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

2020-10-20王苏天崔继梅赵阳楠王佳麒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年14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农产品

王苏天 崔继梅 赵阳楠 王佳麒

摘  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基于其特殊的种植环境与方式,赢得了广大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农产品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是农业标准化、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相关农业部门都必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切实以农产品优质、高产为基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促进农业标准化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农产品是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食用产品的安全性、绿色性。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不仅能够推动农业的高产与稳产,促进农民增收增产。现阶段,各个农村地区都将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作为第一要务,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各个地区都需要从其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有效的方式与策略来提升农产品质量,为农业、农村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 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

农产品的质量关系每个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为了重点问题,绿色、健康农产品成为人们的永恒追求,因此,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符合当前农产品的使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农产品的消费安全,维持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的有序性,推动了正常的农产品交易。

1.2 有利于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选择

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受到发展理念、模式的限制,我国农业总体上走的是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即使近年来农业現代化的步伐加快,农业集约化、标准化尚未完全实现,难以在农业活动中用相应的标准与规范来指导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1]。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用相对先进的理念与策略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形成无公害、绿色化的农产品,使得农业生产更为专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改善农村发展现状。

1.3 有利于带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当前,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农业只有突破了其传统的发展模式,才能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创新发展。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过程中,农产品质量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标准化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实现农业的转型。在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农业部门需从生产出发,对农业生产、农产品生产的诸多环节加以严格管理,通过技术指导等来对整个生产过程开展全方位的管理,促进农业生产朝着规模化的方向迈进[2]。

2 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效果不显著

在我国,农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日常的物质供应。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突破了传统发展的限制,产品质量化、产业标准化成为当前发展的新要求。在当前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推进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发展理念等诸多的限制,导致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成效并不明显,存在各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例如毒大米。在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对整个生产过程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同样造成了一些农产品的质量低下,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使农业承受巨大的损失。

2.2 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农业方面的各种投入逐步增多,农业具有了更大的发展契机。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方面的资金与人力投入日益增加,力求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未建立其完整有效的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来对农业生产提供切实的依据与指导[3]。在农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相应的农业部门、生产者缺乏标准化意识,不健全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使得生产缺乏相应的指导。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整个农产品生产技术具有滞后性,使得农业生产存在技术限制,在农业标准化等的制定过程中,常常存在较长的周期限制,这种情况下,农业标准的权威性、实践性匮乏,不仅使得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还影响了农业标准化进程。

2.3 农产品供应体系较为复杂

在我国,农产品的供应周期非常长,如图1所示,在此供应链模式下,中间存在诸多的交易环节,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农产品安全事故,因此,农产品供应模式加大了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的管理与实施难度。首先,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话费、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种植区域内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低下,农产品的供应源头上本身就存在问题,在后续的供应与流通过程中更是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次,在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部分生产厂家为了实现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缺少在加工设备方面的投入,使得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等的污染,也就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2.4 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的农业与农产品市场,常常存在着严重的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匹配的情况。在农产品交易行业与领域,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相关人员,其专业素质往往较低,教育水平与消费习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总体上缺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面认识,再加上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产品市场、农业发展的监督、宣传存在问题,导致农产品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日益突出,无法通过供需信息的把控来进行农产品管理、农业发展策略的制定,农业标准化进程缓慢。

3 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策略

3.1 注重农业投入品管理

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其质量管理水平,相关部门需在日常的工作中重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从源头进行农产品质量的控制,在农业的生产活动中,尽量以区域内的土地条件为基础,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减少农产品中这些有害物质的残留。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应的农药使用规范,以农产品中的物质残留作为评估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从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避免后续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等环节出现质量安全问题[4]。

3.2 提升大众农产品质量监管意识

在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提升其管理与实施水平,必须要提高大众的认识,尤其是要使得大众具有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意识。只有大众具有了基本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意识,才能够在农产品交易、供应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农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积极参与到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来,使得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具有更广的覆盖面[5]。大众农产品质量监管意识的形成要求相关部门需从宣传与培训着手,通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等的宣传,为大众提供基础性服务。

3.3 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国际农产品交易项目逐步增多,各个国家、同类或者不同类农产品交易中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为了提升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有关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严格依据农产品的质量情况,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现阶段,在我国的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中,农产品绿色认证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手段,虽然其标准低于国家标准,但是,在农产品质量管理中同样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完善这一标准,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管理体系,使得这些体系能够与国际相接轨[6]。

3.4 全面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

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具有多部门参与性,这种特性使得要提升农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农业标准化进程,就需要发挥各个部门的联动作用。农产品质量管理需由农业、工商、质检与药监等多个部门来完成,在实际的工作中,各个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够在农业生产、交易的各个环节实现质量管理。

3.5 加快农业标准化的推广实施

现阶段,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视,农业标准化步伐在缓慢推进,一些地区的农业标准化甚至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农业标准化并未达到全国、大范围的覆盖,我国农业生产的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为实现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各个地区的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推广与实施,实施点到面的农业标准化目标,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重要的保障。

4 结语

近年来,农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家对农业问题的关注,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更加重视,各个农村地区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慧.裕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6):81-82.

[2]柯铭华,朱朝枝,谢志忠.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J].福建論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77-184.

[3]陈丽妮.浅议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J].农产品加工,2015(7):72-73,76.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