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中稻二化螟综合防治技术
2020-10-20蔡琦
蔡琦
中稻是诏安县近年来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大棚蔬菜种植实现水旱轮作,减少蔬菜种植病虫害发生的最有效的手段。由于农业共给侧的调整,设施农业在诏安县蓬勃发展,2017-2019年设施大棚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53万亩左右,每年5~8月份是大棚设施蔬菜生产的空档期,是温光资源最丰富的时间段,利用设施大棚闲置期间种植中稻实现了水旱轮作和不同科间作物之间轮作,可大幅降低下个蔬菜生产周期菌虫源的基数,进而大幅减少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发生的几率,又可多生产一季粮食,农民非常乐意采用。但是,由于中稻种植是衔接了早稻和晚稻生产的断档期,早稻收割后,早稻田里的二化螟虫源集中转移至中稻田蛀食中稻稻茎产生危害,此时中稻处于孕穗末期-灌浆蜡熟期,受害田,轻则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重则枯孕穗和白穗,给中稻粮食生产带来较大损失。
诏安县早稻收割时间段是7月6~20日,此时中稻正处孕穗末期-灌浆期,早稻一开始收割,早稻田里的二化螟虫源,转移到中稻取食危害,使种植面积相对小的中稻在极短的时间内,虫源突然猛增,农民预防意识不强或是下药不科学,造成很大的损失。针对二化螟以幼虫蛀茎危害水稻,具有转株危害习性,遇缺水干旱时转株频繁,危害加重,且二化螟虫龄是三龄以上,抗药性较强,农民传统喷药防治效果差的现状。诏安县农技站2019年在中稻种植面积较集中的建设乡考溪村,进行中稻用水、施药防治水稻二化螟综合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全县中稻种植水稻二化螟防治上进行推广。2019年早稻田收割,二化螟转移为害,进行中稻二化螟综合防治试验,即灌1寸和2寸水层,习惯用药和改进用药试验,总面积18.9亩。具体是,早季开始收割即7月5日开始,设置中稻破口期-齐穗期按农民用药习惯喷药1次,并保留孕穗末期-蜡熟期1寸水层,然后干干湿湿到收割,3坵3.5亩;破口期-齐穗期按农民用药习惯喷药(共用药2次),并孕穗期-蜡熟期保持1寸水层,然后干干湿湿到收割,3坵4.2亩;破口期-齐穗期用药一次,均匀喷洒在水稻心叶上,并孕穗期-蜡熟期保持2寸水层,然后干干湿湿到收割,3坵4.5亩;破口期-齐穗期各用药一次,均匀喷洒在水稻心叶上,并孕穗期-蜡熟期保持2寸水层,然后干干湿湿到收割,3坵6.7亩,四个试验。
每个试验在幼穗分化7期,破口期,齐穗后7天,齐穗后17天,中稻收割前1天进行统计,用固定取样点梅花取样法,每点各取50丛,每坵共取样调查250丛,分别计算白穗数。
从表1看出,孕穗期-蜡熟期保持1寸水层共六坵田7.7亩,共抽取250丛,调查孕穗末期、破口期、齐穗后7天、齐穗后17天、收割前一天累计总枯心苗(白穗)数,是322穗;孕穗期-蜡熟期保持2寸水层共六坵田11.2亩,共抽取250丛,调查孕穗末期、破口期、齐穗后7天、齐穗后17天、收割前一天累计总枯心苗(白穗)數,是50穗,即孕穗期-蜡熟期保持1寸水层的枯心苗(白穗)数是2寸水层的6.44倍。孕穗期-蜡熟期保持2寸水层中,只喷心叶一次的白穗数是44穗,喷心叶2次药的白穗数6穗,即喷心叶1次药的枯心苗(白穗)数是喷心叶2次药的7.3倍。孕穗期-蜡熟期保持1寸水层中,传统用药喷1次的枯心苗(白穗)数是162穗,喷2次药的白穗数是160穗,即传统喷药1次和2次枯心苗(白穗)数没有差别,都是160穗以上,是孕穗期-蜡熟期保持2寸水层、喷心叶2次药的枯心苗(白穗)数是6穗的27倍以上,可看出孕穗期-蜡熟期保持2寸水层,喷心叶2次药,对阻止二化螟转株危害和对侵入稻株内二化螟除虫效果非常明显。
通过上表试验分析得出,诏安县中稻二化螟防治应注意做好以下措施,从根本上做好对中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根除中稻因水稻二化螟为害造成损失,确保获得高产。
一、双季早稻注意做好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尽量压低早稻的虫源。
二、双季早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灌水,防止幼虫转移危害。
三、双季早稻开始收割时,中稻处于孕穗期-蜡熟期,应灌2-3寸深水层,防止二化螟转株为害。
四、注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用药时间,中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下一次药。用药方法,每次用药量一定要足,喷药一定要均匀。每亩次喷药液量不得少于75千克,并要均匀喷布在水稻每个心叶上,从剑叶往下达到淋浴的效果。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表1 不同生育期白穗数及收割前一天总白穗数
(作者单位:363500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