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解读视角与路径

2020-10-20于强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本课天堂

于强

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后练习也基本上围绕单元要素来精心设计,相比以往的教材练习,其训练的目标更清晰,内在逻辑性更强,编写意图和教学理念更为显著。当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语文要素落地,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教学转变。因此,在解读一篇课文时,課后练习也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解读?又该如何通过解读进一步明确课文的教学内容呢?

一、解读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视角

好的练习设计不仅在出题方向上追求精准,而且在题目的表述上也力求清晰,就是在练习的前后编排上也相当考究。因此,我们在解读一篇课文时,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本课课后练习的内容、明白须要完成的任务,还要想办法理解本课练习设计背后的意图、思想和理念,获得教学方面的启发,从而更为准确地定位本课的教学。解读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1.表述的内容

一条练习其实就是一个或一系列任务的呈现。这样的呈现,有的是直接给出明确的指令性操作要求,有的是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达成,还有的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表述。无论哪种方式,练习的内容都会蕴含很多的信息,如练习设计的目的、角度、范围、侧重点等。因此,从练习表述的内容人手,尤其是对以描述性的语言和提出问题的方式设计的练习内容加以概括、归类、提炼,可以明晰练习编写所关注的角度、方面和领域等。例如《爬天都峰》(四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提炼这两条练习的内容,可以知道练习(1)提示做两件事:概括主要内容和厘清写作顺序;练习(2)则提示理解课文是如何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从内容上看,厘清写作顺序和理解课文是如何写清楚过程的,其实是一个方面,都是关注过程的清楚表达。由此可见,本课课后练习的主要指向不在于内容的理解,而是解开课文写清楚过程的密码,是对课文表达形式的一种关注。

2.关键性的词语

从教学理解的层面来说,不同词语的使用,不仅仅是呈现字面意思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还预示着教学的落脚点、着重点和目标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从关键性词语人手,重点解读练习中一些关键性词语的表述,可以进一步明晰训练的落脚点、着重点和目标。例如《牛和鹅》(四年级上册)的一道课后练习题: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同学交流。这句话中的“批注”和“角度”是两个关键性词语。扣住“角度”来解读“批注”,就能进一步知道本课练习要求学生关注的不是批注的内容,而是要从批注的内容上提炼出角度,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批注角度,能多角度思考。这样从关键性词语人手进行解读,每一课课后练习的训练重点和目标就能进一步明晰,从而发现每一条练习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3.编排的顺序

具有内在逻辑的练习编排,不仅能呈现编写者的思维逻辑,也能体现其理解课文及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完成具有内在逻辑的一套练习,不仅可以检测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一步步地引领其深入地阅读课文,培养思维能力。教师通过研究练习编排的内在逻辑,可以厘清练习编写的思维逻辑,进而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以便更好地用教材。所以解读时可以从编排顺序人手,对每一课课后练习编排的内在逻辑进行厘清和研究,并领悟练习编写的意图及教学理念。例如从《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后练习的编排顺序上可以看出其内在的逻辑是:说说西沙群岛的富饶——介绍西沙群岛的富饶——写写西沙群岛的富饶。“说说”是对“富饶”的理解;而“介绍”就涉及介绍什么、如何介绍,这是从内容的理解走向形式的体会,是对段落描写的内化与吸收;“写写”则是运用段落描写的样式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这样的内在逻辑,可以分析出其编写意图就是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通过理解、领悟和表达“富饶”,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其背后的教学理念就是“理解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二、从课后练习走向课文教学的解读路径

课文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教什么”和“怎么教”。虽然统编教材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里明确提出了语文要素,但是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这样的语文要素要通过哪些教学内容来实现,以及除了语文要素外,还有哪些内容需要予以关注等问题,对于广大一线教师而言依然很棘手。因此,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之上,需要对本课的课后练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解读,进一步吃透教材编写的意图,更为清楚地明白本课需要教什么、重点教什么以及怎样去教。下面以《鸟的天堂》的课后练习为例,具体谈一谈从练习走向教学的解读路径。

1.解读练习的表述内容,梳理教学内容

从当前的教学现实来看,“教什么”比“怎么教”更为重要,教师要能从课文内容中生发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因此,解读的第一步要从厘清课后练习的表述内容开始,从而进一步梳理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例如《鸟的天堂》的课后练习题有三道。(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3)阅读链接(具体内容略)。对这三道练习题的表述内容进行解读,可以概括出整个练习须完成的任务:朗读课文、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比较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的不同点、用不同的语气和方法朗读描写两次情景的相关段落。上述任务可进一步归类和提炼为: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比较情景描写的不同。这三项任务基于课文的阅读,又分别指向朗读、理解和比较阅读的能力训练。基于这样的解读,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就可以确定为教朗读、教理解、教比较阅读。再结合对课文的解读,会发现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恰当、合理的。

2.解读练习的关键性词语,明确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绝不能平均用力,应当有所侧重。这样的侧重,有时是在众多教学内容中选择某一个或两个,在课堂上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有时是针对一个教学内容的某个方面或某个点,突出点的教學与训练。因此,在梳理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抓住练习表述上的关键性词语进行剖析,区分出教学内容上的重点。例如,课后练习的第二题要比第一题和第三题表述得具体,其中“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语气和节奏”等关键性词语,强调了在阅读过程中要对课文中两次情景的描写进行深入比较与发现,并能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深入体验。而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发现课文内容的不同、感悟表达形式的不同是不容易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重点引导的。基于以上解读可以看出,这一教学内容应该是三个教学内容中需要重点完成的。对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可以看出这一教学内容恰恰是为了落实语文要素的。再来看,同样是朗读,第一题只提出了“朗读”,而第二题则明确提出“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这显然在表明整篇课文朗读的重点在两次情景描写的相关段落上,在用语气和节奏来呈现两次情景的不同之处上。这样的朗读教学重点恰恰也是重点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部分。这样一剖析,教学的重点就更加清晰,便于有针对性地把握和突破。

3.解读练习的编排顺序,理出教学思路

确定了教学内容,把握了教学重点,如何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较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呢?这也是一线教师最为头疼的地方。此时,我们可以从练习的编排顺序上寻找课文教学的突破点,理出本课教学的大体思路。例如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在朗读课文之后,就安排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任务,而没有将其放到第二题的后面。可见,理解这样的重点句,并不是课文教学的重点,课文的学习最终也不是为了理解这样的句子。不仅如此,将这样的理解与朗读课文放到一起,并且放到重点教学内容之前,可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重点句的理解来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厘清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及原因。可见,这样编排的教学意图就是让学生扣住这一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重在学生对课文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发现。因此,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第一课时,利用这一统领性的问题,从探究原因的角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从而为第二课时的重点教学作铺垫。

第二题练习的要求是先“说说不同的特点”,再“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可见,这是从关注语言的内容到关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从发现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内容不同到描写方法的不同。依据这样的内在逻辑,教学就可以从两次情景的不同感受出发,让学生提炼出“静”和“动”,然后引导学生辨析两次情景描写在选取的景物上有什么不同,从而发现一个侧重写大榕树,一个侧重写鸟,并感悟出大榕树展现的是静态美、鸟展现的是动态美。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别体会课文是如何写出大榕树的静态美、鸟的动态美的。最后,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的段落,体会不同景物、不同写法所展现出来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样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由课文内容到表达形式,一步步地将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下来。

通过对课后练习的全面解读,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思路便更加清晰。在此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就更有方向,相应教学方案的形成也就会水到渠成。

综上所述,无论是语文要素的设定,还是课后练习的精心设计,都体现了统编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那就是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重视和强化对统编教材课后练习的解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解读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让语文教学真正为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服务。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本课天堂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天堂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天堂何在
天堂的眼睛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