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量质量体系管理的特点及作用

2020-10-20尚江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14期

尚江秀

摘  要:计量和质量管理工作对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有着不可或缺的监管作用,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产品质量控制最重要推动源泉。计量管理工作做得越到位,企业就越重视质量体系的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能创造出最好的产品与服务。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产品体系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伴随生产技术和制造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任务也在不断加重。该文对计量质量体系管理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分析,希望对企业的计量质量体系管理有所助益。

关键词:计量质量体系;计量管理工作;计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对于企业的生产来说,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这是因为生产的组织是由多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的,属于完整的企业系统。如果其中某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就会对后续工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产品无法达到合格的标准[1]。

计量管理是所有质理管理的基础,是保护消费者权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基础。加强计理管理工作作为非常重要的管控手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内容。这也使企业计量管理中的很多工作事项,具有政府监管的属性要求。因此,该文将就计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现实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也为下一步质量管理体系更高品质和更高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对涉及质量层面的工作和生产环节的优劣性以及相关操作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监测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而这个活动体系是由企业内部来建立的,为了保证这个体系的最终的质量成果,我们就需要用最好的人力资源管理、高品质的设备管理、最恰当的合约管理、高质量的设计管理、高效率的采购管理、高质量的组装管理、高质量的检验管理、高质量的不合格品鉴定与处置,共同来保证输出最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这实际上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流程,对于企业来说,从生产实际出发,需要提供足够的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花费巨大的财力和精力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测与控制,并根据监测和控制结果持续改善工艺流程和系统工程管理,从而达到企业质量的闭环管理。

2 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基于对企业涉及“计量”的生产工序进行监督的必要性,政府计量管理部门对企业选用的计量设备和计量方法提出了严格的规范性要求,从而保证不同企业计量结果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为了达成不同企业计量结果的统一性和准确性这个目标,政府计量管理部门从计量工具是否按统一规定进行购买和使用,企业检测出来的数据是否按规定进行记录分析,并实施造册管理等角度出发,强制采取一系列的抽样检测手段,以便为今后的追溯提供依据。

对于企业来讲,基于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和政府监管的需要,结合生产实际,在政府计量管理部门指导下,按照相关的制度规定和要求,建立自己的计量管理制度,并在执行中通过不断完善,尽可能地将所有计量检测的结果都控制在政府相关法规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从而保证企业自身检测工作的有效性。

在强化计量器具管理的同时,提升计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保证企业计量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在企业计量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还应将自有的检验室也纳入到计量管理部门的有效监测和管理考核中,根据过往的管理经验,持证上岗可以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有关部门不定期地对企业化验或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场操作能力,考试合格后取得颁发的资格证书[2]。

这样,从计量设备、流程管理与操作人员这3个方面,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最终的产品质量的风险可控,从而极大地降低企业选用的计量器具不合格、化验人员操作出现较大失误、数据或结论的分析失准、生产配料出现错误、生产设备不达标等风险。

3 计量管理的规范化标准

在现有的计量管理工作体系中,数据检测和记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材料检测的特殊性、能源计量和产品检验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计量检测实施细则。然后根据细则选用符合要求的计量设备,并进行造册登记。同时将获取的数据按要求编制帐册进行登记,并制定出周期检定计划。在得出最终的产品数据后,向指定的计量管理机构申请检定,如此才能为最后的质量管理决策提供各种依据。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要对生产设备的缺陷进行统计,及时安排消缺,保证生产设备的高效运转。在日常消缺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消缺数量、消缺金额的统计,消缺数量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当消缺成本大于生产设备的折旧成本时,就要考虑生产设备报废及新的设备采购问题。

又以制造企业为例,应对于企业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和返修率进行计量统计,并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规范,如产品合格率至少应该高于96%,低于该合格率的生产线就要从源头上查找问题,需要查明到底是设备问题、人员问题还是流程问题,从而找出企业管理的痛点,并加以改正,从而规范和提升产品生产的质量。

从原材料的进厂检测与分析开始,到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测与控制,再到半成品与成品的检验,都有计量管理工作的层层参与和管控,才能使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先进水平。

只有建立起这样一个政企双方都有效配合和执行的计量管理工作制度,才能保证在计量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而避免在行业中出现规则混乱、各自为政的局面。

4 计量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随着企业在计量工作中涉及的环节越来越广泛,測量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并渗透到了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时就必须改变原有半人工半机械的计量工作方式。同时,随着计量管理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计量管理工作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的潮流趋势。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只有采用信息化计量来进行有效管理,才能更好地节省人力与物力。为此,企业有必要投入资金来开发一个兼容性更强、使用便捷,又能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管理系统,而实现更加规范的整体化的管理。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如果设备缺陷数据采用人工收集,就每天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记录和各类报表报送,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设备缺陷一经发现,就自动上传至安全生产平台,什么时候上传,什么时候解决,数量有多少,都体现在哪些方面,系统都会进行自动分类,从而有助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计量质量的管理。

在制造企业中,部分工艺流程已经采用机器臂或者机器人参与生产,如果某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会导致批量产品出现问题。那么在生产过程中,设置残缺产品阈值,一旦达到阈值就进行自动告警,由监控平台进行修正,如此则会大大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以一个产品残缺率阈值为3%的制造企业为例,信息化手段进行计量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可见,只要在成熟的信息化计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所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组织架构、职能权限和运行机制和从头到尾的检验与控制流程,就能使计量管理真正成为质量管理最佳的监控手段。围绕着计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目标,结合用户的实际需要,企业就能通过信息系统在相关的产品质量生产步骤设定具体的检测与管理要求,并在实际运行中,根据结果不断提升计量检测的管控能力,使传统计量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的突破,计量管理的科学性越高,产品的质量管理的安全性就越好。

5 计量管理的法律保障

计量是国际经济往来和开展贸易的基础,没有统一标准的计量单位制度,没有检验与测量结果的相互认可,就无法达成交易和往来。企业也就无法开展一系列的国内外经济活动。

由于政府的计量管理工作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由此真正体现出了计量管理工作的公信力。因此,所有现行的计量管理制度都是通过立法或行政审批的方式制定的。从而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行,提供了非常有力和有效的法律保障。而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颁发了计量法和实施细则,有着较深厚的法律保障基础。

计量管理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事业,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程度,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进步需要,构建既符合科学规范,又与世界接轨的计量管理体系。在充分考虑现有基础后,最大可能地融入国际贸易与经济交流的需要,与通行的规则和做法进行对接,以此增加相互认可的概率,为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创造更好的发展时机。

6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进度的加快,很多传统的工业产业都必须进行技术升级,进而导致社会高精尖技术产业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但这意味着越来越多與之相配套的企业,必然会从最始的设计开始,就涉及到大量需要计量的数据。而且随着流程下移,各个环节计量数据的测量和精细化程度都会越来越高[3]。

这就需要计量技术与计量设备能够随之更加迅猛地创新发展,才能适应企业的产业和技术进步需要。因此怎样提升计量管理工作中的技术属性,使它成为支撑社会经济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就成为下一步计量质量体系建设与管理工作推进的首要目标和工作要点。

参考文献

[1]翟慧雅.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重要性及要点[J].南方农机,2019,50(18):242.

[2]钟旭坚.浅论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管理[J].机电工程技术,2019,48(8):263-265.

[3]吴喜军.论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标准化,2018(14):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