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口述史的研究价值和现状述评

2020-10-20陈重李瑞彪

大观 2020年6期

陈重 李瑞彪

摘 要:文章以基础理论的视角,采用理论研究和述评研究的方法,对贵州毛南族音乐口述史研究的价值、方法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音乐口述史的概念做了界定,认为其借鉴了口述史和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一个交叉的研究方向,既隶属于音乐学学科也隶属于历史学学科。贵州毛南族音乐口述史研究具有抢救毛南族音乐口述资料的价值,是对这一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保存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毛南族;音乐口述史;民间音乐艺人

注:本文系2017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口述史研究”(2017qn17)资助。

一、相关概念

(一)口述史

口述史,即口述历史,就是口传记忆或具有历史记忆的个人观点,用访谈的形式记录整理的一种历史文本形式,是历史学重要组成部分。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收集口头史料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和文化的方法,肇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其方法和研究过程是一位准备充分的访谈者,向受访者提出问题并且以录音和录像技术记录下彼此的问答。

(二)音乐口述史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收集口头史料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和文化的方法,被文化人类学者借鉴为田野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口述历史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之后,其研究方法被民族音乐学领域借鉴,产生了音乐口述史这一研究方向。因此,音乐口述史就是与音乐有关的口传记忆或具有历史记忆的个人观点,由音乐家用访谈的形式开展并记录整理的一种音乐历史文本形式。从性质上来看,其隶属于音乐学和历史学两个学科。

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音乐口述史属于音乐口述史的范畴,就是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的口传记忆或具有历史记忆的个人观点,由音乐家用访谈的形式开展并记录整理的具有音乐学和历史学双重属性的一种文本形式。

二、贵州毛南族民间艺人口述史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贵州毛南族是贵州省的世居少数民族,人口不足十万,主要聚居在贵州平塘县的卡蒲毛南族乡。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口不多的民族,却创造了自成一体的文化,成为共同缔造华夏文化的一部分。

口述史学认为历史是劳动人民缔造的,因此历史应书写默默无闻的人们。口述史作为收集历史素材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新观念,为书写默默无闻的人们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也为研究民间音乐艺人的口传记忆或具有历史记忆的个人观点提供了思路。贵州毛南族音乐文化的缔造者是该民族的民间音乐艺人,因此收集和整理民间艺人的口述史料具有重要意义。丹纳德·里切尔认为:“历史事件带给我们独一无二的故事和故事线索。”因此在理论上,我们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运用贵州毛南族音乐艺人口述的故事:以故事带给过于概括的理论以挑战;以故事形象解释和阐明一些宽泛的理论;以故事作为建构更加广泛理论意识的一个途径[1]。而这些故事能够使人们从历史的角度理解毛南族音乐文化的核心观念。

(二)实际价值

毛南族音乐艺人口述史研究,可以提供“活态”的贵州毛南族音乐资料,能作为贵州毛南族音乐史的史料补充,还能为其他民间音乐艺人的口述史研究积累经验。

通过对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的口述史研究,可以唤起艺人的文化自觉,也可以唤起学者对贵州民族民间音乐艺人的研究热情,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三、研究现状述评

口述史学科传入我国后,音乐学学界即开始借鉴其研究方法,获得了音乐口述史研究的学术硕果。这些成果最先将口述史引进民族音乐学领域,根据文献梳理,相关成果大致可分为理论探讨和对象研究两个类型。

(一)音乐口述史理论研究

音乐口述史理论研究又可分为两小类,一是以对象研究为基础理论文献,以臧艺兵的《民间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论视角与方法》[2]和王建朝的《口述史:一个研究维吾尔木卡姆的有效维度》[3]为代表,是从具体音乐实例研究上升至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学术成果。二是纯理论研究文献,如臧艺兵的《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一个新视角》[4]、高贺杰的《口述,史?——基于Ethnomusicology的“口述史”反思》[5]等,从概念、口述史与音乐史的关系、从Ethnomusicology研究角度的音乐口述史思考和理论探讨。

(二)口述材料文献与以口述材料为研究依据的文献

口述材料文献中有代表文献如杨晓的《蜀中琴人口述史》[6],该著作采用完全忠实口述者的口述材料,整理记录了蜀中二十位琴人关于琴艺、琴学、琴人、琴事等诸方面的口述材料,并整理记录了五位琴人关于琴界往事的记忆。其他同类文献还有臧晓曦《壮族女性与民歌传承——歌手黄榆婷口述史》[7]、向先清《壮族嘹歌的传承与发展——歌手农美英口述史》[8]等。以口述材料为研究依据的文献有代表文献齐琨《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上、下)[9-10],将乐人的口述材料和文献材料相结合,记述了徽州乐人阶层的历史变迁及生存现状。典型代表还有狄佳的《吐鲁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11]等。

通过文献梳理,未见贵州毛南族音乐艺人口述史文献,仅见引用艺人口述材料支撑观点的文献,如《贵州毛南族做桥仪式与仪式音乐的人类学考察》[12]、《卡蒲贵州毛南族銅鼓与周边民族铜鼓比较》[13]、《贵州卡蒲毛南族(佯僙人)丧葬仪式中的铜鼓音乐》[14]等。可见学界对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的关注不够,此为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口述史研究这一领域提供了研究空间。

四、结语

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音乐口述史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以故事带给过于概括的理论以挑战,以故事形象解释和阐明一些宽泛的理论,提供建构更加广泛理论意识的途径,为贵州毛南族音乐的研究提供“活态”资料,积累研究经验,唤起社会和艺人的文化自觉,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对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的口述资源的挖掘,还能使人们从历史的角度理解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的文化核心观念。目前,学界对贵州毛南族民间音乐艺人的关注还不够,相关文献不多,且多以贵州毛南族个别音乐艺人的口述材料作为其研究观点的支撑和佐证。

参考文献:

[1]RITCHIE D A.Doing oral history[M].New York:Maxwell Mac

millan International,1995:132.

[2]臧艺兵.民间歌手研究的口述史模式:理论视角与方法[J].音乐研究.2005(4):21-25.

[3]王建朝.口述史:一个研究维吾尔木卡姆的有效维度[J].人民音乐,2015(3):70-73.

[4]臧艺兵.口述史与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写作的一个新视角[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2):47-52.

[5]高贺杰.口述,史?:基于Ethnomusicology的“口述史”反思[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2):55-61.

[6]杨晓.蜀中琴人口述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7]臧晓曦.壮族女性与民歌传承:歌手黄榆婷口述史[J].柳州师专学报,2009(3):7-10.

[8]向先清.壮族嘹歌的传承与发展:歌手农美英口述史[J].柳州师专学报,2009(3):11-14.

[9]齐琨.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3):139-148.

[10]齐琨.颠覆抑或延续:关于徽州乐人阶层变迁的口述与文献研究: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4):105-111.

[11]狄佳.吐鲁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12]陈重,欧阳鹏婷.贵州毛南族做桥仪式与仪式音乐的人类学考察[J].通俗歌曲,2015(11):52-53.

[13]陈重,杨通俊.卡蒲贵州毛南族铜鼓与周边民族铜鼓比较[J].通俗歌曲,2015(12):16-17.

[14]陈重.贵州卡蒲毛南族(佯僙人)喪葬仪式中的铜鼓音乐[J].戏剧之家,2014(8):90-91.

作者简介:

陈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李瑞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创作、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