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层方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10-20赵卫玲

黑河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区域地理教学应用

赵卫玲

[摘 要]图层方法主要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概念以及技术来展开地理教学。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言,它具有形象、直观和可操作性强等特征,所以经常被应用于区域地理教学中。本文就“图层方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从“图层方法”的应用步骤出发详细说明了问题情境的设置和图层的顺次构建,并对“图层方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层方法”;区域地理;教学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教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也是较为可靠的一种教学辅助媒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关区域地理的软硬件技术资源储备还不够丰富,致使这部分信息系统无法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与使用,而运用图层方法能够有效改变这一教学现状。

一、“图层方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

初中区域地理讲述的是区域地理的特征,所以,在教学时可以按照“确定地理位置——概括自然特征——分析人文环境——实行持续发展”等步骤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区域位置着手,对当地地形、气候以及资源等自然因素进行分析,这样就能从自然特征直接过渡到人文特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用图层方法进行教学时,应从整体出发提出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层层串联和剖析,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图层方法的价值。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基本点出发引出相关知识,对区域联系进行分析,同时,对各个区域的总体特征进行总结,并借助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例如,教学《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问:“新疆绿洲地区的农民为什么在春旱的时候还盼望着晴天?”这一问题情境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开展后续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2.顺次构建图层

每一个区域都有一定的相关因素,而一节课的任务不单单是学习区域中所包含的一些要素特征,同时,还要将区域要素之间的联系构建起来。传统教学方式大多是由教师来引导和讲述,或是由教师直接把构建的图层呈现给学生,而运用图层方法则是让学生参与到图层监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绘图和识图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要素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把顺次构建图层这一学习任务直接安排在假期、课前等课余时间或者课堂上。

监理图层的主要方法如下:

(1)手工绘制法。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透明胶片或者硫酸纸来手工绘制区域底图。例如,教学《印度》一课时,教师可以绘制出印度的地形图、小麦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等,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十分简单灵活,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板图展示法。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区域要素图层,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来进行要素描绘以及填充,这样就能将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有效构建出来。

(3)硫酸纸打印法。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将选择好的区域图层直接打印到硫酸纸上,以便于学生叠加和使用各种图层,更加清晰准确地掌握知识。但运用这一方式学生的绘图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4)软件建立法。这种方式是借助于ArcGIS 软件来制作图层,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言,其精确度更高,而且在操作以及数据获取上具有较高难度。如下图1所示就是利用软件构建出来的印度图层,在制作过程中要先对相关网站进行访问,下载印度高程数据、印度国界,并对印度主要城市气温以及降水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在百度地图上定位印度,截取印度的底图,在ArcGIS 软件中按照印度国界矢量图层和底图来进行配准,新建点图层,同时,对印度主要城市点文件进行矢量化处理,将其属性以及统计数据进行关联。最后再选择恰当的插值方式来作为空间插值,这样就能有效得到各个要素的插值栅格图。

3.图层叠加拆分

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情境构建各个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体现地理要素的综合性。图层类型主要分为点、线、面等,可以借助以面托点、以点定线、以线穿面等方式对各类型图层进行叠加处理,结合其要素顺序来投影不同要素的叠加图层,之后再对其进行拆分讲解。

4.图层分析与交流

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层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布规律。区域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本就存在综合性和整体性,图层叠加之后的综合图能够反映出相关地理现象。因此,应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时,还要进行层层分析,并基于此进行类推,这样就能更好地把握地理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影响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因素”时,教师可以将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这样就能得知印度农业分布影响因素主要与气候、地形以及自然因素有关。

5.构建知识网络图

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层方法,除了上述几个步骤之外,还要构建知识网络图,以此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来总结与归纳,使形成的知识网络图更直观。

二、“图层方法”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1.合理布置问题和学习任务

从本质上来看,图层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教师一定要对问题和学习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尽可能彰显问题以及任务的开放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把控,这樣才能有效发挥图层方法的价值。

2.建立关键图层

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应用图层方法与使用常规地图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图层经常由学生独立创建,而非直接使用现成的图层。在制作图层时,学生自然会对地图以及地理专题等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绘图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在构建图层时,一般会选择草图或者示意图这两种类型,而对于图层的精准以及美观性教师无需过于苛刻,学生可以用彩笔进行绘制,或者直接借助透明胶片进行描绘,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其呈现出来,充分发挥图层方法的应用价值。

3.叠加处理各类图层

在应用图层方法进行教学时,各类图层的叠加处理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有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学生会迅速地完成,即使是手工叠加也并不困难。但是,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叠加图层依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将学习对象进行合理分解和有效整合,使其与预设教学目标相贴合,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宗文.中学地理教学的“图层方法”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 2017,(2).

[2]林培英.探讨中学地理教学的“图层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4,(8).

[3]肖云好.基于图层叠加的区域地理复习模式[J].地理教学, 2010,(10).

[4]史新强.概念图在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0.

[5]张丽娟.图层法在地理区域图读图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 2015,(18).

[6]姚秀元.试谈“图层叠加法”在地理高考最后冲刺复习中的运用[J].地理教育, 2015,(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区域地理教学应用
分析高中区域地理学习的盲点及策略
区域定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方法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借助GIS辅助手段的区域地理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