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乡建与再造乡村
2020-10-20张啸晗
摘要:艺术介入乡村的方案已逐渐伴随21世纪当代社会的转型,逐渐成为一种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方式,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方案与民国时期由社会实业家及知识分子为主的“乡村建设运动”的目的殊途同归,都是为改善农村现有面貌。本文试图以艺术介入乡村的视角,以重庆北碚区柳荫镇王家湾祠堂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乡村建设运动”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建与路径问题。
关键词:艺术介入:乡建运动:新农村建设:祠堂;文化重建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172-01
在中国现代史论述中,乡村建设运动”是一个历史概念,一个专有名词。当我们在中国现代史中说到乡村建设运动,一般是指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发生在中国农村的由知识分子、某些地方官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合作,一起改造乡村的运动。这个运动自晚晴一直持续到解放前,最早的乡村改造案例可以追溯到1904年由米迪刚在河北定州翟村创办的“村治”。1927年担任重庆北碚峡防局局长的卢作孚顺应历史的潮流,在重庆开展了以北碚为中心的峡区乡村建设运动,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改造措施,并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其中,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与其他地区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依附于军阀政权,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前者表现在使乡村建设运动不再受到军阀的掠夺及政策干扰,使得乡村建设及运动开展具有独立自主的性质,区别于陶行知、梁漱溟等人在乡建过程中对军阀的过度依赖,从而导致最终失败的厄运。后者致力于通过发展实体工业,为乡村建设运动提供地区发展的经济基础,为进一步实现“谋民生,保民享”奠定物质基础。
在今天看来,卢作孚在北碚的乡建运动运动是成功的,正如梁漱溟在《怀念卢作孚先生》当中称赞说“北碚从一个原是盗匪猖獗,人民生命财产无保障,工农业落后的地区,改造成后来的生产发展、文教事业发达,环境优美的重庆市郊的重要城镇和文化区。”而乡村建设作为现代国家社会改良及民众启蒙的社会运动,需要根据其实际需要及改造进程提供与时代契合的方案。重庆北碚區在卢作孚乡建运动九十多年之后,与重庆四川美术学院合作,为北碚区柳荫镇王家湾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一种“艺术+”理念的改造方案。
以卢作孚在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理念或许能够再次成为新时期解决王家湾新农村建设的答案,找寻激活乡村文化的基因,似乎就在于如何解决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的问题,以此在民间传统与现代都市文明交融的基础上创造新的乡村文化。重庆北碚区柳荫镇王家湾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将突破原有的乡村治理模式,从恢复乡村民间传统入手,在北碚区辖区内柳荫镇王家湾地区进行乡村改革试点,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以艺术介入乡村的方式,试图重新建立乡村文化的自信,从乡村传统入手为王家湾乡村建设提供“艺术+”改革发展的川美方案。同时,四川美术学院本着艺术生产“在地性”的原则,成立了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以“合作共享共融”为基础,整合学院建筑、设计、文化遗产等学科对柳荫镇王家湾地区实地调研,从王家湾实际状况出发,提供了乡村治理及民居文化改造的理念。当现代文明再次与传统村落相遇,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文化记忆依然在古村落中残存,据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对王家湾村的考察,村落文化记忆的精神载体是关于祠堂的记忆,而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在与王家湾村合作进行乡村建设的伊始,也将围绕着王家湾村祠堂展开。
而祠堂这一乡村独有的空间意向在王家湾乡村改造中似乎囊括了“时、空、物、事”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即时(时间)、空(空间)、事(事件)。在时间维度来讲,王家湾在祠堂中所表现的宗族文化的显现是通过“代”和“辈”来述说历史的;在空间维度来讲,王家湾作为一个以姓氏(王)为主体命名的村落,其所属祠堂中主要表现本家族的宗亲关系历史,其宗亲关系的远近梳理似乎在祠堂这一文化空间中考究得当;从事件维度来讲,整个王家湾王氏家族的聚会与各种事件都要在祠堂中进行。其中,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以王家湾村王氏祠堂为考察对象,在“时间、空间、事件”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在地性的考察研究,以文化遗产介入的形式,结合王家湾地区的宗教文化环境,进行了“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村社艺术实践基地(柳荫)”和艺术工作坊对其宗教文化进行介入的尝试。例如以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根据现有王家湾村落中“民间信仰”为祠堂文化,尤其是王家湾传统文化在宗族文化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以祠堂为主的乡村宗法制传统脉络,就成为艺术与乡村研究院为其整理改造乡村的重要源头。追根溯源,以王家湾村的村落历史时间为基础,以祠堂为王家湾村宗法制为基础的传承村落宗族传统的公共空间,围绕王家湾王氏祠堂在这一公共空间中的有关事件进行记录和整理,为王家湾王氏祠堂书写关于古村落有关“信仰”的档案。以历史档案的形式,观察记录王氏家族的历史,透过其家族文化投射王家湾地区传统文化的演变历史,构筑带有王家湾本土历史文化的祠堂寓言,而这一有关祠堂的寓言,也将与被艺术发现的宗祠文化冠之以与时代相关的现代寓言。王家湾村王氏祠堂的现代寓言不会因现代社会都市的侵入而破灭,反而会因其自身独有的乡村文化基因,继续保持其特有的独立性。
作者简介:张啸晗,男,四川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