲的声音有些颤抖了。“一直以来,您的不容易,她其实比谁都清楚。如果她真的叛逆,又怎会默默承受、暗自流泪呢?她只是想得到您多一点的鼓励和关怀而已啊。”听到这里,小丽母亲在电话的那头已经哭出了声,“我确实很少表扬她,以为多点严厉才能鞭策她。我在生意场上容不得软弱,所以想当然地认为女儿也该和我一样,却忘记了她还只是个12岁的孩子。我欠她那么多陪伴,可她从未指责过我不称职……”“您不必自责,想必孩子也不希望您抱着内疚的心理面对她。小丽沉迷于游戏,无非是觉得生活中没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只能通过游戏填补心中的空虚。她再懂事,终究是小孩,难免对一些诱惑难以抗拒。可她骨子里是追求上进的,只要多一点激励和鼓舞,她会马上从不良诱惑中清醒过来。凭着她对家人的包容和责任感,您应该更信任她。”在没有母亲相伴的时光里,小丽凭借自己的自觉和毅力,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基础,如今遇到了她能力范围之外的困难,长辈们又怎能对她怨怼指责,岂不是把她置于孤岛?这次通话能够让小丽母亲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改变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我倍感欣慰。
放下电话不久,小丽母亲就发来了一条信息:“老师,谢谢您。小丽是个好女儿,她的善良、包容、体贴连我都自愧不如。我会努力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正视女儿的优点,多给予她鼓励。您很理解小丽,这让我这个做母亲的羞愧不已,感谢您对孩子的关心,我也该反省自己了。希望我能和孩子共同成长。”
第二天,我悄悄地把小丽叫到办公室,将这条信息给她看。小丽捧着我的手机,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她抹着泪水,嘴里不断念叨着:“对不起……”我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安慰她:“你是个特别努力的孩子,对于你的努力和懂事,你身边的人都看得到。你的妈妈虽然不能经常陪在你身边,可她一直都关注着你。你还有小姨、好朋友、老师,有那么多人帮助、支持你,你并不孤独!”小丽哭红的双眼闪烁着光芒,她吸吸鼻子,郑重地对我说:“谢谢您,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
从那天起,小丽的作业质量慢慢提高了,课堂上再也没有了“瞌睡大王”。小丽的小姨向我反映,小丽主动把所有电子产品都上交了,每天放学按时回家,再不碰游戏;小丽妈妈也增加了回家的次数,每次回家都陪着小丽温习功课,甚至还让女儿做“小老师”给自己上课。我也动员其他学生主动与小丽探讨学习问题,并在小组探究时多给予她表达的机会,让她多展现自己的风采。在一个月后的段考中,小丽取得了语文95分、数学满分、英语满分的好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如果我在一开始受到小丽母亲愤怒情绪的影响,冲动地对小丽大加批判,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多孩子正像小丽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令他们感到迷茫、无助和孤独。而应如何排解痛苦,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这时候是他们最脆弱的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方式的侵袭,若不及时纠正,时间一长会变成不良习惯而贻害终身。面对处于脆弱期的孩子,教师给予他们关怀与耐心、鼓励与引导尤为重要,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埋怨、指责,因为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鼓励有助于培养自信,正面引导能帮助孩子找到前进的方向。只要多给予孩子正能量,孩子就一定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从而走出困境,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巫晨雨(1994— ),女,广西南宁人,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工作和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