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课程互动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10-20黄芩奚春睿于建云卿晨韦焘
黄芩 奚春睿 于建云 卿晨 韦焘
摘 要:目的:了解昆明医科大学网络课程的互动情况,提出改善网络课程互动的对策。方法:收集并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网络课程的互动相关信息,评价校网络课程互动情况。结果:在388门有效课程中,18.6%(72/388)有论坛内容,5.7%(22/388)有答疑内容,10.6%(41/388)有作业内容,5.9%(23/388)有网络考试内容。网络互动得分排名前十位的课程包括基础医学院的6门课程、第一临床学院的3门课程和公共卫生学院的1门课程。结论:昆明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课程互动不足,需从完善标准、教师培训等方面加以改善。
关键词:网络课程互动;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9-005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in online courses in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in online courses. Methods: To collect the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on online courses in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situation of interaction. Results: There were 388 effective online courses, 18.6% (72/388) with forum content, 5.7% (22/388) with question and answer content, 10.6% (41/388) with homework content, and 5.9% (23/388) with online examination content. The top 10 courses in terms of interaction scores were 6 courses in Basic Medical School, 3 courses in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and 1 course i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onclusion: The low interaction on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by means of improving related standards and teacher training.
Keywords: interaction in online cour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網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1,2]。网络教学的实现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与学[3],有利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4]。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的新型表现形式,是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有益补充[5]。课程互动是网络课程平台教与学过程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指标,其目的是让教师尽可能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实现自主式学习的同时可以和教师及时交流沟通,提高学习效率[6]。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上的2015年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课程互动进行评价,为同行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以昆明医科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上的2015年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该网站(http://220.163.113.53/G2S/default.aspx)在调查期间共有388门有效课程。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网络课程互动情况,包括论坛、答疑、作业和网络考试。第二部分为互动评价。
(三)研究方法
关于网络课程互动部分,自编网络课程互动信息收集表,点击网络课程平台的每个课程网站,收集论坛、答疑、作业和网络考试的相关信息。
关于互动评价部分,参考《昆明医科大学网络课程建设规范及管理办法》,结合网站的内容,分别对每个网络课程的教学论坛、教学答疑、网络作业、网络考试者打分。教学论坛的打分:有=100、无=0,主题数得分=(该课程实际主题数/所有课程中最大主题数114)*100,作者数得分=(该课程实际作者数/所有课程中最大作者数68)*100)。教学答疑的打分:有=100、无=0,主题数得分=(该课程实际主题数/所有课程中最大主题数51)*100,知识点数得分=(该课程实际知识点数/所有课程中最大知识点数19)*100,回答人数得分=(该课程实际回答人数/所有课程中最大回答人数5)*100。网络作业的打分:有=100、无=0,作业次数得分=(该课程实际作业次数/所有课程中最大作业次数38)*100),作业时间跨度天数得分=(该课程实际作业时间跨度天数/所有课程中最大作业时间跨度天数714)*100。网络考试的打分:有=100、无=0,试题数得分=(该课程实际试题数/所有课程中最大试题数71)*100。考试布置时间跨度得分=(该课程实际考试布置时间跨度天数/所有课程中最大考试布置时间跨度天数1165)*100。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9.0进行处理。分类变量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来描述,数值变量采用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者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网络课程互动
在388门网络课程中,有83门有互动。校本部23.3%(65/279)的课程有互动,附属医院16.5%(18/109)的课程有互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5)。
1. 论坛
(1)论坛内容。表1显示各个二级部门网络课程互动栏目中有论坛内容的比例,18.6%(72/388)的课程有论坛内容。
(2)论坛主题数。论坛主题是教师为了促进同学们的学习而发起讨论的学习要点。论坛主题数是学习要点的数量。在72门有论坛内容的课程中,论坛主题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14,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6.5[4.5,21.5]。
(3)论坛作者数。论坛作者数指的是作者人次,如果同一个作者组织两个论坛,论坛作者数记为“2”。论坛主题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68,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1.5[1.0,14.5]。
(4)论坛发布时间跨度。论坛发布时间跨度是第一次发布的时间与最近一次发布时间的差值。如果只有一个论坛,那么论坛发布时间跨度为0。论坛发布时间跨度按天计算,其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040,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358.5[224.5,512.5]。
2. 答疑
(1)答疑内容。调查得知,各个二级部门网络课程互动中有答疑内容的比例见表1,5.7%(22/388)的课程有答疑内容。
(2)答疑主题数。在22门有答疑内容的课程中,答疑主题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1,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15.0[13.0,27.0]。
(3)答疑知识点数。答疑知识点数是指答疑内容中知识点的数量。答疑知识点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9,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3.5[3.0,11.0]。
(4)答疑回答人数。答疑回答人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1.5[1.0,14.5]。
3. 作业
各个二级部门网络课程互动中有论坛内容的比例见表1,10.6%(4/388)的课程有作业内容。
(1)作业名称数。在41门有作业内容的课程中,作业名称数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38,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6.0[3.0,18.0]。
(2)作业时间跨度。各二級部门网络课程全部年份的作业时间跨度,按天计算,最小值为1,最大值714,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62.5[10.0,307.0]。
4. 网络考试
各个二级部门网络课程互动中有网络考试内容的比例见表1,5.9%(23/388)的课程有考试内容。
(1)试题数量。在23门有网络考试内容的课程中,试题数量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71,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10.5[2.5,18.0]。
(2)网络考试布置时间跨度。各二级部门网络课程全部年份的网络考试时间跨度,按天计算,最小值为1,最大值1165,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133.5[13.0,436.5]。
(二)网络课程互动评价
在83门有互动的网络课程中,最高分为59.7,最低分7.9,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为16.1[7.9, 27.6]。由校本部开设的网络课程和由各附属医院开设的网络课程,其互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0,P>0.05)。互动得分排名位于前十位的课程如下:基础医学院有6门课程:病理学、基础医学概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第一临床学院有3门课程:神经病学、急救医学、妇产科学;公共卫生学院有1门课程:卫生统计学。
三、讨论
(一)原因分析
网络课程互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7,8],其评价涉及到教学论坛、教学答疑、网络作业、网络考试四个方面,本次调研结果显示互动情况有待改善。究其原因,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关联:学校网络课程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标准处于逐步完善中;教师的网络课程建设和互动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9];网络课程平台环境的动态更新导致原有网站的部分功能出现变化或者缺失,进而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教师对网络课程持续建设的积极性;网络课程平台的功能与教师实际期望的功能存在一定差距;学校尚未将网络课程互动指标与教师绩效挂钩。
(二)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网络课程互动情况的描述和评价,在分析可能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以便改进目前互动不足的问题。首先,学校需要尽快完善针对网络课程建设和应用的各项标准和要求。有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才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思路及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有必要定期针对教师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和互动的知识技能培训[10],以补足教师的网络教学知识和技能的短板,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网络教学的质量。最后,学校相关部门需要与开发网络课程平台的机构保持密切联系,在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反馈的基础上,改善网络课程平台的功能,缩小与教师实际期望的功能差距。
参考文献:
[1]王密.对网络课程内涵及其特征的认识与思考[J].软件导刊,2013,12(09):173-174.
[2]张龙,付佳.以教学大纲Pub/Sub双向互动模式为导向的课程探索——以河北工程大学《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8(38):154-157.
[3]付晓.导学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8(20):125-126.
[4]冯超,李瑞林,唐朝京.“网络空间对抗技术”课程研讨互动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7,8(51):216-218.
[5]肖永生,黄丽贞,尤怡雯.基于JAVA的网络交互式教学平台研究——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5(9):503-504.
[6]唐甜甜,李昆,贺宝军,等.网络互动在《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9):42-44.
[7]柴璐璐,张俊威.教育服务观视阈下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要素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5,22(01):24-28.
[8]欧阳建平,谢洁.大学英语网络交互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外语与翻译,2019,26(03):87-93.
[9]刘虹.多元智能理论下ESP课程校园网平台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国际工程管理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9,26(05):115-123.
[10]马玉洁.新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3):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