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地方曲艺发展

2020-10-20李嘉慧

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桂林曲艺广西

李嘉慧

摘 要: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2012年“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加上“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自信,在这一大背景下,本项目的研究重点针对广西桂林文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文章对桂林文场的艺术表现,包括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表演场合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探究广西桂林文场这一曲艺传承与发展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地方曲艺;广西桂林文场

本文旨在从文化自信视角,以广西桂林文场为例分析地方曲艺的发展,并对其进行汇总,针对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切身投入到广西桂林文场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以促进广西桂林文场这一历史悠久的曲艺繁荣发展。同时,希望全国各地重视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发展,使得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有更大的空间并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践行文化自信。

一、广西桂林文场的总体概况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至今留存在中国民间的各族曲艺曲种约有400个左右。

明清以来江浙地区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城市繁荣,市民阶级力量增长,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城市周边地带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说唱纷纷流向城市,在演出实践中日臻成熟,另一方面,商业的推进使得明清江浙一带的俗曲传入广西桂北地区后迅速融入当地文化环境,在流传中逐渐与桂林方言融合,并受当地民歌、戏曲的影响,至清末逐渐形成了以桂林方言演唱的、具有桂北地方特色的广西文场。它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尤其在桂林、柳州、荔浦等地最为盛行,是广西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传统曲艺形式。

二、广西桂林文场的艺术特色

广西文场享有“曲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之美誉。文场作为民族特点鲜明和民间意味深厚的表演艺术形式,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土壤并拥有大量当地的曲艺迷,同群众的联系极为紧密。

由于风格曲调受到明清俗曲的影响,文场音乐包含大调唱腔、小调唱腔、大小过门、引子、尾子和过场音乐。其中大调曲牌丰富,角色多样,多为大型套曲,中间也会穿插小调的曲牌,大调唱词相较小调而言也更加工整对称,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小调的篇幅较小,灵活程度较高,艺人可以即兴演唱。在伴奏乐器方面主要是以扬琴为主,以琵琶、小三弦为辅,打击乐器除板鼓外,还有碟子等。其具体特点如下:一是音乐旋律性较强,柔美婉转,曲调优美,音色柔和,风格统一,音乐形象鲜明突出;二是在唱词、念白上运用桂北方言,唱时讲究字正腔圆;三是表演形式多样,前期为坐唱,后期又有走唱。

在文场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人文、演唱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抵可以划分为两个流派。一类流派为“瞎派”,由盲艺人组成,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更加注重唱腔的圆润质朴,而在表演方面会略微欠缺。另一类为“光派”,与盲艺人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表演的观赏性,追求华丽多彩的唱腔。两个流派各有千秋。

三、广西桂林文场发展现状及现实困境

(一)广西桂林文场的发展现状

自2008年广西文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广西各界人士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为文场艺术提供更多更大的舞台。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吟唱,还是高校的课堂,或者文化交流的现场,都极大地煥发了文场的生命力,给予了文场工作者推广的信心以及创作的积极性。随着演出机会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加,广西桂林文场市场的特点发生了新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场表演队伍数量有所增长;二是演唱曲目有所创新,表演多次获奖;三是曲艺进学校,开发了文场市场的受众;四是政府主导,形式多样化。

(二)广西桂林文场发展的现实困境

广西桂林文场虽然已经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但是其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便是传承体系不完善,仅有国家级传承人两位,自治区级传承人三位,市级传承人两位,县级传承人一位。而在2016年的戏曲普查中,桂林演出的文场多集中于用曲艺形式表现的说唱艺术,而以戏曲形式演出的文场戏已十分稀少,文场戏的发展呈衰落之势。此外,广西文场还面临以下五点发展问题:一是艺人青黄不接,缺乏传承意识,各地发展不均匀;二是市场营销能力仍然较差,虽然已经打开了一定的市场,但还有极大的空间可以开发;三是创作人才匮乏,人才引入难度大,工作开展困难;四是专业演职人员收入不理想,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五是保护体系不完善,多采用静态保护。

(三)加大对广西桂林文场的保护工作

根据广西桂林文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刻不容缓。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相应文化团队的扶持力度,促进发展。其次,广西各类学校应注重文场的战略价值,文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色曲艺,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各级学校都应重视将文场引入课堂。中小学应以认识文场、了解文场为主,而艺术院校则应该对文场进行更细致的学习,如演唱、改编等,为文场艺术培养和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再次,不断推动文场艺术创新,编创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口味的作品,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去传播,拓展文场的受众。最后,加强专业演职人员的福利待遇,充分发挥演职人员个人的能动性,加大对外的文化交流以及对内的素质考核力度。总之,保护广西文场艺术,还需要社会各界艺术爱好者、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四、文化自信与曲艺传承

(一)文化自信视角下广西桂林文场的当代价值

人类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今天,给桂林文场这种受众较小的地方曲艺带来了巨大的生存与发展挑战,尤其是对广西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来说具有更大的挑战。“传”就是要让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延续,这就要求我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文化认同感,即文化自信。“承”就是继承与发扬。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就需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扬弃的精神,将腐朽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予以剔除、摒弃,并结合当今潮流科学地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地方曲艺的当代价值

文化自信的根源在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积累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拥有了独特的思想体系。我们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展现我国文化的感召力,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向世界彰显自我。而树立文化自信,离不开我国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推动国家文化多样性建设,有助于打造繁荣的民族文化发展态势,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以国家的文化发展方针为导向,着重探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第一个维度——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发展路径问题,提出文化自信首先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性话语去解读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就是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坚持正确的理念导向下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双重创新,从而面向大众推广。这有助于推动国家文化多样性建设,打造繁荣的民族文化发展态势,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落实和践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卢笛.广西文场与明清时调小曲[J].大众文艺,2013(1):3-4.

[2]余锦秀.“广西文场”的美学意蕴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4(3):106-109.

[3]邱有源.敬業如山奉献如歌:践行《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的广西文场传承人何红玉[J].曲艺,2017(8):68-70.

[4]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3):116-125,201.

[5]金昱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J].探索,2013(1):122-125,129.

[6]蓝振兴.文创产业与广西文场保护传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7):110-111.

[7]张利群.广西文场保护的意义、条件与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2):72-77.

[8]梁效永.论广西文场保护和发展的途径[J].宜春学院学报,2010(7):105-106,139.

[9]王培敏.论广西文场的艺术性及其与桂北文化的同构性[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2-84.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桂林曲艺广西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桂林行
《曲艺泉城》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乐!乘动车,看桂林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