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世锦赛中日男子4×100m实力对比分析
2020-10-20倪锡锋胡巍
倪锡锋 胡巍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视频解析、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内容:以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中、日男子4×100m比赛成绩为参考,对中、日两国接力队实力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中、日两队接力预、决赛成绩以及每棒运动员百米平跑能力、分析交接技术指标和比赛战术。目的:找出制约我国男子4×100m接力达不到更高水平的原因、交接棒技术的不足和接力战术差异。
关键词:多哈世锦赛 4×100m接力 中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b)-0228-05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video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content i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2019 Doha Athletics World Championships in China and Japan's men's 4×100m competition, compares the relay preliminaries and final results of the Chinese and Japanese teams, as well as the 100-meter flat running ability of each player, analyzes the handover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competition tactics.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that restrict the men's 4×100 m relay from reaching a higher level in China, the lack of baton transfer technology, and the differences in relay tactics.
Key Words: Doha World Championships; 4×100m relay; Chinese and Japanese; Analysis
在刚结束的多哈田径世锦赛上,赛场上精彩镜头不断,多项纪录被刷新,观众回味无穷。其中,接力跑作为田径比赛中的团体项目,名次取决于运动员个人的平跑能力和队伍棒次之间的流畅交接与默契配合,男子4×100m接力可谓是重磅好戏,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极具观赏性,竞争的激烈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彰显出竞技体育的魅力。
中国队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以37.99s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一直由日本保持的亚洲纪录;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上,在“家门口”迎来了状态的爆发,“第九道奇迹”一举夺得男子4×100m接力银牌,创造了历史,以37.92s的好成绩再度刷新亚洲纪录。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m接力决赛中日本队以37.60s的成绩获得奥运会银牌并打破亚洲纪录后,在多哈世锦赛上以37.43s的成绩再次大幅度提高亚洲纪录。综上,为促进中国接力队的发展而有必要对中日接力队实力进行对比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中、日男子4×100m接力成绩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田径》《运动训练》等相关书籍,以中日、接力、世锦赛、奥运会、接力技战术等关键词为字眼,通过中国知网、学术谷歌等途径查阅文献,以提供理論支撑。
1.2.2 视频解析法
根据数据研究需要,通过国际田联官网、CCTV-5体育频道、美国You Tube视频网下载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m接力跑预、决赛视频。运用爱剪辑等软件进行解析。
1.2.3 对比分析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内容包括:比赛用时;交接棒技术;运动员棒次安排,并制作成相关的图表方便分析。
2 比赛成绩与相关数据分析
2.1 中、日接力队运动员赛季百米成绩的对比与分析
接力队员的百米平跑速度是该队伍在接力比赛中获得直接名次的关键,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基础。对比接力队运动员的赛季最好成绩(Seasons Best),可以得知参赛队每棒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从中找出接力队各棒次的优势及不足。
从表1多哈世锦赛男子4×100m预赛中可以发现,在2019赛季中国男子4×100m接力运动员的100m平均最好成绩为10.0875s,日本队为10.0375s,日本快0.05s,接力队由4名队员组成,从理论上计算日本队则快出中国队0.20s。从预赛来看差距较大的是中国队第三棒吴智强10.17s对阵日本队桐生祥秀(Yoshihide KIRYU)10.01s,此外,桐生祥秀200m在今年多哈世锦赛前跑出过20.39s,而中国队运动员吴智强200m赛季最好成绩仅为21.05s。在4×100m接力比赛中算上交接时所跑动的距离,通常第三棒运动员需要跑130m左右,且第三棒是弯道跑,要求运动员在保证绝对速度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具备200m的弯道跑技术和能力,在第三棒上吴智强与桐生祥秀相比,显得实力有所欠缺。
决赛中,中国队百米平均最好成绩为10.24s,日本队10.0725s,日本队快0.1675s,四棒理论成绩应该快0.67s,理论成绩相差很大。其中差距较大的两各棒次分别是第三棒吴智强10.17s和第四棒别舸10.62s,第四棒次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是别舸个人专项是200m,百米训练年限较短,绝对速度存在较大差距,且国际大赛经验不足。
2.2 中、日交接棒技术及接力获益时间的分析
男子4×100m接力在田径径赛项目中是交接速度最快的项目,要求每一棒运动员都要在高速跑进的过程中依然能保持默契、精确、快速、平稳的完成交接,同时要求在30m的交接区域内完成,因此对交接棒技术提出来很高的要求。
表2显示,中国队百米赛季最好成绩总和为 40.35s,与日本队40.15s相比,有0.20s的差距。预赛中通过交接技术的发挥,中国队的预赛成绩为37.79s,日本队的预赛成绩为37.78s,将差距缩小到0.01s。从接力获益时间上看,中国队达到2.56s,远高于日本队0.19s。时间数据反映出中国队在硬实力不如对手的时候,通过队友间的默契配合、比赛时稳定发挥大幅度缩小了与对手的差距,中、日两国预赛跟决赛中交接方式均没有变化,从接力获益时间上来分析,日本队接力队员百米赛季最好成绩总和尽管只有40.29s,在决赛中却跑出来37.43s的亚洲新纪录,接力获益时间达到2.86s,比预赛中接力获益2.37s高出了0.49s的巨大优势,仅比中国队的接力获益时间少0.03s。说明中国队采用的“上挑式”和日本队惯用的“下压式”交接技术在优劣好坏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日本队在决赛中接力获益比预赛更高,交接技术在决赛中发挥得更好,同时日本队采用“上挑式”交接技术在决赛中的发挥稳定性要高于使用“下压式”技术的中国队。
2.3 中、日男子4×100m接力战术分析
在4×100m接力比赛中,参赛运动员的人员、棒次安排是接力战术运用的直观体现。战术运用主要包括:最佳棒次安排,结合单项比赛而考虑接力安排。
最佳棒次的安排,就是充分发挥每名运动员的自身优势。中国队第一棒安排的是苏炳添,尽管在此前没有跑过第一棒,自2014年仁川亚运会开始一直是第三棒,多年的训练及参赛经历使其拥有出色的弯道跑技术,也非常符合短程接力中第一棒的选材要求;日本队第一棒安排的是小池祐贵(KOIKE),尽管在本届世锦赛个人项目上已经跑了100m预赛、决赛,200m预赛,加上4×100m接力一共4枪,强度并不算太大,反而能维持很好的听枪、启动加速的感觉。担任中国队第二、三棒的是年轻的许周政和吴智强,在4×100m接力比赛中第二棒、第三棒通常要跑130m左右的距离,许周政百米赛季最好成绩10.12s,本届世锦赛预赛中仅跑出10.35s。相反,日本队第二棒SHIRAISHI(白石黄良)尽管个人赛季100m最佳成绩只有10.19s,但是个人200m专项能力很突出,在本届多哈世锦赛200m预赛中位列小组第五,所以对于SHIRAISHI跑第二棒很好地发挥了其个人实力,从成绩上看中国队第二棒实力略显薄弱。最后一棒中国队本是谢震业,因其在预赛后左侧大腿股后肌群一级拉伤而未能参加决赛,作为接力替补上场的梁劲生在接力赛前崴伤脚踝,也未能参赛。因此派出的是别舸,日本队第四棒依旧是牙买加混血运动员SANI BROWN(萨尼·布朗),两人实力相差比较大。
从结合单项比赛而考虑接力队的安排上来分析,参加单项比赛的运动员在接力比赛中相比较其他选手更有比赛感觉,对比赛场地、气候、心理变化更亲切熟悉,但是个人比赛过多、过于密集也会影响接力队员的发挥,接力队员的体力、比赛状态疲劳、难以调动兴奋,赛中难以进入状态、容易受伤等。此外,未参加单项比拼的运动员体力、比赛欲望、拼搏意识更强烈。基于此,分析中、日两队接力的战术安排,日本队第一棒预赛中KOIKE(小池祐贵)在此前个人单项比赛中比了三枪,决赛换成未参加单项比拼且实力相当的TADA;第二棒SHIRAISHI只是比过200m预赛,再跑2枪接力对体能并不会带来影响,同样第三棒和第四棒的桐生祥秀和SANI BROWN(萨尼·布朗)在个人项目上只进行过100m的预赛和半决赛。中国队则安排了第四棒的谢震业在单项加接力预赛一起跑了6枪,8d6场比赛,强度大,对体力、恢复等诸方面都提出了非比寻常的挑战。
2.4 对中、日男子4×100m接力队现役前8名运动员实力分析
“速度是基础,力量是支撑,力量表现在速度中。”速度、力量往往看做是运动员身体素质、参赛能力的重要指标,速度能力是运动员百米水平的直接体现。
结合表3来看,中国队百米运动员赛季最佳前8名的平均成绩只有10.18s,而日本队百米赛季最佳前8名的平均成绩则为10.09(0.0925)s,比中国队快出了0.09s,从千分位来计算,近似可表示快0.1s。另外,中国队赛季最佳前8名成绩的集中于10.17~10.29s,日本队成绩主要集中分布在10.11~10.19s,表明日本队的高水平百米运动员成绩更靠前,中国田径队高水平百米运动员成绩则相对滞后。说明日本国家男子百米现役前八名运动员比中国队实力更强,且日本高水平百米优秀选手储备更充足。在接力队交接技术发挥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男子4×100m接力日本队实力相对也要更强。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中国队男子4×100m接力预赛成绩与日本队差距很小,而决赛差距则相差悬殊。主要原因是决赛中中国队的第二、三、四棒運动员百米平跑水平较差,直接影响接力整体实力。
(2)中国队在比赛中运用“下压式”交接技术接力获益时间高于使用“上挑式”交接技术的日本队,且预赛、决赛均表现出接力技术稳定性方面同样要高于日本队。
(3)中国接力队整体实力不够,能参与接力的高水平运动员不足,极易造成单项运动员疲劳作战,因此战术安排方面不合理。日本接力队则整体实力较强,人员充足,能够发挥出接力战术的最大效率。
3.2 建议
(1)中国田径应培养出更多的100m、200m优秀选手出现在国际比赛的舞台,能弥补目前接力队棒次短板,规避弱棒劣势,避免今后类似发生本届世锦赛因运动员受伤而使接力核心人员棒次得不到保证的问题。
(2)在本届世锦赛男子4×100m接力预赛中,中国队以37.79s的成绩刷新了全国记录,接力队人员战术安排可以暂不作调整,2020赛季继续沿用,建议第一、四棒运动员仍由苏炳添、谢震业来担任。后期势必有新的接力队员加入,可遵循运动员特点充分发挥其能力,进行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1] 马志铠.中外男子4×100米接力跑技战术分析——以中日两队为例[D].北京体育大学,2019.
[2] 代强,王泽峰.北京世锦赛男子4×100m接力对比分析[J].运动,2018,1(178):18-19.
[3] 苏炳添,邓民威,徐泽,等.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19,2(15):22-28.
[4] 刘芳,袁革.中外优秀男子100米运动员身体形态、步长、步频与最好成绩特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8(22):59-62.
[5] 钱静.指导配合提升4×100米接力跑传接棒能力探究[J].成才之路,2019(22):34.
[6] 陈晋.田径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
[7] 郑开渝.我国4×100m接力技训要点及与强国的对比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12(47):47-48.
[8] 刘建国.田径运动[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