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10-20吴建国
吴建国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样化 解决问题
数学是小学基础学科,也是必修学科,基于学科特点,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数学学科内容复杂,涉及面比较广泛,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恰当地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此外,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巧设数学问题,为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创建问题情境,优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巧设数学问题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促使学生更好地参與讨论问题的过程,为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时,教师可以设定以下问题:“数字24可以由哪些数字相乘得来,分别指出哪些数字为因数,哪些数学为倍数?”通过设置类似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影响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有着深远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从不同角度思考解题方法。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寻求多种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如在教学《小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计算(0.8+2.3)×4,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如有的学生先计算0.8+2.3=3.1,然后3.1×4=12.4,得出答案;有的学生可以把括号拆开,0.8×4+2.3×4进行计算,结果也是12.4;有的学生利用几何图形将算式转化为计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和,其中两个长方形的长度都为4厘米,宽度分别为0.8厘米和2.3厘米,这种将计算题几何形象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注重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意识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平台,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如此,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数学教师要加强训练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从而实现小学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引儿.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分析[J].学周刊,2019(20).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