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20陆燕玲
陆燕玲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开始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初中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让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学习信心也受到了不小的打擊。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开展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学困生摆脱物理学习的困境。
关键词:初中物理 积极心理学 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指通过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或引导他人产生积极情绪等行为方式取得正面的心理效应。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学科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得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困境中,不仅学习兴趣被逐渐消磨殆尽,学习信心还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对此,教师应尝试应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是学生首次接受系统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而物理学科的抽象性也让很多学生在首次接触该课程时产生了“晦涩难懂”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将正面的心理品质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尽可能地实现抽象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测量的方法,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2.5伏的小灯泡、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开关等组成闭合电路,请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这时,学生会发现灯泡的亮度会随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而改变。同时,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请他们分工合作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在滑动变阻器下电流、电压分别的数值变化,让每组成员根据小组最后得出的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手臂摆动等方式模拟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等。教师通过动手实践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得物理规律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探究的快乐。
二、注重课堂提问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把提问作为课堂的互动环节,且提问往往具有一定强迫性,学生很难积极参与课堂。对此,教师应注重转变课堂提问方式,尽可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增长。
如《光的折射》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定义,并加以应用和判断。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个装有一半水的玻璃杯和一只筷子,为学生演示筷子斜插入玻璃杯中所发生的变化。学生会发现此时的筷子在肉眼观察的情况下就像“断了”,他们的关注点都在“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像断了”这一问题上,而教师可以顺势邀请学生认真倾听后续的教学内容,再来寻找答案。如此一来,教师通过平等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欲望的驱使下积极投入课堂教学。
三、设计小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萌发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都喜欢以自身想法来圈定学生的学习思路,而物理本身比其他学科更具有探究性,学生只有深入探究,才能真正学好物理。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小组模式下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在集体学习中萌发乐观、积极的学习心理。
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实验。首先,教师利用激光笔、平面镜、纸板制作出简易的反射装置,学生可以自由组成课堂实验小组,并根据提前设定好的实验要求来完成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在实验中产生疑问,通过良好互动来调动学生进一步打开物理探究的思路;最后,教师可以请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小组的实验探究成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掘个人的物理学习潜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教师要注重学生了解学生当前的物理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将物理知识转变为有趣具体的意象,还要创设出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投入物理学习,最终实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赖松飞.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物理,2016(8).
[2]杨海荣.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隆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