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结构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10-20周云星
周云星
作文写作树状结构法,是一种比喻式教学方法,以树状造型为参照体,解剖树状结构与作文文体的关系,通过比拟阐述了树体结构与文体结构,从中窥见和琢磨作文的写作技法与技巧。从宏观角度而言,树状结构法,阐述的各个层面组成:树稍代表作文开头,树冠代表文章内容,树桩代表着文章结尾。从微观角度而言,树状结构法,更多重视从结构把握的角度深入构思内部的生长技巧:树干,展示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枝条,则又包含主枝、侧枝、细枝等,展示着文章的自然段所概括的内容;叶子、花,代表文章中的字词(花代表亮点的词)。从写作构思和写作结构铺设的角度出发,需要学生学会以宏观构思为导向,从微观推敲细磨过程中体味树状结构法的运用,能使得文章充满勃勃生机。
一、树根不柢深蒂固:深远有力“厚重”
根基不深,树倒不远。学生在构思作文的时候,首先要根据写作要求,作出预估和判断,确定相应的文体,为谋篇全局打好坚实的基础。树根在整棵树生长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原始作用,为树的生存提供稳固定力,为树的生长输送养料,不仅需要根深蒂固,更需要懂得与土壤配合,掌握吸附门道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将根基的确定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文章主题思想应该始终成为作文的根本原动力。教师应重视从作文的根基出发,围绕“实”“深”“远”下功夫引导,能让学生作文更有力道。实,就是切合文章写作要求,从文体确定、主题把握、语料选择、用词考究等方面予以通盘考虑,形成一定的结构网,要能凸显实实在在的素材表达内容;深,就是文章主题要有一定的吸附力,不仅要围绕写作要求做深层次的思考,还要与文章的体裁、意境内涵等配合得当,体现出深度意境与深邃思想;远,就是要使文章富有远大的张力,能够从文章表达的生成内涵意义中探寻其中与众不同的定力,展现作者的写作智慧。紧扣写作的要求,做好根基的确定和培养,引领学生从深远的角度挖掘文章的主题思想,探寻其中价值内涵,定能让文章走出虚假、肤浅和矫作的窠臼。
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应该紧扣写作要求,围绕要求做深入探寻,多从关键词、核心句和表达意中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文体,找出现实生活中与主题相关的语料。学生在确定主题根基的时候,应多从文章的结构安排角度选择相应的素材,从中确定根植的位置与范围。
二、树干不旁逸斜出:指向天空“笔挺”
树干应是笔直的,给人一种冲天的雄伟之感。在构思文章的时候,写作目标把握很有必要,倘若把握不慎就会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围绕写作目标多深入加固修正,不可一味茫然生长,更不可毫无察觉地将错就错。无论怎样的习作指导,都应该围绕写作目标确定写作方向,聚焦文章主题。学生在构思树干的时候,不能有任何旁骛之心,应该始终围绕写作的主题目标形成笔直的枝干。
教师可结合写作要求,多予以指点。如,在一篇题目为“那一夜,好长”的习作指导时,写作目标的确定很有必要。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剖析: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里面蕴含的时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都值得关注。在写作的目标指导上,不妨设置如下的导思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谁觉得夜好长,那一长夜给了作者怎样的启发,“那”怎么理解。这些问题无疑需要学生从写作的多层次思考中找出相应的素材,特别是事情的发生时间需要值得关注。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将一夜写成了夜晚中的某个时刻;所写的事情未能突出给自己的影响,写成了自己在白天遇到的事情,只在最后结尾象征性地说了一句“那一夜,好长”,等等。
上述问题,一方面,审题不清导致写作目标不明确,缺少一定的方向;另一方面,写作目标修正不到位,在初期目标把握上缺少足够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致使出现“坐井观天”的狭隘之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明确写作目标的时候,不妨多从写作要求中深入引导,多指导学生在确定主题的前提下深入体味。写作目标的把握应该注意从主题入手,围绕文体确定、指向清晰、内容丰富等来主动构思,定会有所感悟和积累。
三、枝条不杂乱无章:散开适度“有形”
枝条是依附于主干基础上而生长的干枝,需要从树根、树干中找到可吸附的载体依据。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应该从枝条的生长散开角度深入揣摩,引导他们把握好主枝、侧枝、小枝的相互搭配,把握好散开的张度。枝条在树形结构中起到一定的塑造形象美感的作用,需要好好打扮一番。枝条整理是树状写作结构的重要内容,对文章的整体构成有着一定的外化推动促进作用。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妨多注意如下几方面:1.主枝要直观清晰,能体现树干生长的走向,全面展示着文章的故事或事件,能凸显起因清楚、经过证实、结果明了,能与主干形成遥相呼应之势;2.侧枝,能配合主枝生长,展现自然之态,要能从相关的语段中找到描述事情特征的语段,形成有价值的信息支撑点;3.小枝,代表文章的句子,要有大开大合的张弛力道,要能让读者在阅读中深受启发,体味到小枝虽小,但与主枝、侧枝等一脉相承,毫无半点杂乱之感。教师在指导学生构思的时候,建议他们围绕枝条的生长多深入打磨,形成环环相扣的有力态势。
在文章的自然语段预设中,一方面,要围绕中心句多做分述,呈现相应的写作内容;另一方面,语句选择要求突出重点,力求简明扼要,做到不蔓不枝。语句语段和事件形成融合之感,不可杂乱无章,没有层次和立体感。
四、花叶不喧宾夺主:搭配自然“恰当”
花叶是树生长的重要外化形式,展现了整棵树的精神风貌。在树状结构写作指导中,一定要从树的生长趋势出发,突出环环相扣、层层相进,形成连贯之感的特点。花叶应在竞相显出自己的特色中多注意与主干、枝条的配合,不可出现以花带木,喧宾夺主之感。花叶在树状作文指导中类似于精彩的词语,是展现文章颜值靓度的重要载体。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一方面,多建议学生以列提纲的形式,明确中心句、关键词,尤其要注意簡略得当,能从词汇的本意、内涵中筛选出有价值信息,能从直观形象的角度悟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另一方面,多建议学生在打磨词汇短语的时候,突出搭配自然,形成一种呼之欲出的水到渠成之感。学生在描述事情或者景物的时候,多从词汇的拓展延伸角度深入展现过程和特征,让读者在一目了然的阅读中产生同感和共鸣。教师在树状结构作文指导中,多注意从学生的词汇选择搭配角度深入引导,多引导他们观察和仔细品味,拿捏出精彩亮点,多从简短语句、一字传神词汇中予以介绍,定能使得文章富有新鲜感和诱惑力。
由此可见,树状结构法运用于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整体感知与环环相扣的写作逻辑思维,是一种指向明确、结构合理和层次有致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和尝试。不过,在写作中,应把握好“先主后次”“由外而内”“详略得当”原则,做到主干笔直不离题,树枝散而不乱,绿叶烘托不杂,唯有如此,作文更有生机活力,更加楚楚动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周城初级中学(21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