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时期宫廷女性衣饰纹样设计史研究

2020-10-20魏叶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0期
关键词:明代

魏叶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即政治、经济、文化探讨了明代服饰纹样形成的时代背景原因。从明代的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期入手,对现有的各类纹样作出简要分类,阐释了宫廷中不同身份的女性纹样使用范围,以梳理服饰纹样的设计种类。文章还阐述了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鲜明特色以及不同时期的设计构思和表现效果的转变与呈现。重点研究了宫廷女性衣饰上纹样的设计过程和造成纹样各异的原因,讨论了明代宫廷女性在衣饰中使用纹样时的禁忌及背后反映的问题。

关键词:明代;宫廷女性;衣饰文化;纹样设计史

服饰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异常精彩,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的显著色彩。明代是汉族文化终结的朝代,其所处历史时期的特殊性使得明代的文化备受重视,尤其是明代的服饰文化。同时,明代服饰设计史中,服饰设计三元素之一的纹样设计起着关键作用。

一、影响明代衣饰纹样形成的背景

宋末,朱元璋夺取政权,建立明朝后部署下达多项决策,其中制定了服饰制度,意图确立汉族地位、恢复汉族服饰制度。另一方面统治者高度重视皇权,防止篡权事件上演,服饰条例中严格规定严禁民间随意使用龙纹、黄色等一切有关皇室的图案、颜色以加强皇权。服饰成为当时社会的重要关注点。

明代初期虽局面稳固,但社会经济萧条。统治者颁布的规章条例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奢靡浪费的现象。重心逐步转移到农业、商业、手工业上,快速提升物质水平,为明代中后期服饰产业的蓬勃开展奠定基础。

明代是汉文化发展巅峰的时代,明代服饰体现了汉文化的儒学美和礼乐文明,吸收许多前朝纹样颜色、样式。明代服饰文明在中国服饰设计历史上独具特色,表现出精妙的设计思想。

二、明代宫廷女性衣饰纹样的分类

凤是百鸟之王,在封建社会中也是一种图腾,代表对天神的信仰,谢兆在《永明乐十首》一书中这样写到“彩凤鸣朝阳,元鹤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载为全皇。”凤代表着祥瑞之兆,被视作最尊贵身份的象征,是皇室女性权贵的象征,明代纹样设计延续这一象征:《舆服志二》中记载着宫廷后妃的衣饰纹样都采用以凤为原型的设计。主纹样上采用凤的外观轮廓为原型,尾巴部分加入物化成分,使之在视觉上磅礴气势,外环不同的组合纹样,如缠枝、串枝等,结构复杂,语言丰富,配色丰富。出席盛大场合的衣饰纹样上更镶嵌着珍珠、宝石、贝壳等,体现出宫廷中后妃的尊贵地位。明代的宫廷女性身份还有品官命妇、女官等。《舆服志三》中详细记载

了品官命妇的服饰纹样。沈从文在钻研的著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描写了到贵族妇人的穿着:“贵妇人官服中的云肩霞帔,多织绣加工而成,颜色华丽,金紫夺目,以龙凤云水花石及各种鸟兽为主调。”服饰上大多法轮、宝壶等仙道宝物,龙、麒麟等想象意象,卷云纹、火纹等自然气象,牡丹、寿桃、莲花等吉祥寓意……明代的服饰纹样取材大多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内容,汇集不同原型、种类,用谐音、比拟等方式呈现,如北京定陵出土明菊花紋两色锻中的纹样,清晰的表现了九月初九的重阳时节的气氛,以菊花的结构为主要图案,周围缠绕枝蔓上的树叶大小各异,线条流畅自然,整体节奏强烈,韵律优美,铺垫一层寓意浅色“回”字纹作为背景,形成了二方连续图案,组织和谐,颜色鲜艳,整洁舒适,纹样美观大方。

三、明代女性衣饰纹样设计特点

明代早期,物质贫乏,人们的生活方式简单。一时间,社会大盛简朴之风,又逢明代统治者为维护礼教在服饰着装上严肃规定,对衣饰有诸多限制规范,上至帝后,下至庶民百姓,且受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思维影响,人们自觉遵守条例。在严肃的民风中,人们统一着装,衣着衣饰风格单调划一、朴素无华,但是纹样设计上不乏错落有致,保守大方,沉着细腻。

明代中期,人们的思想受到海外传入文化的影响逐步开放,服饰着装上也越来越开放,冲破明代初期时封建社会所要求的严苛条例。随着当代文明的开放,加之此时已有资本的产生,当代的统治者也紧随风潮将条例修改地更完善,服饰要求较之前开明很多。宫廷的服饰纹样的设计构思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间文化,中期时的宫廷纹样设计有吸取民间服饰特点的流行趋势,整体风格与初期相差甚远,转而欣赏华丽富贵、繁琐复杂、新奇精美的纹样宫廷女子较多,表现为富丽华贵、新奇多样、颜色艳丽。

明代晚期,当局政治混乱,明代早中期建立起来的森严的服饰制度也随之混乱,张翰曾记载:“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可见当时的朝廷对各类人群的衣饰穿着规定相当宽松,并且已废止禁令。民间由资本而起的富贾商甲们蔑视朝廷对于阶级衣饰的三令五申,甚至以僭越服饰穿着的举动公然挑战皇权。图案纹样设计与之前所提倡的儒学、礼乐文明理念背道而驰,此时纹样已毫无保留地逾制。追求奢华之气蔚然成风,使用范围广泛,当时的人们不再遵守社会等级秩序,而是肆意追求形式美,极尽奢华,纯粹只为美而美。

明代的纹样设计有一系列详细繁复的流程。“设计要求非常严格,其章法、布局、行枝趋叶要层次分明、宾主呼应、生动得体。”需要提前了解民间的流行图案、色彩等,掌握宫廷女性的个人喜好,预先在纸上绘制出样稿,再交由后妃和尚衣局总管过目后据意见反复修改,经过后妃们确认后再交由专门掌管织造衣饰的部门织造,与现在社会的服装设计一行的“私人定制”异曲同工。设计是一种宽泛的“艺术”层面的生活方式,无论是装饰还是纹样还是中国所谓“工艺美术”,都是“设计”的组成部分。明代的衣饰纹样设计融入了西域和海外艺术,糅合汉、唐、宋、元代的纹样特征,结合各省县的民风民俗,形成文化大融合,明代服饰纹样和形式更为精彩纷呈,因此明代服饰纹样是中国的纹样工艺与设计发展史上集大成者。

四、服饰纹样反映的等级制度

不同的服装纹样和颜色需要反映的形制和礼节相关的角色和不同的身份,以识别服装所穿着人的身份,突出其角色和身份,明代的服饰制度有利于调节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但是奢靡风气的大肆出现亦对社会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不同的图案纹样适用的人群不同,尤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划分出不同的阶级,阶级之间使用的图案被明文规定,不可僭越。“即使是明亮的黄色和金色,也都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被赋予特定的威严,所以只能由皇帝本人和他的亲属们才能穿用。”皇后则是龙风纹兼而有之,皇后以下的妃嫔、命妇、宫人等衣饰上则是由凤纹、团花纹依次递减。从服装的纹样设计和工艺制造可以看到的明代的宫廷女性的身份特点,也可以看到整个明代的不同人群和身份的地位分明,纹样作为衣饰一部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结语:通过对宫廷内不同女性身份所饰纹样的观察,总体表现出明朝女性优雅端庄、传统繁复的着装风格。用女性视角更为直观的看到明代宫廷衣饰纹样在不同时期时的工艺技术变更与设计艺术流变,系统全面的分析了明代宫廷女性对衣饰纹样追求热衷的历史,体现了明代衣饰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

参考文献:

[1]    蒋建辉:《中国服饰文化的伦理审视》,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2]    于洋,初晓玲,范作泽:《明代宫廷服饰葫芦纹的表现形式及内涵分析》,载《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3]    刘道广:《工艺美术史是“设计史”的一部分》,载《创意与设计》,2014年第6期.

[4]    李之檀,陈晓苏,孔繁云:《珍贵的明代服饰资料—<明宫冠服仪仗图>整理研究札》,载《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01期.

[5]    田自秉,吴淑生,田青著:《中国纹样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    邵旻著:《明代宫廷服装色彩研究》,东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猜你喜欢

明代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浅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现 宝藏增辉
明代中后期山水画发展情况梳理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贵州卫学与地域文化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