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索

2020-10-20罗道全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5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历经多次变革,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索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品德理论课并行发展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稳步推进时期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相比,无论是在格局、模式方面,还是在形态、研究方面,均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全新模式,例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相融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等,通过不断实践、学习、积累,探索适宜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探索

一、引言

最近几年,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型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也由此而产生重大变化。教学方式改革是进一步强化、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切入点,不但与教材体系存在直接关联,同时还会影响教学体系的转化,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道德水平的关键。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也存在密切关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不但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同时还事关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提供前沿经验,防止同类教学模式出现异常问题,找出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新方向。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现状

(一)教学理念维度分析

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途径。“以学生为本”实质上就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综合性分析,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但是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通常十分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密切关注教学逻辑的自治性,并且课程讲授过程十分死板、固化。在大思政背景之下,大学生深处信息网络高度发展的时代,受到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严重影响,无论是认知习惯,还是认知思维均更加直观化,而在该种时代背景之下,二者之间将形成了“两种文化”的高度冲突。一方面,教师通常利用抽象化、虚拟化的方式讲授知识体系,学生不但感觉枯燥无味,而且形成一些厌学心理,完全丧失学习兴趣,而形成价值共鸣更无从谈起。另外,学生十分注重理论学习的实用性,通常会将其感性化处理,而该种思维模式将会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理论认知程度的精准把控,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开展。

(二)教学方法维度分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学习教学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与追捧,“微课”“慕课”与混合课堂的构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似乎一夜之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部分教师偏重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某一种具体的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擅长将各种方法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开展教学活动。有的青年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注重华丽的展示而忽略对理论的深入阐释造成课堂教学的“喧宾夺主”,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思想性。有的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和规律的复杂性缺乏充分认识,忽视思想政治课程在性质和教学实现方式上的特殊性,教学方法的“一刀切”降低了教学改革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三、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一)教学理念维度——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当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将学生作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学习情境,形成師生合作、互动交融的学习模式,并营建温馨、优良的学习环境,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实现快速变革,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在此过程之中,教师应当转变个人思维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提供者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以及知识引导者,使学生由知识灌输容器演变为讨论的参与者,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大思政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应当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把知识接受、情感认同、意志培养等作为教学目标,制定合理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积极的加入到学习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维度——由传统教学转变为混合式教学

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便是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数字化、高效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在该种时代背景之下,“翻转课堂”顺势而生,但是在其推广应用初期便受到了视频制作技术方面的局限。通过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应当通过合理化的方式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课的信息化建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具体为:其一是将“青马工程”作为重要契机,强化纸质版教学资料的建设。其二是引入现代化先进技术,强化课程改革建设。同时,还应当将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重要目标,构建思政理论课网站、资源库等,并积极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撑。

四、结束语

目前,党和国家处于新的发展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信息化、全球化、多样化等,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迎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而言,其肩负立德育人的重要责任,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案,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晶,谷云峰.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1):134-138.

[2]鲍桂楠,刘新良.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80-82.

[3]曹雪峰,苏碧芳.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探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6(02):27-29.

作者简介:

罗道全(1967年11月——),男,汉族,河南固始人,法学硕士,副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从事马毛泽东思想、价值观、志愿服务研究。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