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教育观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2020-10-20刘宇然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0期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宇然

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变革的必要性,合适的教育路径能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思政教育观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指导,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思想政治教育观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探究了基于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思想政治观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思政教育路径是通过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和载体,它能整合教育资源,使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形成内部联系,起到提高大学生思政素质的目的。习近平指出:高校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一指示表明高校政治工作的开展已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昭示着我国政府将高校政治工作提升到了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进行过多次论述,丰富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我国思政教育路径有理论指导意义。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时代挑战

(一)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淡化

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内外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这个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这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荣,但也对我国现今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影响,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西方国家的思潮渗透至全世界,对其他国家的传统意识起到了淡化的作用。现代部分大学生更推崇自由主义,向往个人自由,他们认为,个人自由应超越集体利益,公民的意愿应超过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这一价值观虽能刺激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打破常规的能力,激活大学生的思维,但忽略了集体利益的重要性。部分大学生更推崇实用主义,注重实际的效果。这一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但难免忽视了在奋斗过程中所展现的精神,对于失败者存在不公。外来思潮与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对尚未建立明确三观的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利于爱国主义、民族意识的传播。

(二)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学是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而实现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逐渐应用于教学,传统的师生交流的模式发生改变,教师与学生都开始利用电脑、手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交流,虽然加强了师生线上交流,为师生交流创设了更灵活的渠道,但也减少了学生面对面听取老师意见的机会,以及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机会,这不利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此外,由于学生不能近距离地受到教师言行的熏陶,教师对于学生的榜样作用也因此而弱化,这些原因都给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造成了困难。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自媒体的兴起,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对网络的话语权有“去中心化”的作用,即弱化了权威的力量。与旧媒体以报纸、杂志、电视为权威话语机构的特点相比,新媒体的话语权更平民化,民众和自媒体门户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观点,且信息的发布者和阅读者能进行双向的交流,形成互动。话语权的自主化虽然使资源共享成为了可能,降低了信息传播的壁垒,但也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模式提出了挑战,思政教育发布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信息的权威性被削弱。网络上关于思政教育的观点鱼龙混杂,对正规的思政教育思想造成了冲击。

二、新时代青年教育观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一)加强对中华有效传统文化的挖掘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中华有效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内居民的社会价值观、思想、行为模式有潜在的影响,形成文化属性。对共同文化属性的认同能使居民产生归属感,促使国内居民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路径。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在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再次,重视视觉文化,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遵循政治思想工作规律、教书育人原则、学生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政治思想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原则,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这一指示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指出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应遵循的原则。首先,大学生思政教育要遵循政治思想工作规律。所谓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的客观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要充分遵循这一规律,在实施思政教学方案时,将当前国家政策、发展方向融入到思政工作中,明确政治取向,提高思政教学工作的效率。其次,大学生思政教育要遵循教书育人原则。最后,大学生思政教育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三)挖掘教材思想,以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

教材不仅是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及理论的集中展现,也是思想政治教学中最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课程规定,通过充分挖掘与领悟教材思想、教材设计理念,并通过灵活应用,从而使教材中所饱含的德育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与拓展,以发掘出教材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引领功能。

例如,在高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介绍较为简短,仅仅阐述了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总结无产阶段革命斗争经验”、“继承了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成果”等相关语句。然而,由于部分学生对其形成的历史不太了解,这就加深了知识点理解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结合教材,对教学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通过多媒体影像向学生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资料,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背景、阶级基础、社会科学基础等相关资料。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思想进一步挖掘的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正确理解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革命性与科学性,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学习的兴趣与主动。

三、结语

思政教育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习近平的思想政治观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点明了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反复研究其重要思想,对传统的思政教学进行改革,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胡先学,张燕,蔡扬亚,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J],亚太教育,2016(1):270-270.

[2]    孙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J],世纪桥,2016(3):37-38.

[3]    张虹,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反思[J],科教文汇,2017(12):6-8.

猜你喜欢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