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2017-01-11张丽
摘 要: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是明代画家所绘制的风情画,对明代晚期南京城的风土人情景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绘,堪称“明代的清明上河图”。本作品的表现形式与中国古代绘画是一脉相承的,但长卷的繁杂琐碎,又显得作者的表现技法不甚精致,笔者结合时代背景,撰文拟对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进行浅要解析。
关键词: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表现;形式;技法
中图分类号:K248;J8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78-01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是明代画家所绘制的风情画,该图卷描绘了明代晚期的南京城景象,对当时的商业活动、市井生活、人文风俗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尽的描绘,堪称“明代的清明上河图”。画卷卷尾题写有“实父仇英制”,但仇英(1493-1560年)生活的年代是明弘治、正德、嘉靖年间,从画卷描绘的商业活动繁盛场景看,所处时期应是明代万历年以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况且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的仇英,绘画功底深厚,所作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工细作,本《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尽管色彩典雅绚丽,但人物景物线条笔法略显粗糙,而有关仇英的历史资料中并无其曾作此画的记录,故后人论断此画卷应当是某画家伪托“仇英”之名所作。
虽《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基本可断定非著名画家的作品,但从本画卷的构图、着色技法、画卷材质等方面看,并与同为明代长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描述明代皇帝外出巡游的宫廷绘画《出警入陛图》来对比,发现两长卷的构图、设色有诸多相似处,又可确定《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确是明代画家所画;无名画家借用前辈名人的名义作画很常见,后人自不必深究。《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所展示的明代南京盛况,与当时作为六朝古都、水陆交通和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南京在历史记录中的景象是十分吻合的。明代中叶以后,南京城市人口剧增至百万以上,是当时中国数一数二的大都会,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本图卷的笔墨价值和绘画艺术表现价值不算高,但图卷大力表现了作为明代陪都的南京之城乡百业、官民日常生活景象,为后世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图画研究资料,文献价值却不容小觑,今笔者试浅要论述其表现形式和技法。
一、《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表现形式初探
随着《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徐徐展开,类似于今天的人们站在城外山坡上移动摄像机镜头取景那般,所绘画面逐步显现出三个层次的布局,由南京城外近郊村庄田舍开始,一股清新的田园乡野气息扑面而来,再过渡到城中南市街和北市街,熙攘往来的市井生活是整个画卷的中心和重点,最后移镜至皇宫前,画面似意犹未尽,但也必须结束;一则宫禁重地,常人不得入、惟有想象,二则南都皇宫多年来仅仅是一个象征、虽有专人驻守但并非权力中心更无皇室常住,故作者以云雾中隐约的宫阙作为整个画卷的结束。整个画卷始于平淡、终于平淡,将精彩和高潮留在了正中央。本画卷的构图、表现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虽不如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大气磅礴,但其着色之精致仍足可称道。在现代摄影技术出现之前,人们借助古籍文献、考古发现和传世实物研究历史时,常常只能于脑海勾勒当时景象,而古代风情画因其提炼当时生活景象和纪实性的描绘,可以弥补历史文献描述之不足,形象而直观。《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作者以绘画叙事,将当时南京市井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风土人情等,经过提炼再巧妙浓缩于画卷中,既有概括性、兼具写实性。在描绘南京城中南市街和北市街的中心区域时,作者以典型场景真实反映了主要街巷及秦淮河、钟山所围绕的区域,所描绘的人物形象诸多,从达官贵人到普通市民,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姿态各异,若非曾亲身在其中生活多年,是很难做到在短短数尺画卷中巧妙浓缩宏大场景和社会生活全貌的;可以看出,本画卷的表述,也是作者的人生阅历、情怀的尽情展现和倾吐。
画卷到最后皇宫进入了视野,南京明故宫在后世毁于战火,今天只能通过本画卷来想象其当年的雄伟。作者显然无意替朝廷背书,故皇宫于画卷中的出现且边缘化,不过算是给官方一个面子;作者也无意粉饰太平,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境近乎实录,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纵观整个《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可发现,其表现形式虽沿袭中国古代风情画的构图、叙事结构框架,但所描绘的内容因明后期商品经济的繁盛、市民娱乐的普及,而愈发精彩纷呈,并顺理成章地成为画卷之核心;作者的表现意图是为抒发生活感怀而非替朝廷粉饰太平,故表现形式自然生动。
二、《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技法摘要
如前文所述,《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笔墨价值和绘画艺术表现价值不算高,风情长卷内容丰富、细节琐碎,绘制费时费力,非一朝一夕之功,且不排除有多人绘制之可能,故画面中多出存在笔墨线条不尽人意之处。联系到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自然有人心之浮躁,画卷作者亦恐难免俗,故下笔绘制时有贪多求快、草率之笔,尤以多数人物并列表现时,笔触明显有急就、概括之处,略显粗糙。虽然从整个画面看来,细节的草率不掩其宏大,但细品之下,却难有回味,这也是《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名气远不如《清明上河图》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三、结语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形式之构图、叙事并未跳出传统绘画之藩篱,然精彩纷呈的市井生活却独具亮点,画卷的绘画艺术价值不算高,似有商品经济大潮下之人心浮躁、下笔草率;尽管如此,《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仍不失为兼具艺术和文献双重价值的古代风情画作,为今天的艺术家创作宏大且“接地气”的作品提供了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1]张丽.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J].戏剧之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