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现状及整合模式研究

2020-10-20李旭梁旭鹏王樱桃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体育产业

李旭 梁旭鹏 王樱桃

摘  要: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各省市体育产业发展迅猛。但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调查发现重庆市体育资源宽散,区域资源未得到关注,难以产生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调查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现状、供给能力和未来需求,分析当前体育产业推动力,整合体育资源集群,以促进体育相关产业对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体育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  体育资源  资源整合  资源聚集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8(b)-0180-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y China strategy, the sports industry of each province develops rapidl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ongqing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The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sports resources in Chongqing are scattered and the regional resources are not being addressed, so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te economic benefits. By investiga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pply capacity and future demand of the sports industry resources in Chongq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riving force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tegrates the sports resource cluster to promote the docking of related industries, give play to the regional resource advantag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 Sports resources; Resource integration; Resource aggregation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具有“健康”与“经济”双重战略意义的体育产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趁势而上,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各类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政策落地,我国体育产业步入“黄金十年”,对各省市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机遇。2018年,重庆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360亿元,发展成效明显,但与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差距较大,离《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所提到的“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000亿元”的目标相距甚远。当前重庆市体育产业存在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供需求不匹配等多重问题,究其根源受体育资源宽散影响。在分析体育产业资源现状、供给能力和未来需求基础上,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厘定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对体育产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现状和整合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EBSCO、SPORT Discus等国内外数据库查阅收集相关内容,为本文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力求研究科学合理。

1.2.3 逻辑分析法

参考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比较分析,以确定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模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发展现状

2.1.1 地理资源现状

重庆市位处长江中下游与青藏高原过渡区域,江河纵横,自然景观优美,为体育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地理环境资源。且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直辖市,处于“丝绸之路”西南地区起点,是长江上游经济带大开发和西部大发展的中心城市,具有独特双重聚散、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良好区域位置与地理环境为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奠定有利地理资源优势。山地分散式聚集是重庆市地理环境一大特色,亦是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一大弊端,导致重庆市区域体育资源分布不均与城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当前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和体育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主城区和万州、涪陵2个区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分布很少。尤其是农村,体育产业近乎空白。地势崎岖、资源分布不均成为抑制产业自身发展和总体规模扩大的限制因素[1]。

2.1.2 政策资源现状

随着《全民健身条例》《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发布,重庆市体育产业政策逐步增强。先后发布《重庆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重庆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文件,明确重庆市体育产业总体规划布局思路,推动重庆体育产业更新升级。解读文件得出,重庆将进一步扩大体育产业总规模,升级总体结构,扩张市场范围,净化发展环境,打造全国体育产业级增长点。众多政策文件发布为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政策资源优势。

2.1.3 经济资源现状

重庆市作为川渝及西南地区大城市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已成为长江上游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2]。重庆市年人均GDP以11%左右速度增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重庆市体育产业发展奠定有利的经济资源。但经济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体育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支撑。近年来,重庆市虽然逐步加强体育场地及设备建设力度,但与《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中人均体育活动标准差距较大[3]。这影响并限制体育产业发展,制约全民健身战略推进,阻碍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

2.1.4 人口资源现状

重庆市人口达3000萬人,随着“两江四岸健身长廊”等工程建设、“百万老年人健身”等活动推广,以及“体育三下乡”等政策落实,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逐年上涨,人们对体育产业服务、规模、种类的需求日益增长。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为重庆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有利人口资源优势。体育消费、体育需求与体育意识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居民体育意识相对陈旧,认识片面;经营体育产业的人才匮乏。大部分居民对体育产业的概念、体育经营的知识与相关法律知识不甚了解。淳朴勤俭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支出,内需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庆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2.1.5 科技资源现状

重庆市积极高科技智能产业,既是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开辟发展新局面的战略决策,也是推动新旧动能持续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已吸引科大讯飞、腾讯、阿里巴巴等相关企业来渝发展,培育西南集成、中科云从等本土企业。《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62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力争赶上全国平均水平。雄厚的科学技术后盾为重庆市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有利的科技资源优势。

2.2 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

2.2.1 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前提条件

零散的体育资源不利于形成整体化规模效益,降低体育本身蕴含的内在价值[4]。区域体育产业的有效发展不仅依靠自身,还需要区域间有效整合。体育资源的整合的前提条件包含产业内部需要以及外部推力。外部推力主要源于市场、政府、区域三方面。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有其自身调节作用,重庆市体育资源整合需要市场调节合理配置,以达到需求均衡。第二,市场并非万能,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适当干预,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体育资源统筹开发利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第三,区域资源各异,需要发挥区域协调作用达到优势互补。

2.2.2 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

(1)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模式构建设想。

重庆市体育资源区域化明显,需要进行全面整合以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针对当前产业资源现状,构建以产业集聚为主的资源整合模式。产业集聚是指区域内某一产业高度集中,推动产业不断扩大与发展[5]。重庆市体育产业集聚是发挥各区域体育产业资源优势,将不同类型产业在各优势区域集中,放大优势资源弥补劣势资源,推动体育产业整体发展。在体育产业集聚区内,各行业不是独立体,而是处于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过程。各项资源相互协调,整合不断深入,不断扩展,最终形成优势互补共通体。对重庆市体育产业而言,产业集聚不是完全的产业重构,亦非简单的人力、物资集中,而是基于各区域原有资源,围绕产业整体发生的相互作用与联系,组成生产性网络。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基础,综合考量产业建设程度、地区交通状况等因素,确定各集聚区优势体产领域,明确重点工作内容。目前可规划4个体育产业资源集聚区,根据各集聚区资源特征拟定其发展方向。

(2)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具体形式。

渝东南体育产业集聚区包含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该区域以地方人文资源、民族特色资源和自然资源为主,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现已有特色项目“重庆武隆国际登山挑战赛”。拟定发展方向有以山地竞赛为主的户外运动项目;以武术、龙舟、舞龙为主的传统体育项目;以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的体育旅游项目。

渝东北体育产业集聚区包含万州、丰都、垫江、忠县、云阳、奉节、梁平、巫山、巫溪、开县、城口。该区域是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和国际黄金旅游带,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少数民族资源。拟定发展方向为以突出生态保护为主题的体育旅游及休闲体育项目为主,开发生态水上运动及原野登山等项目;创办大型水上赛事品牌,借力品牌效益开发运动船品、登山设备制造。

渝西体育产业集聚区包含江津、合川、永川、綦江、大足、铜梁、璧山、潼南、荣昌、南川、万盛。作为西部重要物流中心,该区域在人力成本、物流通关和保税平台等方面具有优势。拟定发展方向为体育会展业,在体育传媒与对外贸易方面做产业延伸。

渝中部体育产业集聚区包含主城九区及长寿、涪陵,是重庆市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体, 占据资金、场馆、信息、运输、科技等多重优势。拟定发展方向以体育服务为主,开展体育观赏业;依托高科技智能产业,开发电子竞技、运动项目模拟器、人工智能运动穿戴等产品;进行体育对外贸易的业态延伸,培育体育文化融合发展企业。

3  结语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体育产业作为新兴、慢热产业门类,需要“打基础、强组织、优布局”,实现渐进式增长。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不但需要内源动力,还需要市场、政府、区域等外部推手。在各区域原有体育产业资源上进行重庆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以体育产业资源集聚区为基础,把已开展的和还未开展起来的体育产业进行融合,放大优势资源弥补劣势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同时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对扩大重庆市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循序有力发展具有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刚,邵雪梅.产业耦合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休闲体育资源开发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6):526-531.

[2] 张永韬,刘波.体育产业政府引导资金:概念、特征与效应[J].体育与科学,2019(2):68-74.

[3] 马书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场馆资源优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2):35-38.

[4] 段艳玲,徐茂卫,陈曦.我国体育产业协同创新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基于资源整合的中介效应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56-61.

[5] 董艳芹.转型时期中国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利益均衡[J].河北学刊,2015(4):202-205.

[6] 任波,黄海燕,戴俊,等.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3):64-69.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体育产业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试论体育产业贸易前景及趋势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物流资源整合模式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