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面思维:让乡村校长能“做成事”

2020-10-20曾佑惠

中小学管理 2020年8期

曾佑惠

摘要实践观察发现,优秀乡村校长大都具备问题解决思维、愿景思维、利他思维、合伙思维等积极理性的正面思维方式,拥有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相信每个人都有进取之心等,是影响其形成正面思维方式的重要内在因素。从正面思维引领到推动实践变革,需要有效的工作策略作为支撑,为此需要校长身先士卒,让人人有动力;尊重差异,让人人有方向;整合资源,让人人有平台;陪伴成长,让人人有担当。

关键词 农村校长领导力;校长思维方式;正面思维;问题解决思维;愿景思维;利他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0)08-0035-03

改变乡村教育的薄弱现状,需要乡村学校的主动变革,而校长又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过去的十年间,笔者曾在乡村小学挂职副校长,也曾作为区进修学校负责人参与指导多所乡村学校的发展变革。其间,我既因目睹乡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各种困境而深感痛惜和无力,也因亲身经历和见证一些学校的崛起而感到由衷欣慰和感动。这些经历和感触促使我产生思考:在推动乡村学校变革过程中,究竟是校长身上的哪些因素在起着决定性作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拥有积极理性的正面思维方式。

一、优秀乡村校长的典型思维方式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有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通过亲身经历以及和众多优秀乡村校长的日常交流,笔者发现,大凡能做成事的乡村校长,大都具备正面思维方式。所谓正面思维,是指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能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去思考和行动,并促使事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其本质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我、他人和环境的潜力,体现人的创造性和价值。优秀乡村校长的正面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

其一,问题解决思维。对于乡村学校而言,每天打开校门迎面而来的似乎都是问题:教师老龄化、生源质量差、家长不重视、社会不关心,在同类学校中排名靠后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长此以往,导致校长和教師的心态自我边缘化,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面对现实困难,究竟是为成功找方法,还是为失败找理由?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决定着乡村学校的不同走向。而优秀乡村校长往往会选择前者,他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其二,愿景思维。愿景作为一所学校发展的价值引领,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校长通过愿景激励,可以引领和团结师生员工向着共同目标迈进,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高质量的乡村学校都非常关注学校愿景的打造,让教师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采取积极行动,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其三,利他思维。教师能够“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一直是乡村学校的梦想。但人往高处走是自然规律。为此,乡村校长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更是为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因此,校长既要感恩每一位可以进城却选择留下的教师,也要给教师创造进城的机会,支持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其四,合伙思维。一个人走得快,一个团队才能走得远。对于乡村学校来说,质量考核是绕不开的话题,如果一个教师掉队,就会影响整个学校的绩效,这种情况下,如何让那些优秀教师先行一步,当好领头雁,进而带出一队排头兵?一个学科、一个年级的教师彼此成为合伙人,形成学习、工作、成长共同体,相互取暖、共同进退,是非常有效的提质思维。

二、影响正面思维方式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一个人思维方式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工作阅历等,这些外在因素往往会随着时间的累积,积淀在一个人的血脉中,形成其独特的内在品格和精神气象。通过对几位优秀乡村校长的观察,笔者发现,尽管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但无一例外都充满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厚情怀,都有着对外在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智研判以及对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这些内在因素支持他们形成正面思维方式,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和行动。

1. 心中有爱:拥有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仰

走近乡村学校的优秀校长,首先会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如八塘初中的袁贵寿校长就是一位乡愁的守望者、有温度的管理者、有情怀的引路人。八塘镇素有“竹笛之乡”的美誉,袁校长把传承乡土文化作为切入点,构建起学校的“竹润课程”体系;针对特殊儿童,他借力特校专家资源,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开展个性化教学,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因为腰疾时常影响开车,他就忍痛搭车赶到学校,就为能够近距离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亲眼见证他们的成长。

2. 目中有人:坚信每个人都有进取之心

在乡村学校,教师整体学习热情较低、解决问题意识不强等现象较为普遍。作为乡村校长,既要正视现状,也要深信教师在本质上是有进取之心、能够有所作为的,并切实以服务为宗旨,助力师生成长。分流到依凤小学的雷老师,因为教学质量低,无法得到其他教师的接纳和认可,教导处担心影响学校综合考核也不敢为其安排教学工作。面对这种情况,王强校长坚持“人人均是人才”的理念,顶着压力给雷老师安排了一年级的数学课,并且围绕研究备课、研磨课堂、作业布置与点评、辅导学生等工作,亲自全程跟踪指导一个月。经过努力,雷老师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从第一个月的60多分提升到第二个月的70多分,期末达到97.2分。后来雷老师也因为教学质量优异,被调入城区学校发展。

3. 手中有法:深谙成人成事之道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既要发挥柔性管理春风化雨的力量,也要善于利用制度武器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顽疾,在此过程中树立自己的管理权威。青杠实验小学的伍校长主动争取各级培训机会,把专家请进来,让教师走出去;主动承办各种研讨活动,让教师动起来,新手走上台;主动激励教师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让教师做出来,写出来。该校由此成为乡村学校的排头兵,伍校长也因为工作出色调入城区一类小学担任校长,承担起引领全区小学改革发展的重任。

依凤小学的王强校长除了示范引领,还通过制度建设解决了一系列教师们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如分流教学质量低下的教师、辞退拒不服从管理的保安等,从而营造出风清气正的学校文化氛围。该校从2015年在全区同类18所学校中排名第十跃升至2016年排名第五,之后连续几年在同类10所学校中排名第一。

4. 胸中有格局:有成人之美的胸怀和气度

袁贵寿校长主张乡村校长要有“成人之美的胸怀”,教师有机会走的决不强留,这样做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激励有干劲的教师明确目标快速成长;二是让那些有潜力但始终处于“边缘地带”的教师走到舞台中央,通过各种平台历练发光发热;三是促使学校管理者在变通中成长,当学科师资不匹配时,学校管理者就需要通过让教师兼职、转岗等方式,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

依凤小学的王强校长专门在绩效考核中设置了“城区调动奖”,规定“凡可以获得调动资格的教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排名前四),如果選择不调动,就可以获得学校奖励的2000元”。此规定可谓意蕴丰富:在学校考核中位于前几名的教师年龄均偏大,往往不想调动;而年轻教师要想调动就必须超过老同志;老同志又很认真、不服输,这样就形成了激烈竞争,使教师始终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之中,激活了学校管理的“一池活水”。

三、从思维到行动:寻求有效策略支持实践变革

从思维主导到行动变革,还需要采取有效的工作策略作为支撑。就笔者的观察与实践而言,乡村校长采取以下策略,往往能收到很好的实践效果。

1. 身先士卒,让人人有动力

乡村校长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要办有故事的学校,要带出有精气神的队伍,就要坚持用自身行动做出表率。

丹凤小学的熊坤武校长担任乡村校长多年,辗转多所偏远学校任职。工作中,他除了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校长培训,还把阅读专业书籍、报刊当成必修课,遇到问题主动找城区学校校长交流,或是与全国各地同行切磋。勇敢地打开自己与外界互动,使熊校长不仅实现了自我素养的不断提升,而且彰显出作为乡村校长的底气与自信。因此,熊校长无论走到哪所学校,都能带动学校办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在八塘初中,为了动员其他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本已从副校长岗位退下来的曹老师在担任年级组长、任教两个班数学的同时,又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让两位新班主任做老班主任的助手。在曹老师的影响带动下,不仅年轻教师深受激励,而且已年届五旬且20年没当班主任的搭班同伴也主动挑起了班主任的重担。

2. 尊重差异,让人人有方向

在学校发展中,只有教师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才能合力演绎自己和学生的精彩,并从中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乡村校长也应该坚守“以成长为主线”的理念,坚信人人都能成为最重要的自己和最重要的他人。

八塘初中采用分层分类的管理方式,关注每一个教师的具体差异和真实需求,让教师找到存在感,看到自我成长的无限可能。在执行学校制度时,对老教师在守底线的同时相对降低工作标准,鼓励他们在愿做、会做到做好的过程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针对年轻教师,则在给他们压担子的同时,提供一切机会帮他们快速成长。中年英语教师凌老师因为一次外出学习尝到了甜头,从此抓住培训、参赛、课题研究等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在学校教师中产生了“鲇鱼效应”。

3. 整合资源,让人人有平台

相比城区学校,乡村学校在办学资源方面存在天然短板,因此对于校长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此过程中,校长要善于发现资源、整合资源、用好资源,为师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的发展拓宽道路。

云坪小学作为璧山区最偏远的乡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只得到教委支持的几万元经费,但时任校长熊坤武通过努力,又争取到村社、社会组织机构和大学的支持。如学校所在的周家村为其提供果树、菜苗;民建璧山工委以及部分餐饮企业为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四川美术学院每周至少派两名大学生到校给学生上美术课,寒暑假派出志愿者为学生开设社团活动,接学生到大学校园去参观、体验、学习等。经过协同努力,最后学校不仅环境变美了,学生也变得就餐有礼、出行有序,到校参观者无不为师生的精气神点赞。

4. 陪伴成长,让人人有担当

依凤小学采用陪伴的方式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如行政团队陪教师一起进行家访、帮助特需学生等,让教师行动有底气。丁家实验小学实行捆绑式团队考核,通过行政人员与学校考核结果捆绑、学科教师与年级考核结果捆绑、班主任与年级组所有学科考核结果捆绑,促进教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荣“辱”与共。

八塘初中英语组在凌老师带领下,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推进同伴互助主题教研,使得组内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也带动了全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扎实推进。在2020年全区校本教研项目申报中,八塘初中英语组和语文组同时获得近1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该校成为获批项目最多的乡村学校。

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与扶持力度,乡村学校的发展依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然而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校长坚守积极理性的正面思维方式,直面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路径,就能走到哪里哪里亮,就能在且歌且行中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就能演绎出乡村教育的别样精彩。

(编辑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