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爱国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影响

2020-10-20李诗言

决策探索 2020年20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五四精神爱国精神

李诗言

【摘要】本文立足于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在新国际环境和新时代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状况,通过对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于右任的故居和个人书法博物馆的实地调研,以探究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将五四爱国精神融入时代发展,在传承中提高大学生理性爱国意识。

【关键词】五四精神;新时代大学生;爱国精神

一、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中涌现出大批杰出的青年,如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于右任。这些爱国代表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

二、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新时代高校学生爱国主义现状

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个人或集体对他们的祖国所持有的积极支持态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开明开放的思想,但是基于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思想成熟度尚有待完善,在面对复杂形势下是否能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合理表达内心爱国情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经济层面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水平差距日益缩小,在文化层面上,我国的文化也已逐渐被意识形态与我国对立的西方国家所接受。然而,在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正与逐步改善的政治体制发生契合变化的时刻,一些国家仍对我国存在着一些定式思维,甚至于一些敌对颠覆思想,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纠葛在一起,给不少人的爱国主义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滞后性

当代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社会转型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大潮中,他们的政治敏锐性不断增强、政治鉴别能力不断提高。在肯定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他们存在的一些問题:

1.依法爱国的法治观点淡薄。但凡谈到爱国,不少大学生习惯将思维简单地锁定在“支持国产、抵制日货”上,把爱国等同于“抵制”,简化为游行,甚至变为发泄个人情绪的违法举动,毫无理性爱国的法制精神。

2.缺乏对国家历史、中华民族传统的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部分大学生热衷于了解“情人节”“圣诞节”这样的西方文化,对端午节等民族传统的节日却漠不关心,知之甚少。

3.缺乏对国内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矛盾的理性分析。很多大学生一谈到腐败问题就唉声叹气,对党的执政能力缺乏信心。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4.对大学期间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不到位。只注重表面学习,只求分数及格,对马列理论的基本常识性问题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以及信仰。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等现象。

5.信息网络降低了新时期大学生的政治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互联网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开放性、匿名性的平台,信息的发布和使用十分自由。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意识形态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宣扬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

三、五四爱国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一)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爱国主义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历史范畴,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五四精神中一以贯之的内核,是以热爱国家的深厚情感和为国奉献、为国尽责的价值指向为基础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五四精神的核心,统摄着五四精神的其他组成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内心向来存有关乎家国与人民的双重使命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已然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千百年来体内流淌不息的精神动能,而这种突出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格品质和理想追求也就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具有最大公约数性质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进路。

近百年来,五四运动及诞生于其中的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不朽的符号象征。五四精神生生不息,其之所以能够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国家兴盛、民族富强而艰苦奋斗,就在于其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当前更有必要透过弘扬五四精神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二)将五四精神融入时代发展,在传承中提高大学生理性爱国意识

爱国精神是全民爱国情感的凝聚表达,构筑强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以政治宣传为导向、以新经济思维为契合点、以培育新爱国标准为路径,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下个体爱国精神的联合,进而铸就强大的民族精神合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以科学的政治宣传引导爱国行为、以新经济思维化解爱国情感冲突。

于右任故居纪念馆分别位于陕西西安的碑林区和三原县。2017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自然生态——于右任书法特展”不仅是一场书法家的盛宴,也是爱国者的情感交融地。在当代,党中央需以科学的、强有力的政治宣传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理性爱国,宣传网站和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应协同发力构筑强韧爱国防线。通过政治宣传让高校学生乐于关注国家的发展大势,喜于参与国家的各种建设事业,充分发挥国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培育个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于右任先生在千字文中写到“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孝当尽力 忠则尽力”等理想信念教育观念,启迪我们不要随波逐流丧失自我,要慎独端正自己的言行,注重名与德的双重建构,时常心存家国情怀。新时代大学生要将家国情怀放于心间,实现自我德、语、行的三重飞跃。

四、结语

五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以于右任先生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志士,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值得广大青年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险峻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下不断传承并加以创新。新时代,广大大学生应以五四精神为指导,将青春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中。

参考文献:

[1]朱凯.于右任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2]温静.论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2):39.

[3]L.G.卢卡奇.审美特性:第一卷[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

[4]世群.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N].湖南日报,2019:1.

[5]徐挺.于右任的爱国办学实践探析[J].文史博览,2015: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五四精神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养浩然正气 为青春导航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
五四精神及其对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