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动参与中提高识字能力
2020-10-20黄欧霞
【摘要】本文以《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论述让学生主动识字的教学策略,提出通过表演、竞赛、情境模拟、字理析字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果。
【关键词】低年段 识字教学 表演 竞赛 情境 字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75-02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环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1600个汉字需要在一、二年级完成。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表演、竞赛、情境模拟、字理析字中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在表演中认读
语文课文中数量不少的生字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策略。角色扮演既能帮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又能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笔者在《棉花姑娘》一课中是这样做的:
师:(戴上棉花姑娘头饰)棉花姑娘来啦,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请大家读课题。
师:要和棉花姑娘交朋友,就要会读这些“生字宝宝”。请听老师读课文,听清楚这些“生字宝宝”的读音。
(教师范读,学生非常认真地倾听。)
师:谁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学生纷纷举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先戴上头饰扮演棉花姑娘,再由学生扮演“小老师”,教师逐步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借此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学生纷纷主动参与。
书中的角色既可以由教师扮演,也可以由学生扮演。扮演的方式既可以借助道具和服装加持,亦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模拟,还可以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来演绎。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在竞赛中熟记
争强好胜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竞赛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熟记生字的环节,笔者采用比赛的方式,掀起课堂教学高潮。在《棉花姑娘》一课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比一比“看谁读得准”。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词。不服输的学生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响亮,一次比一次读得流利。
接着,比一比“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师:要真正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还要想办法把他们记下来噢!先和同桌讨论,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师:我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一个字。“一杯大可乐”,大家能猜得出来是什么字吗?
(学生很快猜出谜底“奇”)
师:猜字谜真有趣,谁有更好的方法记住“奇”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同一个汉字)
生1:我用组词的方法记,奇怪的“奇”,神奇的“奇”。
生2: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奇”字,骑马的“骑”去掉“马”字旁就是“奇”。
生3: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奇”字,“大”加“可”就是“奇”。
师:“加一加”是个好方法,本课很多生字都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看谁记得多?
生1:我记住了“娘”(“女”加“良”)、“干”(“一”加“十”)、“颗”(“果”加“页”)。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了好几个字,“木”加“白”和“巾”是“棉”,“氵”加“台”是“治”,“票”加“瓜”是“瓢”,“口”加“土”是“吐”,“口”加“拉”是“啦”。
……
在笔者营造的竞赛氛围中,每一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记住的字,他们在比识字的熟练程度、方法多少与数量多少,竞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当中。笔者在本环节利用竞赛活动开展识字教学,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在情境中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汉字。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使用过这些生字词呢?(联系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1:我特别怕冷,冬天一来就要盖棉被。
生2:我在燕窝包装盒上见过“燕”字。
生3:逢年过节的时候,妈妈都会买饮料,我最喜欢的就是雪碧,瓶子上就有“碧”字。
生4:周末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医院走廊上能看到“医”“治”“病”这几个字。
师:在医院里,医生、病人之间会说些什么呢?用上“医”“治”“病”这几个字。
生1:哎哟,医生,我的肚子好疼啊!
生2:你的病情不重,打一针就好了。
生3:医生,医生!我今早起来就头疼,快帮我治一治吧!
师:现在可以和你的同桌演一演看医生的场景,用上这些生字练习说话。(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学生和同桌热烈讨论)
“医”“治”“病”三个生字可以串联整篇课文的故事情节,除了“治”字只要求会认,“病”字和“医”字都要求会写。本环节,笔者将识字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这三个字上,利用课堂生成巧设情境,将识字教学寓于生活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耳朵听、用大脑想、用嘴巴说、用肢体演,成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提高识字能力。
四、在析字中深入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一、二年级学生更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在教学重点生字“病”时,笔者从汉字的构成规律出发,进行字理析字,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运用。
师:课文告诉我们棉花姑娘生病了,请了好几个医生都没治好,由此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棉花姑娘病得很厉害。
师:是呀,棉花姑娘病得很重。古代的人们把轻病称为“疾”,重病称为“病”,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幻灯片。
出示图片:
疒→
(图源:汉典网)
师:“病”字的部首是“疒”(nè),幻灯片中展示了“疒”的甲骨文写法,把它推倒,你们觉得像什么?
生:像一个人躺在床上。
师:对呀,一個生病的人躺在床上,所以从“疒”的字都与人的病症有关,后来人们给“疒”加上“丙”字以表声,就是“病”。这么有趣的“病”字,同学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啦!
师:现在我们来写一写“病”字,“病”字为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先外后内。(学生练习写“病”字)
此环节,笔者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结合字理析字,引导学生了解“病”字的含义及其部首“疒”的构字规律。这样追根溯源的识字教学,既可以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目的。
学生需要储备大量的汉字,为以后的学习夯实基础。“教是为了不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识字能力。
注:本文系南宁市“特级教师专项”C类课题“兴桂路小学‘兴桂教育课程文化体系建构的研究”(课题编号:TJ2018C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欧霞(1990— ),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