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探究

2020-10-20刘思驿郑久华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网络暴力大学生

刘思驿 郑久华

摘要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网络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等一系列不可为人们所忽略的问题,网络中的素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网络暴力事件频发背景下,对700名大学生网络素养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素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构建更加和谐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 网络暴力 大学生 网络素养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D-085)“网络舆情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基于上海市高校的实证研究”;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编号:S201910264128)“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

作者简介:刘思驿,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2017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郑久华,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9.148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9年8月30日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截止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这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络的高度普及一方面促进了大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多元世界,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随着社交网站的蓬勃发展,大学生们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线上观点的发表,但因为管控、教育等因素的缺失使得近些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发,严重的影响到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及网络舆情的走向。网络暴力是人们在网络上站在道德高度上用多种方式有意或无意的攻击某一方,并给受攻击方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影响的事件。

当代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已然达到了很深的地步,如何保证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网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从而构建积极良好的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是如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上海市高校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问卷调查,希望以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归纳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本次问卷自编方式,共分为五个维度:自我发展”(3个条目),指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获得的自我能力提升的意识;维度2为“网络安全”(4个条目),指在网络活动中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维度3为“网络行为管理”(4个条目),指对上网过程中的行为自我约束能力;维度4为“网络认知与评价”(4个条目),指个体对网络环境和信息的态度、看法和评价;维度5为“网络道德。分别对个体在上网过程中的约束能力、对信息的信任度、作为评价者自身的思维理性程度等进行了分析与统计。

本次调查以線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其中,线下投放主要集中在上海市临港地区的五所高校展开,线上投放涵盖上海市各大高校。本研究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问卷69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54份,有效率为93.4%。样本在学校类别、年级、性别、学科等方面基本上呈平均分布。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分析

(一)使用网络社交为主,对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存在质疑

在上网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上网目的多样化。尤其是对于社交软件的使用,选择“经常使用”和“总是使用”社交软件的大学生占比达到81.3%,由此可见社交软件的使用在大学校园中已达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微信、QQ等软件具有传播信息速度快,使用简单等特点。大学校园内由于各职能机构较为分散,因此师生问通知消息、交流社团事宜时为尽快收到对方答复,会广泛使用到各类社交软件。

对于“我能判断网络消息的可靠性”有1.7%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符合”,有12.2%的学生选择了“有些不符合”有32%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网络消息来源广泛,消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消息质量良莠不齐。网络作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关心消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依旧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对网络消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在质疑。部分不负责任的网站会发布一些虚假消息,并且打出与报道不符的标题及图片博人眼球,这些都使得报道的真实可信度大打折扣。

(二)使用网络时能考虑后果,但自我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发表言论时,我会考虑其带来的影响”有47.1%的学生选择了符合。由此可见,依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在发表言论时考虑到自身言论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会考虑自己言论的合理与合法性。有些锐评通常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比如前段时间网络热议的李心草事件,正是因为当事人母亲在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声,提出自己对案件审理过程的质疑,才引起了社会各方极高的关注度,也进而推动了案件的进一步审理。

“我会利用手机等拍摄私密照片上传到微博等社交媒体”,合计有60.4%的学生选择了“符合”和“非常符合”,仅有2%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符合”。可见大多数大学生们愿意发布涉及隐私的内容至社交媒体。然而,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不懂法律、不重视个人隐私的特点推出“校园贷”“裸贷”等违法金融业务,“滚雪球”式的债务堆积致使很多大学生无力偿还欠款,因为害怕父母、老师责怪,碍于面子等原因选择不报警,而是选择默默忍受来自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三)能够自我约束,但不主动制止不文明行为的现象

“当遇到他人网络不文明行为时,我会阻止他”,有37.9%的学生选择了“符合”和“非常符合”。但值得关注的是,有32%的学生选择不确定。由此可见,有一部分的学生愿意站出来抵制部分不文明现象,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此意识或没有自己明确的态度。认为他人的网络不文明行为与自身关系不大。线上阻止网络不文明的现象主要包括网络社区的举报等功能。当看到不良言论时,举报往往是最直接的处理方式,但举报的消息有延迟,收到回复较慢,因此有部分学生碍于麻烦,会对网络不文明的现象坐视不理。

(四)高校对网络使用的引导监督略显不足

“我所在高校对学生上网进行了引导和约束。”有29.4%的学生选择了“有些符合”,有接近50%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和“不符合”。由此可见,上海市高校对于学生的网络使用引导方面的作用甚微,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网络相关教育并不知晓。高校承担着教学和学生生活管理的双重义务。部分高校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度不够,网络安全教育仅靠张贴标语、校内宣传等方法,刻板老套的宣传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而有些高校采取线下知识竞赛、线上讲座等方式对学生上网行为进行约束和教育则具有较好的反响。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形成的原因探析

(一)对个人隐私重视度不够,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个人隐私的泄露如今已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在日常浏览网页或注册个人账号时经常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如不填写个人信息将无法正常享受服务。然而网络环境复杂,这些个人信息虽然经过加密处理,但对于黑客而言破解加密信息易如反掌。大学生对个人隐私的概念没有明确的认知,认为在社交平台发布个人动态等行为不存在安全隐患。

(二)高校教学引导欠缺,学生对课程内容兴趣度低

对于网络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宣传,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并未开设有关网络使用引导方面的相关课程。大部分学校开展教育的渠道较为单一。比如通过讲座和校园宣传栏的方式进行宣传。“低头族”们很少会关注校园各处并不太醒目的宣传栏,而讲座也只是单纯采用课堂教授的形式展开,与日常授课相似,很少能引起大学生们的兴趣,因此也收效甚微,并不能做到网络暴力事件的教导和预防。

(三)网络发展迅速,政府监管存在滞后性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言论的开放性和传播速度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只能单向地向民众播报消息,无法实时取得民众回应。自媒体的发展改善了这一局面,通过网络,网民和消息的发布者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互通。但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的权威性饱受质疑。人人都可借助网络发布信息,但消息的真实性却无人审核。网络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传播渠道,相关的信息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的制定欠完善,消息一经流出所引发的效果无法评估,也很难追根溯源,找到消息扩散源头并及时管控。

三、网络暴力事件频发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建议

(一)学会调节自我,及时疏解不良情绪

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有的学生会通过网络接触到网络暴力事件或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当遇到网络暴力事件时,要学会及时疏解不良情绪。受害者的沉默和旁观者的冷眼相对都会使得网络暴力事件愈演愈烈,能够从自身做起,杜绝可能的传播途径,认清现实与网络区别,积极调节心态,才有可能真正免受其害。

(二)高校创新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关注度

各大高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大学生们对课程较高的兴趣度,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从而减少网络暴力事件在大学生这一阶层传播的可能性。同时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引发更高关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网络素质教育课程,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入网络素养的培养,并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以新的传播形式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学校发展等事情的关注度。

(三)肃清网络环境,规范法律制度

政府作为网络的主要监管部门,是杜绝网络暴力现象的“第一道防线”,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国情实际与高等教育实际,进行网络素养培育宏观方面的指导,不断加强国家对网络素养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同时借鑒国外有关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方面先进的做法及管理模式,制订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国家标准,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有关机制方面的管理,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

(四)进一步规范网络自媒体平台的运营

社会的高速运转,各大自媒体成为人们首先接触消息的渠道。自媒体兼具传播消息和发表意见的双重功能。有些网络暴力事件往往借此平台应运而生。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网络自媒体平台的运营,必要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控。同时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也应进一步向推送新闻的年轻化、趣味化靠拢。从而提升青年一代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网络暴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