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汉全席发源说

2020-10-20王卫华

烹调知识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阳理由

王卫华

满汉全席,有文又称满汉燕翅烧烤全席,清代中叶兴起,为中国古典筵席之冠。但它发源于宫廷菜,还是官府菜?或是民间菜?如果是官府菜,是哪里的官府菜?如果是民间菜,是哪里的民间菜?

一、满汉全席来源宫廷宴

说满汉全席来源于宫廷菜,理由有三个。

第一个理由是满汉全席起的都是宫廷名。说“都是”,是说满汉全席其实分为六宴,宴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看看这六种宴席的名字吧,就知道它是宫廷菜。1. 蒙古亲藩宴,为招待与皇室联姻的蒙古亲族所设的御宴;2. 廷臣宴,每年正月十六日举行,时由皇帝亲点的大学士,九卿中有功勋者参加的宴席;3. 万寿宴,清朝帝王的寿诞宴;4. 千叟宴,康熙、乾隆、嘉庆三皇帝为老年人举办的宴席;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六十大寿首开千叟宴时,康熙还亲题了“满汉全席”四个大字。5. 九白宴,康熙初定蒙古外萨克等四部落时,这些部落为表示投诚忠心,每年以“九白”(白骆驼一匹、白马八匹)为贡,蒙古部落献贡后,皇帝为招待使臣而设宴席,此宴叫九白宴;6. 节令宴,清宫内廷按固定的年节时令而设的筵宴,如端午宴,中秋宴、除夕宴等。满汉全席六宴,个个都顶着宫廷的名字,还有康熙皇帝题词定名,它不是来自宫廷是什么?

第二个理由是满汉全席的食材以东北为主、烹饪技术也是以东北为主。满汉全席上的珍品,大部分是黑龙江地区的特产,如犴鼻、鱼骨、鳇鱼子、猴头蘑、熊掌、哈什蟆、鹿尾(筋、脯、鞭等)、豹胎等,烹饪手法也是满族的烧烤、火锅、涮涮锅在先,汉族的扒、炸、炒、熘、烧手法在后。因为皇族是满人,上述也成为满汉全席来自宫廷菜的理由。

第三个理由是清廷设有光禄寺卿,专司大内筵席和国家大典时宴会事宜。《大清会典》和《光禄寺则例》有光禄寺承办满汉全席的记录。

二、满汉全席源自官府宴

说满汉全席来源于官府菜,理由也有三个。

第一个理由是,有记载称满汉全席是封疆大吏阮元府上的菜。阮元一生经历乾嘉道三朝,被誉为“一代名儒、三朝阁老、九省疆臣”。《清史稿·阮元传》上说,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生于揚州府城一个以文兼武的世家。他的祖父阮堂武进士出身,官至湖南参将。父亲阮承信系国学生,修治《左氏春秋》,为古文大家。母亲林氏也出身于仕宦之家,通晓诗书。乾隆五十四年(1789)阮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授翰林院编修。他当过浙江巡抚,在剿灭海盗上很有成绩。嘉庆十二年(1807)升内阁学士,迁工部侍郎,嘉庆十七年(1812)任漕运总督,驻淮安。嘉庆十八年(1813)六月,阮元督运四千余船,进入山东地界,目睹大运河上10万牵夫的艰辛以及数万饥民的悲惨,提笔写出四十三韵长诗《纤代赈》。嘉庆二十二年(1817),调任两广总督,增建大黄窖、大虎山两座炮台,创立学海堂书院。在他任期内,列强没人胆敢来犯。道光六年(1820),调云贵总督。道光十八年(1838年)因年老多病请求退休,返扬州定居。道光帝许之,加太子太保衔。道光二十九年(1849)他在扬州康山私宅去世,谥“文达”,享寿86岁。

据“仪征风情”《阮元的两位夫人》介绍,阮元爱好美食,得力于第二位夫人孔璐华。乾隆六十年(1795),阮元32岁,任山东学政,八月二十四日奉旨调任浙江学政。这时阮元第一位夫人江氏已去世三年,山东巡抚便出面作媒,将孔子后代、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孙女、诰封衍圣公孔宪增长女孔璐华,配给了阮元。孔小姐不但是个才女,也是美食家。她带过来四位厨师,惹得阮元对美食上起心来。嘉庆十七年(1812)八月,阮元后上任漕运总督后,一日查勘运河河道途经宝应,他对夫人说,宝应德成烧酒坊开了四五十年,夫人何不前去酤一壶以解途中之乏?孔璐华当即停船上岸,找到德成烧酒坊。她深受孔府家酒的嫡传,到酒坊后竟亲自调酒勾兑出一壶好酒回船上,与夫君同乐。嘉庆二十二年(1817)十月,阮元接任两广总督到了广州,广东的粤菜氛围,加上府里正宗鲁菜出身的厨师,还有漕运总督任上淮扬菜的熏陶,阮元对美食的见识大增,阮府的菜更是精美无比。他在两广总督任内曾以阮府菜为基础发展出一道席面,能兼顾满汉人员的习惯,人们便称之为“满汉全席”。

第二个理由是袁枚有此说法。他在《随园食单》中说:“今官场之菜……有满汉全席之称。”袁枚(1716年-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乾隆四年(1739)中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在江苏的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7年,为官勤政廉洁。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是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他的话,可信度是很高的。

第三个理由是台湾作家高阳也有此说。高阳为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他本名许晏骈,字雁冰,高阳是其笔名。他家为钱塘望族。他生于1922年,其父许宝璞为清代秀才。抗战结束后,高阳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他考入国民政府空军军官学校任书记,1949年随国民党军赴台湾,驻居冈山。1957年任台湾地区“国防部”参谋总长王叔铭秘书,并开始进入台北文坛。1962年发表第一部历史小说《李娃》,之后又写出《慈禧全传》《红顶商人》《胡雪岩》和“红楼梦断”系列,因而成为当代知名度极高的历史小说家之一。高阳一共留下89都著作,中国大陆也印行了大量高阳的著作,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形容他的成就。他曾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以及《中央日报》特约主笔,1992年去世。他生前还是个美食家,于2007年出版《古今食事》一书,引经据典畅谈了五千年华夏饮食文化。此书在《河工与盐商》一章中,论述淮扬菜的形成是河道总督追求豪华宴席的结果,书中说驻清江浦(现江苏省淮安市区)的河道总督每年得朝廷水利拨款达450万两,修水利最多用其1/3,其余均被“公款消费”了也。书中说,河道总督府常常举办三天三夜的宴席,由此高阳推断说:“我想,所谓‘满汉全席,大概就是河工上这须三昼夜才能吃完的筵席演变而来。”换言之,高阳既推断满汉全席是源自驻淮安的河道总督府的官府菜,还认为满汉全席发源自淮安的淮扬菜。

三、满汉全席或源自民间菜

说满汉全席来源于民间菜,理由却有四个。

第一個理由是日本学者上田信认为,满汉全席是由八珍发展而来的。上田信1957年生于日本东京都,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毕业,现为日本立教大学(位于东京都,是有名的私立大学)文学部教授,学术方向是中国社会史。他在2012年出版的《中国的历史·海与帝国明清时代》一书中说:“罕见的食材称作八珍。原本只是为了表示种类繁多的意思,但是到了宋代真的可以列举出八样珍馐。到了清代,八样珍馐进一步扩充,出现了四种八珍也就是三十二种珍馐的酒席,叫满汉全席。”

上田信说“八珍”在宋代才有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八珍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周礼·天官·膳夫》也记载:“凡王之馈,食用六谷,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周礼》据传是周朝时周公旦所著,现在一般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

之后,各代“八珍”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上田信所说的清代四个八珍,是指山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与海八珍。对四个八珍的内容说法也不尽相同,常见的说法是:

“山八珍”为驼峰、熊掌、猴头、猩唇、象拔(象鼻)、豹胎、犀尾、鹿筋;

“禽八珍”为红燕、飞龙(产于东北山林中的叫榛鸡的鸟)、鹌鹑、鹅、鹧鸪、彩雀(可能是孔雀)、斑鸠、红头鹰;

“草八珍”为猴头(菌)、银耳、竹荪(竹笙)、驴窝菌、羊肚菌、花菇、黄花菜、云香信(香菇中的一种);

“海八珍”为燕窝、鱼翅、大乌参、鱼肚、鱼骨、鲍鱼、海豹、狗鱼(娃娃鱼)。

如果说食材多、少见就是八珍,那么这是在说满汉全席发源自民间,因为所谓罕见的食材,即野味海味,来自于百姓们的捕获。其中不少在民间并不希罕。

第二个理由是李斗在《扬州画舫录里》最早称满汉全席来源于民间菜。李斗(1749-1817)字北有,号艾塘,一字艾堂,原籍山西忻县,寄寓仪征(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他中过秀才当过生员,却没当过官。博学工诗,通数学音律,善书法尤精戏曲,所著《扬州画舫录》记录了乾隆年间扬州事,共18卷。大美食家《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和封疆大吏、大美食家阮元为此书作序。李斗在书中第四卷《新城北录(中)》记载,当时扬州上买卖街(“上买卖街”是地名)开有不少为官府做饭的大厨房,每天备着五种不同档次酒宴,第一档和第二档皆为“五簋碗十件”,但内容不同(如其中一种是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蘑菇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三至五档为“细白羹碗十件”“毛血盘二十件”“洋碟二十件”,他明明白白地写着:此“所谓‘满汉席也。”

第三个理由是顾禄也持满汉全席民间说。顾禄生活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是苏州吴县人,字总之,一字铁卿。他著有《桐桥倚棹录》,以十二月为序,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桐桥倚棹录》第十卷记录了虎丘山塘酒楼餐饮业的盛况,记载位于山塘斟酌桥的“三山馆”“金阊园馆”“李家馆”“山景馆”等食肆提供满汉大菜及汤炒小吃达170多种,并列出有满汉全席的菜单。

第四个理由是吴正格先生也有此意见。吴正格先生为《中国烹饪》杂志编辑,人民大会堂国宴司厨,新加坡国家烹饪训练中心主任讲师,沈阳满汉全席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中国京江菜系》中认为满汉全席的前身为全羊席,而《清稗类钞》早有记录:“清江(淮安)庖人善治羊。”全羊席正是淮扬菜经典宴席之一。

四、结语

其实,当我们在谈满汉全席、全羊席、全鱼席和全鳝席时,我们的眼光还可以再开阔一点,如日本人知道的中国名宴就不止这些。上田信在他的书中指出的中国名宴有燕菜席(以燕窝类菜肴为头菜的筵席),鱼翅席(以鱼翅类菜肴作头菜的筵席),海参席(以海参类菜肴为头菜的筵席,以下类推),蛏干席,三丝席。他讲此话依据的是《清稗类钞》的记录:“清时宴客,整席者,以烧烤席为第一,燕菜席为第二,鱼翅席为第三,海参席为第四,蛏干席为第五,三丝席为第六。”

当然,除了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二大菜系,不该忘记的还有中国的私房菜,其中最有名的是湖南的祖庵菜、淮扬菜的随园菜、山东的孔府菜和广东的谭家菜,这些私房菜或随文人,或伴府邸,相信它们对满汉全席贡献的份额不少,这在上述阮元一段中也可见一斑。此外,现在可见到的满汉全席的席谱有近50种,由此也可见它一直在民间和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它的民间性是不可忽视的。

猜你喜欢

高阳理由
等风来
十二星座上课迟到的理由
猴官
蒙面枪神之战
秋雨
迟到的理由
那些年,迟到的理由
迟到理由
管他三七二十一
讨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