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0-10-20翟秀霞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幼儿

翟秀霞

摘 要:如今,孩子们的教育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变化比之前更大,但是由于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策略掌握还不够。

关键词:农村 幼儿 家庭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孩子的教育问题被人们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变化比之前更大。孩子只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长就会积极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同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年龄段就得去幼儿园“上学”,孩子就应该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当下农村幼儿园的孩子60%左右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代在家照顾,孩子的父母都出去外地打工了,所以对于农村孩子的教育来说,教育的单位承受的压力更大。隔代照顾一个是年龄大的老人文化素质更低,另一层就是过分的溺爱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知道让孩子有出息,不知道孩子长大有出息,从小就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俞洪敏说:“一个人在18岁之前的成长过程,家庭教育占比60%,学校教育占30%,还有10%的影响来自社会教育。”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隔代照顾的,他们以为给孩子最好的吃穿条件孩子将来就有出息了,殊不知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老师教育的日积月累。

一、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以前,对于家长来说,一说到孩子受教育那就是幼儿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因此我们长时间以来家长没有实质性地参与到孩子教育中来。对于一个孩子长期生活成长的家来说,承载的教育应该比学校还重要。因为孩子除了那几个小时在学校或者幼儿园,大多数接触的都是家庭环境,因此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更深远。幼儿园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而一个家庭中大人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将高于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现在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单单是知识型人才更是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试想,一个没有良好家庭教养的孩子如何在这个高速运转的社会立足。孩子在三岁左右是直观的学习模仿阶段,因此家庭对于他的影响将比幼儿园、学校影响更为深刻。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人的一生受教育的最佳年龄是3-12岁。而3-6岁孩子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如果按照时间来说,幼儿园半学年20周计算,除了假期、节日、周六日,每天在园时间又是早送晚接,孩子在最佳受教育期间呆在家庭里的时间一定比在幼儿园和学校时间长。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一定是不容忽视的甚至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幼儿园、学校教育孩子,并传授给他知识与技能,那么作为家长除了应该巩固孩子在幼儿园已经能遵循和掌握的最基本的各种行为习惯、礼仪规则等,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世最起碼的最基本的礼仪、方法,长久下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这样家庭和幼儿园才能是在同一节奏上实现同一个目标,那个孩子将来才会是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社会公民。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我们一定要关注家庭,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家校对孩子教育的期盼

老师与家长对孩子教育有共同点,但是也有本质上的不同。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得到全面的良好发展,每一位教师都会心无旁骛的做一位好园丁、好家长,一位合格教师肩负的责任不只是教书还有育人。而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作为家长只要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可以,其余的根本就和家长没有关系。因此,孩子在学校养成的一些良好习惯还没得到巩固,就在周六日、节假日、寒暑假家长无规则的放纵中消失殆尽。就拿幼儿小班入园来说,三岁半左右的孩子,由于在家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隔代照护,老人们过度保护溺爱孩子,这些孩子自立能力差,再加上初次离开亲人和许多陌生的人生活在一起,许多孩子产生了分离焦虑,在幼儿园老师耐心陪伴关注下,许多孩子经过两周左右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可是没多久放国庆节,孩子在家呆了一周,再次回到幼儿园又是哭闹一片,之前老师做的工作基本是前功尽弃。还有其他年龄段的孩子也是一样,在幼儿园很懂礼貌、很讲卫生,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可是一到家里就成了欺世的小霸王,简直“无法无天”,家长完全没有管教的意识,来到幼儿园老师又得费一番心思。因此说,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家长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也同样重要,如果家长和幼儿园形成不了合力,孩子全面的、良好的身心和谐发展就是纸上谈兵。

四、幼儿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与幼儿园的良好互动

孩子上了幼儿园,其实就已经开始接触社会了,因为他要开始接触比在家庭时候更多的人。他们会逐步参与幼儿园里室内户外、集体与自由等各种游戏活动,那么在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好的坏的各种行为,在各种行为中他们就会自己去解决或者在教师的引领下去解决问题,孩子也会在这些行为过程中逐步掌握一些社会规则和社会交往技巧,同时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并掌握一些知识与技能。由于孩子在园时间里有保教人员进行细致入微的照顾,孩子会养成很好的行为、礼仪、学习等习惯,但是由于孩子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好不容易养成的习惯,由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再次回到幼儿园,孩子的各种习惯表现就又回到了入园前。因此家庭应该配合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行为等习惯上的规范,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一套生活标准,在家一套生活标准,这样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会有好的行为,也就注定不会有好的品格,那么将来孩子何成大器呢?

(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什么样的环境往往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人,所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沃土。中华传承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的美德,如果一个家庭夫妻之间互相尊重,都尊重父母,那么教育和影响出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有善良大度品性的孩子,所以一个健康的家庭,夫妻之家一定要做到互敬互爱,都要孝顺老人,做到有事坐下来商量,决不能动不动就吵就打,那样会给孩子童年的心理留下不安全的因素,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

(三)注重家长的榜样作用

学龄前孩子的很多行为来源于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平日做事要说到做到,而且应该有良好的作息生活规律。平时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一些要求,若是合理要求该满足就尽量满足,若不在正常要求范围内,就比如说买玩具,家里没必要买,孩子无论怎样闹都不要答应,一哭闹就答应那以后就对“应该与不应该”的规则淡化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很自我的性格,步入社会也会我行我素不守规则,这样的人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人物。家长平时要求孩子做事情一定要大度,不要总考虑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多大好处,要让孩子明白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家长自己注意做事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还要注意用正确的语言引导孩子,不要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进行负面引导以免激化成大的错误行为,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吵架了,孩子在和你复述的时候,你要尽量安抚和分析而不是青筋爆裂对着孩子的大喊:“说告诉我是谁打了你,我要去灭了他”。看似是在为孩子出气,实际上你是在告诉孩子,一切事情都可以不用讲理都可以凭着拳头去解决,那么进入社会他不是混混就是被混混打的主,何来成器一说。因此家长一定要配合教师,告诉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虽然有的时候可能真的会出现孩子受点委屈的状况,但是两人之间发生矛盾就像在社会上发生的行为一样,不可能处理得人人满意,这样也同时在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四)培养诚实守信的品格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因此希望家长配合教育单位注重孩子品行的培养。比如不要盲目承诺一些事情给孩子,结果说完了就石沉大海,日久天长孩子就会觉得话可以乱说,渐渐的就会养成喜欢甚至善于撒谎的习惯,这样的习以为常走进社会就是不讲诚信,就是欺骗甚至危害社会。我记得我家孩子小時候,由于提前商量好要和爸爸出去玩,他爸爸由于有事没有带他出去,但是告诉孩子他回来一定给孩子买孩子喜欢已久的赛车,结果晚上空手回来的,孩子默默的走到屋里,拿起纸和笔写上了这几个字“曾子杀猪”贴在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我告诉他爸必须立刻出去将玩具买回来给孩子并且告诉孩子没有带回玩具的原因。所以我家从来不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情,答应的就一定会兑现,所以孩子直到现在上大学都和我保持着朋友似的谈天说地的交流方式,虽然他上的大学并不理想,但是孩子品行特别好,同学和亲戚朋友对他评价很高,这使我非常放心。

(五)探索有效的沟通方式

每一个家庭中每个人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家庭成员间特有的交流方式。我希望家长一定要用心去探索适合自己家庭成员性格特点的交流方式,从小让孩子知道,当我们遇到不能说、不想说的好事或者是差的事,为了怕情绪太激动,我们必须都要好好交流才是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比如我家,我们孩子从两周岁多能拿彩笔乱涂抹开始,我们就用写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当我情绪激动心情很差的时候,孩子就会送我一幅画,画上画的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小孩拽着大人的胳膊,意思是告诉我“妈妈您别生气了”。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天大的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我和儿子从幼儿园的画画交流到入学后的写文字以至后来的用手机发短信、微信,我们都把彼此间不愉快或者难以作决定的事情或者我们之间发生有争议或者孩子哪里需要改正的地方,哪怕一个卧室我们也写出来互相交流,避免了激化情绪,避免了发生争执,因为人在把思想通过画画或者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一个大脑深度思维的过程,让人更容易冷静。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农村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