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调研报告
2020-10-20彭望萍
彭望萍
摘 要: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对于孩子学前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多元化,建立公平有质量、让家长满意的学前教育势在必得。本文根据有关数据深入分析了家长在幼儿园师资水平、办园水平、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卫生保健与家园共育四方面的需求,据此,我们需要完善办园体系、优化教师数量与结构、提高保教质量与管理水平。
关键词:家长 学前教育 需求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部等四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2017-20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预示着在我国未来若干年的教育发展中,学前教育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办好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受益、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重点。家长是学前教育的“合伙人”,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而随着经济社会地不断发展,家长对幼儿园的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和多元化。芦溪县作为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实验区,深入了解与研究本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这项课题有助于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从而促进本县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本县现有幼儿园130所,其中公办园98所,民办园32所,公办园占75.4%;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8%;全县在园幼儿1.2万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数占69%;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95%。2016年2月芦溪县成功获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为进一步推动芦溪县学前教育朝着全国改革示范区的目标前进,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公平发展,了解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新要求、新情况、新矛盾,我们选取了省级示范园和市级示范园、公办园和民办园、县直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园和小区配套园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年龄段的10所幼儿园,对363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的是县自编的《关于本县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调查问卷》,包含家长的基本情况和项目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3份,回收307份,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84%,并采取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关于“参与调查的家长背景”的分析
1.参与家长结构不优,缺失阳刚之气,受教育水平偏低
本次回收有效问卷305份,参与调查的父母有215人,占总人数的70.4%,其中母亲是149人,占父母总人数的69.3%,参与调查的祖辈家长有90人,占29.6%。母亲的高参与率反映出在总体上母亲更多地参与到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中,与幼儿的关系更为亲近,因此更加了解幼儿的情况,更重视幼儿的发展,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父亲参与的缺失。
2.受教育水平偏低
在参与调查的父母中,高中、中专以下的父母有220人,占比72.1%,大专以上的85人,占比27.9%。这说明接受此次调查的家长平均学历在高中及中专水平,反映出家长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
(二)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师资水平的需求”的分析
1.幼儿园教师应该年轻化、专业化,结构优化
从调查中发现,家长对教师和保育员年龄的需求明显不同,希望教师年龄在20—30岁的家长有169人,占55.4%,比要求年龄在30—40岁的家长高了20%。而在保育员年龄的需求上正好相反,希望年龄在20—30岁的家长有109人,占35.7%,比要求在年龄30—40岁的家长低了13.5%。而在幼儿教师队伍中是否需要男教师的问题上,75.4%的家长态度坚决地认为应该有男教师,只有24.6.%的家长持无所谓的态度。调查表明,家长已发现了幼儿园教育中缺少男教师让幼儿性格、情感、意志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上存在很大缺陷,对幼儿园增加男幼师的需求非常迫切。
2.幼兒园教师应该师德高尚,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在家长填写喜欢什么样的幼儿教师的需求上,出现字眼最多的是师德高尚、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次是活泼开朗、有亲和力、沟通能力强;排在第三的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质高。也有少数家长提到了还需要有经验丰富、大胆创新的幼儿教师。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家长都把教师对工作和幼儿的态度作为衡量教师职业的首要标准,教师的工作态度不仅可以在无形中影响幼儿品格的形成,还有助于和家长之间建立亲密联系,在幼儿的教育上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
(三)关于“家长对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需求”分析
1.家长最看重的是幼儿园的环境和办学条件
在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有21.68%的家长认为首先幼儿园的环境要好。考虑完环境之后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方便接送,排在第三和第四位的才是师资和保教质量。在关于家长选择现在幼儿园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办园条件,占22.31%,其次才是师资稳定和保教质量高,各占20.13%和16.83%。在关于环境与设备的需求上,家长看重的首先是安全,其次是活动空间和环境卫生。
由上面的数据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办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判很大程度上是从可见的物质设施上进行的,因为环境设备是儿童活动与发展的条件,也是最容易进行比较的,而那些不可见的因素对不是相关专业的家长来说很难进行判断,这也体现了家长“环境可以塑造人”的共同价值观。
2.家长关注的重点是安全
在环境与设备这项需求上,家长最看重的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在关于安全工作方面的调查中,28.3%的家长认为幼儿园首先要保证游戏场地和设施安全,26.2%的家长认为其次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22.7%的家长认为到位的安全应急措施和严格的门卫制度同样重要。3—6周岁的幼儿天性好动,又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发生意外,这就需要幼儿园科学管理,建立安全制度,完善设施设备,创设安全友好的园所环境,以满足广大家长对幼儿安全的需求。
(四)关于“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内容与教育理念的需求”分析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受到抵制
在征求园所采用哪种教学方式上,有89.9%家长认为幼儿园采取游戏化教学最为恰当,10.1%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最为恰当。大部分的家长对学前教育已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在幼儿教育理念上有很大转变,知道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主要和最佳学习方式,“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已普遍被家长认同和接受,这无疑是学前教育的一大进步。
2.家长“育儿理念”有很大改观
在希望孩子在幼儿园中获得什么需求上,26.9%家长觉得良好的品德应该排在第一位,26.6%的家长认为排在第二位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再次是身心健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家长认为幼儿首先收获的是优秀的品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不是把学会多少知识放在首位。但是在填写“是否有其它需求”时,仍有11.8%的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对孩子进行拼音、识字和算术等文化知识教育。
3.幼兒“核心素养”得到重视
在征求家长认为幼儿园采取哪种方式最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时,有38.4%家长认为教师的观察与引导最重要,31.84%家长认为排在第二的是良好的教育环境,30.1%家长认为幼儿园对幼儿性格和品质培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家长已从关注幼儿身体健康延伸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这需要幼儿园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但其实幼儿的身心健康是需要家庭和学校齐心协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和抗挫折的能力。
(五)关于“卫生保健和家园共育需求”的分析
1.卫生保健已成为幼儿园家长关注的热点
在卫生保健方面,27.8%家长认为幼儿园首先要加强传染病的预防,26%家长认为还要加强幼儿膳食营养,24.4%和21.9%家长认为幼儿园要做好消毒和晨检工作。调查表明,近年来爆出的幼儿园饮食安全问题让大部分家长充分认识到了幼儿园具有“保教结合”的特点,也开始关注到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并充分认识到做好膳食营养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晨检和消毒是预防传染病的很好方式。
2.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家园共育方面,32.7%家长认为首先需要幼儿园主动与家长反馈幼儿的在园情况,27.2%家长希望幼儿园能经常组织亲子活动,能及时收到各项活动通知和布置亲子作业也是家长对家园共育的需求。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希望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并希望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学到更多的教养知识,形成更加科学的育儿观。
三、几点建议
(一)合理规划布局,构建公办园体系和镇村一体化幼儿园
面对“家长有幼儿园需具备方便接送、环境与设备好等办园条件的需求”,政府要立足实际,把办好学前教育当成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将园所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农村普及、普惠的公办学前教育体系。可按照政府“兜住底线”原则,采取“建一批示范园、扩一批村级园、改一批点区园、关一批作坊园”的思路,对县、乡、村幼儿园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布局,从而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在进行幼儿园项目建设时可实行县领导挂点督导制,并按照“两个优先”原则,优先在贫困村建设村级园,优先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园。在大力构建公办园体系的同时实施镇村一体化,将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从乡镇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剥离,由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统筹管理辖区内所有幼儿园。此外,进一步明确村级园人、财、物、保育教育的管理主体,推动幼儿园实现“园舍独立、经费独立、人员独立、管理独立”,有效激活中心园的示范引领潜力,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创新机制,保证教师数量和优化教师结构
面对“家长提高幼儿园师资水平的需求”,同时也针对当前学前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幼师队伍不稳定、待遇低、缺编制等难题,我们建议,建立幼师自主培养、聘用补充和待遇保障等有效机制。在培养方面,实施“高校委托培养幼师计划”,每年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学生委托高校培养,毕业后通过签订合同推荐到幼儿园就业。这项措施可实现幼师本土化,解决幼师留不住的难题。在补充方面,可以通过定向培养、公开招聘、转岗小学教师三种方式补充在编教师,还可以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非在编的专任教师和卫生保健医师,由县级财政对其承担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由工作单位承担绩效工资。这样能有效保障幼儿园教师队伍和卫生保健医生持证上岗,消除无证幼师,确保幼师队伍质量。
面对家长对男幼师的迫切需求,在招聘补充方面又有困难的情况下,可在家园共育的形式下功夫,招聘男性家长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的各项决策和活动。还可以聘请男性体育教师实行走教的方式,在体育活动中让男性阳光、宽容和坚强的品格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三)坚持规范引领,提高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
面对“家长学前教育要有保教质量和幼儿园课程内容与教育理念的需求”,建议如下:
1.开展规范办园行为督查
可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由教育、公安、消防、交警、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规范办园行为督查,强化对幼儿园周边环境、安全保卫、卫生保健、饮食安全、设施设备、交通秩序等方面的监管。可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责任区,实施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责任督学对幼儿园依法办园、安全管理、科学保教、卫生保健、师德师风等进行常态性、专项性和综合性督导,促进幼儿园规范、安全、优质发展。
2.开展办园质量评估
制定幼儿园管理评价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将各级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的范畴,从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队伍建设、园务管理等方面对幼儿园进行评估评分,面向社会公布质量评估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将质量评估结果纳入中心园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奖优罚劣,推动中心园加强对薄弱园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促进幼儿园优质均衡发展。
3.开展去“小学化”治理
可外聘专家、内聘骨干,组成科学保教团队,建立片区教研机制,基于当前科学保教中的“小学化”问题,做好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指导幼儿园开展学习交流、自主游戏观察、儿童游戏故事记录等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开展课程观摩、互动交流,促进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相互配合,为儿童入学做好科学准备。采用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小学、在线网络咨询、家长游戏体验日、亲子游戏、家长游戏反思等家园互动式活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
参考文献:
[1]吴凡.乡镇中心幼儿园家长.学前教育需求调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山东教育.2014(第35期).
[2]夏冰,钟文华.赣南地区家长对学前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以赣州市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