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韵味与钢琴演奏技巧的融合
2020-10-20姜漫漫
姜漫漫
摘 要:钢琴曲通过音乐交织、情感牵动为观众带来特殊的情感体验。《平湖秋月》是一曲牵动人心、摄人心魄的钢琴作品,展现了中国民乐独特的民族风韵和钢琴旋律的完美结合。文章通过分析钢琴曲《平湖秋月》的创作背景,探讨《平湖秋月》的曲式结构、曲调演绎的技巧和情感表达意蕴。
关键词:《平湖秋月》;演奏技巧;钢琴曲;中国韵味
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一直都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备受推崇的审美代表。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喜爱西湖,将西湖的美景融入到自己的诗词歌赋中。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既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也咏叹了其柔和美丽的风情。现代钢琴曲《平湖秋月》以清新明快的旋律描绘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文章对其曲式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中国韵味与演奏技巧的融合。
一、钢琴曲《平湖秋月》的创作背景
钢琴曲《平湖秋月》改编自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吕文成先生的民族乐曲。该作品在广东民族音乐风格上,融合了西洋音乐节奏活泼、曲调悠扬的特点,展现了西湖生动、明媚、温和的风情。吕文成先生的乐曲具有音色清丽、婉约动人的广东民族音乐特色。1975年,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将其改编成为钢琴独奏曲,该乐曲吸收了原乐曲生动活泼、悠扬动人、富有民族特色的内涵,通过钢琴的演奏方式,极大丰富了以往高胡演奏的清澈音色和明朗张力,并传达出婉约、生动、舒缓的意蕴,给予西湖不同以往的民族意境美。
20世纪30年代,吕文成先生在中秋佳节畅游西湖,静谧的夜色让其感触万分,于是他创作出了具有广东民族音乐风情的乐曲《平湖秋月》,整篇乐曲没有赘述思念之情,而是将其化作对大自然、人间美好事物的咏叹。传统乐曲的演绎,颇具轻柔秀美风情,表现了创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对幸福人间、自由生活的赞美。在1975年,作曲家陈培勋先生将《平湖秋月》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通过丰富多彩的伴奏织体,将西湖的风吹湖澜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具有中国风情的钢琴乐曲之美。改编后的《平湖秋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风韵和音乐格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合一的哲学思想。因此,演奏者在演绎的时候,要将感情和乐曲表达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尽可能做到心领神会,气息贯通,给观众营造意境之美。
二、曲式结构分析
钢琴作品《平湖秋月》共26小节,整曲围绕核心旋律发展,连贯流畅,一气呵成。从曲式结构来分析,这首作品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部曲式。其中乐句a(第2小节的第3拍至第9小节),右手主题旋律琶音的演奏连贯悠长,左手的低声和弦与三十二分音符搭配,使音乐旋律主题鲜明。而乐句b(第10小节至第13小节),主题旋律声部转入左手,右手的伴奏声部由三十二分音符的琶音织体组成,旋律的流动性和颗粒感有所增强。乐句c(第14小节至第17小节),音乐分为三个声部,6连音、7连音、10连音的出现增强了音乐的动感,将音乐推向高潮。尾声(第23小节至第26小节),左手三十二分音符配合右手旋律声部的颤音,通过渐弱与渐慢的演绎方式,很好地将音乐渐行渐远的意境表现出来。
三、音乐演奏技巧分析
经过改编后的钢琴作品《平湖秋月》,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音乐意境。该钢琴曲共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演奏者在演奏的起始部分时,要注意使用左手低音区的空五度,让声音迅速漫开。而到了“承”的部分,演奏者要注意句逗的呼吸。到了“转”的部分,音乐由柔和渐渐转为兴奋,动感的加强越来越明显,音乐形象愈加鲜活,在18-22小节,音乐非常从容地进入到了高潮部分,这也是整首乐句的最动情之处,将空灵梦幻的世界更加欢快地呈现出来。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要注意气息贯通,保持住持续兴奋的状态。最后是该乐句“合”的部分,这是整首乐句的结尾段落,其表现出来的意境较为空明而悠远,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要让音乐形成虚幻飘忽的感觉。整篇乐句在此起彼伏、旋律婉转的变换中,给人一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音乐意境,仿佛眨眼之间,西湖月景便映入眼帘。
乐句的引子有6拍,均是简单的由弱渐进织体形式,演奏者左手演奏出低沉的双音、浑厚的和弦音,而右手如蝴蝶扑闪,灵活生动,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在指尖,创造出此起彼伏、强弱叠加的音乐流动感。在短短6拍的引子下,乐句展现出了薄雾蒙蒙、暮鼓轻动、微波荡漾的意境,给人们带来了心旷神怡的感受。
紧跟引子之后,主要有7个半小节的乐句旋律。a旋律集中音量渐进,钢琴演奏者通过右手的高音交叉,形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且整个乐句都展现出了高声部位精美、悠扬、灵活的美。通过踏板的联合使用,每个旋律音叠加在一起,渐渐展现出了乐句的中国韵味特色。接着,乐句的中国风格交织叠加,将乐句演绎推向了情感的高潮,此时,仿佛西湖上薄雾散去,月影渐渐清晰,湖边的荷花跃然眼前,给人一种“柳暗花明”之感。
短暂的情感平息后,乐句b旋律从中声部渐渐展开。此时,音乐的情绪变得更加活跃激动,伴随着高声部的旋律伴奏,乐句表达的情感变得缥缈起来,此时钢琴演奏者加快了其左手的节奏,整个旋律音并没有被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分隔,而是连续、持续性地保持着连贯流畅。整个音乐风格也从柔和舒缓转化成清亮、流畅。月色仿佛也和西湖荷塘融为一体,带给人们如诗如画的感受。
从b进入c,渐渐地从中声部转换到高声部,经过音型的转换,音乐的旋律更加突出。演奏者在14小节后,开始双手共同演奏乐句:右手始终保持着均匀平缓、旋律紧凑的节奏,演奏者力求弹满、弹足、表现情感。左手要利用旋律跳音来保证乐句的柔和、温婉、宜人,不需要加入过多力量,要通过指尖的跳跃性来表现这一情感。c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演奏人一定要保证旋律连贯,情感充沛且节奏统一。
在c的推动下,d阶段进入了全曲的高潮,整个乐句开始进入一个高涨、悠扬的情绪中,演奏者利用中声部的重现,表达了高涨的音乐情感。至此之后,旋律渐渐放缓,减弱,恢复后走入高点,表现出对西湖景色的感叹、赞美和心驰神往。乐句通过延长音以及空拍的方式很好地表现出了这一情绪。演奏时要注意双手演奏力度,通过旋律声部交替,展现出音乐的情感。
在演奏高声部位7、9、10连音的时候,演奏者右手要注意严格控制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并在快速的音乐转换中保证其节奏的准确度,整个旋律音部位都要有重音标记,也应当着力突出其表现价值。
经过4小节的递进,在22小节,借助一个平缓的弱音将乐句带向了平稳,恢复平静。
此過程完美展现了音乐旋律和自然景色之间的情感互通,演奏者借助主旋律不断转换的音型,表现出了音色变化、情感波动。在音乐的交织下,西湖美景随着音乐进入人们的眼帘,仿佛眼前美景化作美梦,走入了千家万户中。缓缓地,荷叶左右摇摆,岸边的垂柳也随风摇摆起来,人们交谈的声音、水声、荷叶的声音、钢琴声音交织在一起,万物缓缓归于平静。
乐句尾声共计4个小节,其中包含了高音颤音和低声三十二分音符,展现了钢琴和中国传统高胡乐器的艺术特征。后三个小节通过控制音乐情调以及音乐织体展现出了意境淡淡散去的美感。演奏者通过高超的踩踏板技巧,将所有的音乐连接在一起,保留了钢琴音乐音色的清明透亮,并在渐变的旋律中,通过指尖一一演奏出音色的美。观众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了其独特的中国风韵,给人一种意犹未尽、曲终情浓的感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曲《平湖秋月》通过情感丰富、旋律悠扬的演奏,展现出了创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叹。乐句既充分发挥了钢琴的演奏技巧,又展现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格调,表现出了西湖美景的独特民族风韵,是我国民乐发展与创新的典范。
参考文献:
[1]门娜.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解读与演绎[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李洁媛.论钢琴曲《平湖秋月》的民族性及艺术特色[J].黑河学院学报,2018(11):168-169.
[3]李凡.钢琴曲《平湖秋月》音乐特征分析及演奏启示[J].黄河之声,2018(14):67.
[4]谢丽莎.钢琴曲《平湖秋月》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处理[J].艺术科技,2015(8):27.
[5]赵冰.钢琴曲《平湖秋月》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J].大众文艺,2019(22):151-152.
作者单位: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