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角下艺术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研究

2020-10-20李孟君

科技资讯 2020年24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李孟君

摘  要:“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要求将价值引领、精神培育融入课程教学,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艺术院校英语课以其课时充足、覆盖面广、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的优势,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先锋。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从教师队伍培养、教材内容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保障4个方面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

关键词: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改革  艺术院校  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3791(2020)08(c)-0131-03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quires that the value guidance and spiritual cultivation be integrated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 so that all kinds of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an cooperate to educate peopl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ufficient class hours, wide coverage, diverse teaching forms and rich teaching contents, English courses in art colleges have become the vanguar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lis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start from four aspects: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and the guarantee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o as to integ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Reform of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rt colleges; English

1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树立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着力点,在高等教育界已达成共识。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效应,共同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1]。

“课程思政”从宏观上要求高校在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中融入精神教化,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2]。从微观上强调高校要抓好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外广泛吸收各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所有任课教师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探索价值引领的有效方法。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不是开设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种课程观、教学理念的渗透和转变。它构建了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目标,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

2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

2.1 艺术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偏低

艺术院校是专门开设艺术及含有艺术性质各专业的院校,其招生考试专业成绩起决定性作用,文化课成绩只作为参考。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文化课入学成绩只规定总分最低录取线,并不设单科及格线。学生入学前普遍缺乏正规的中学课程学习。与其他文化课相比,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尤为薄弱,普遍存在单词量低、语法知识掌握不足、听说能力差、阅读量小等方面的问题。课程要求往往使学生对《大学英语》课有畏难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2.2 艺术院校对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学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升学,而《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之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这与社会人才需求相悖而行。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与支撑,艺术院校的英语课在课程设置上是相对孤立的。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到英语能力在该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与各专业相关科目间没有交叉融合,就导致学生缺乏长远的成长目标,对英语课的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

2.3 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矛盾

鉴于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仍以机械记忆为吸收知识的主要途径,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课堂缺乏英语应用能力锻炼,学生无法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导致学习热情减退,课程教学也未实现应有的目标。

综上所述,现阶段艺术院校英语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还比较模糊,在课程设计方面缺乏整体性的理论指导。在此背景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既是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艺术类高等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3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3.1 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需

艺术院校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主要依靠思政课教学、党团活动等实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问题日新月异,“课程思政”借助学科专业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挺的科学支撑。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能够从师资力量、教学素材、教学时间等方面补充学院现有的思政教育,借助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润物无声地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3.2 艺术院校英语课教学发展之需

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基本以语篇教学为主,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及“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文化教学也是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西方文化及社会思潮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需要有清晰的教育理念指导,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明确课程定位,在课程设计方面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肩负起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理想、价值取向、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的培养任务,从而提升课程价值。

3.3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改革的优势

在艺术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中,英语课以其课时充足、覆盖面广、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的优势,为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大学英语》课程面向全校学生集中开设2年,所占课时最多。英语课普遍采用小班教学,方便师生之间面对面互动沟通,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听力、阅读素材多选用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报刊、杂志内容,具有亲和力和时代性。

4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4.1 教师能力发展符合“课程思政”化要求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责任人,是完成“课程思政”改革的直接践行者和推动者。要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价值引领有机结合,教师能力是关键。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

面对学科特殊性所带来的西方文化冲击,英语教师应首先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精神追求的榜样,是大学英语教师实现德育的最直接的途径。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有扎实的语言能力、跨文化知识积淀,能用系统的语言学知识、翻译知识、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客观的语言素材和案例,帮助学生去伪存真,客观看待中外历史、国情,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避免因过多的思政点融入而矮化主体教学地位,使学生在情理交融中,自觉响应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3]。

4.2 教学内容设计饱含育人元素

“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专业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突出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内核,宣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聚焦于“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现有教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普性的说明文,又有文学性浓厚的小说、散文、诗歌等。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提炼思政教育内容,在学生练习阅读、复述、总结等语言技能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例如,一篇名为“A Good Heart to Lean On”的课文讲述了一位残疾的父亲用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为儿子树立精神榜样的故事。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先教授学生掌握其中的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再组织學生分组讨论读后感,邀请学生用文章中学到的词汇、句型来描述“父亲”对社会、对工作、对家人传递的正能量,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父亲”身上的美好品质,并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所要求的“敬业、诚信、友爱”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除必修课使用的现有教材之外,艺术院校还应积极开设英语“课程思政”选修课程,补充《中西文化之鉴》《英美报刊选读》等教学材料,开发、拓展具有时代性的中西方文化语言素材,真正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情感认同。

4.3 教学模式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学过程相伴而生,重点在于结合艺术院校特色、专业特色找准嫁接点。大部分艺术院校的英语课堂仍采用听说法、翻译法、沉浸法、情境教学法等传统教学模式,要提出专业学习与思想引领有效结合的更高要求,就需要探索教学新模式。

为了使英语课上教出“思政味”,教师在课堂设计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时事,采用专题教学法,渗透思政要点,运用现实问题引领课堂教学,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强化训练中设置时代性命题的分析讨论,强化学生分析问题时正确的价值导向。此外,英语课堂应培养学生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形式进行辩证思考、理性表达的讨论教学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辩论赛、自由写作、电影沙龙、脱口秀等形式交流个人观点,通过英语口语、书面语的表达训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最后,艺术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受众面广,教师根据自己所带院系的学生专业背景设计课堂教学,采用专业教学法,才能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比如,面对国画系和油画系的学生,任课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对中西画的历史、技法、审美差异进行介绍,对中西名家画作的美学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揭示中国画中的传统文化意境,在课堂上可安排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画家生平及艺术作品,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等。

4.4 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应致力于构建“课程思政”的保障体系,一是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上要以育人和专业教学两方面效果进行科学考量。二是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应以全面检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为目的,不再惟卷面成绩论,增加平时课堂参与度的评分比重,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思想认识水平为课程考核的目标。

5  结语

艺术院校英语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协同育人机制,需努力提炼专业特色、发挥课程优势、深入课堂教学、挖掘教材创新点,从教师能力发展、学院组织制度的不断完善到校园人文学术氛围的培养,逐步搭建长效机制,系统推进艺术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在洲,唐春燕.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契合性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9):64-66.

[2] 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54-60.

[3] 黄薇.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广告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公益广告课程为例[J].传媒,2019(9):83-86.

[4] 王泽应.习近平新时代爱国主义思想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8(2):1-7.

[5] 郑桂芳.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9(11):119,121.

[6] 贺娜.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基础英语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25):186-187,189.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