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阅读情境研究
2020-10-20杨江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师生急于攻克的难点。文言文用语简洁、用法多变、用典较多且距离现今时间较长,致使很多学生有读不懂、理不清之感。若教师依托实物、图画、媒体、角色扮演、朗读等手段,就能给学生营造一个形象生动、蕴养情感的阅读情境,进而了解文言文优美丰富的神韵,真正爱上文言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情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41-02
【本文著录格式】杨江.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阅读情境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27):41-42.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写作书面语,以简洁凝练的文字记录了跌宕起伏的历史发展、意境丰富的文学创作,并将承载中华民族脊梁的传统精神传递给我们。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用典多、虚词用法灵活,且在词义、结构上颇多变化,常使初中学生产生深奥艰涩、疲于学习之感。为了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会学文言文,以调动学生多感官、激发古今情感共鸣的情境教学法被诸多教师搬上了语文课堂,有效地提升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具体来说,文言文的阅读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借助实物,进入直观可感的阅读情境
实物就是我们肉眼可见、触手可摸的真实物品,也是学生获得真实学习体验的载体。初中生正处于思维的转型期,感性思维仍是许多人的主导思考方式,他们常常通过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特点建立自己的认知,进而去理解概念、明白道理,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实地参观等直接碰触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可感的阅读情境,形象地了解文言文内容,在实感体验中建立文言文学习兴趣,在两相对照中重新认知文言文。
以《爱莲说》为例,当我带着莲蓬、莲子、莲藕、莲花、淤泥等实物走上讲台时,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关注的目光。他们带着好奇热切地看着我,不由自主地集中心神进入了课堂教学情境。我开门见山地引出了本课学习的题目,并拿起粉红的荷花说:“同学们,这就是周敦颐喜爱的莲,相信你们在公园里、图片中也多次见过。但你们仔细观察过荷花吗?了解它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吗?”同学们纷纷摇头,求知欲望瞬间高涨起来。我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摸一摸、闻一闻,从而对作者的描绘有了直观感知,为了解作者的心境奠定了基础。再如过去学习《口技》时,我给同学们准备了树叶、纸片、薄膜等实物,请他们试着模仿一些动物叫声或其他声响,以此来了解口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同学们兴致高昂,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自己的情感认识,并顺理成章地进入到阅读情境中。
二、展示图画,营造具体形象的阅读情境
图画是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也是营造具体形象的阅读情境的重要助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图画是实物的异化,因为许多现实物品或现实情境没有条件完全搬到课堂上,那怎么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知呢?各种图片、投影片、粉笔画等就派上了用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搜寻与文言文相关的图画,将艰涩的文字描述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产生具体认知并留存在大脑中,在图画构建的阅读情境中把握课文。
以《核舟记》为例,同学们对用核桃雕刻小船的技艺表示钦佩,也能从课文中找到对于核舟的具体描述,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很多学生难以形成具体认知,为此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幅现代人模仿雕刻的核舟记图片,先是整体观察并用实物比对测量,让大家明白“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大概尺寸,然后放大图片,大家一边对照课文一边观察图片,哪里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哪里是“石青糁之”,接下来又用两幅图画细致地展现了船头苏东坡三人的神态表现和船尾两个舟子的情态,这样就变抽象为具体、变艰涩为形象,利用图片搭建起文言文与学生认知之间的桥梁,在具体形象的阅读情境中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也将“文言文挺有趣”的印象留在学生心中。
三、善用媒体,快速融入通感的阅读情境
现代媒体是文言文教学中创设阅读情境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众所周知,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势不可挡的电教化潮流,这些既有声音又有画面的电教媒体应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将其思维引领到课文情境中,既能引发兴趣又能激发情感并将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形象留存住,在通感中完成学习,效果颇佳。
以《出师表》为例,鉴于同学们对《三國演义》的原著和影视资料比较熟悉的现状,我有目的地截取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三个片段:一个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的片段,配以“卧龙吟”的插曲,一个是白帝城托孤的片段,还有一个是写《出师表》的片段,如此将诸葛亮的线索进行梳理,让学生集中了解《出师表》的背景,使学生对诸葛亮艰难的处境、奋发图强的情感都能产生共鸣。需要注意的是,媒体资料的选用,教师要学会取舍,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或思维建设的培养,扰乱思绪或喧嚣吵闹的必须要弃之,与课文联系紧密的可反复播放,其他的可一次即过;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是不是专心观看、有没有疑惑表情等,如感觉多数同学都皱起眉头,就需要暂停媒体,临时加一些必要的讲解,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媒体辅助计划,以便使学生快速融入通感的阅读情境。
四、角色扮演,再现人物内心的阅读情境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将文言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剧本并在舞台上表演出来,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创设阅读情境的重要手段。因为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喜好热闹、愿意表现,他们对角色扮演的舞台剧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用角色扮演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灵动活跃的表现和思维中感受人物内心和文言情境,在语言和心理的双重转化中了解课文内容和具体的文言文知识,将文言文学习气氛推上顶峰。
以《曹刿论战》为例,我按照课文内容请三组同学分别演出战前、战中、战后三部分内容,如战前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虽然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但同学们准备得很充分,特别是对曹刿的服饰、心理等都进行了展示;再如在与鲁庄公的一问一答中,对于曹刿和鲁庄公的内心也做了很好的诠释。通过这样的亲身演示,学生对长勺之战的背景、当时的战争形态等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种角色扮演的教学情境学生要独立完成,即由学生自己改编剧本、自己确定服化道具、自己排练等,因而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期,这也就决定了每学期只能有一两次的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了。而其他时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读、即兴表演等来代替再现人物内心的阅读情境的创设,也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如《卖油翁》《孙权劝学》《周亚夫军细柳》等很多文言文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创设情境。
五、依托朗读,创设语言表述的阅读情境
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创设阅读情境的主要渠道。文言文用词简练却意境深远,有些并不能创设实体情境或进行角色扮演,就只能用语言表述来创设阅读情境,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感受古文的美。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受,在抑扬顿挫的反复沉吟中训练语感、学习语法、感知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
以《岳阳楼记》为例,范仲淹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在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怎样让学生理解并把握呢?唯有朗读。我先是让同学们听朗读大家的录音,请大家听清楚通假字和不好讀的字词,注意节奏和停顿,并说一说自己听完朗读后的心情;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朗读,一边读一边弄明白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观”“和”“去国”等,一边读一边想象,作者写这些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接下来请同学们交替读,边读边听边思考,哪里对比写景,哪里借景抒情、又抒了什么样的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高尚情操;最后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在学生的大声诵读所创设的语表情境中,字词、句读、神韵一一显露,学生既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又实现了意境、语言等审美鉴赏,可谓一举多得,何其乐哉?
六、结语
由于文言文用语简洁、用法多变、用典较多且距离现今时间较长,很多学生有读不懂、理不清之感。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笔者感觉到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更多的期待,他们更有兴趣学,更愿意学,更努力学了,同时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实践证明,创设贴合的阅读情境可以缩短古人与初中生的心灵距离,可以拓宽文言文教学空间,在情景交融中寓教于乐、高效学习,因而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和学情,将古代文化与先进科技、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种种手段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学生爱上文言文、爱上中国传统文化,以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龙弟.基于句子关系的文言短文教学——以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20(5).
[2]顾海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以2019年江苏省13市中考文言文试题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0(2).
[3]于敏章,汤雨鑫,钟雨婷.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学设计的深度融合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2).
[4]郭得勤.名篇教学PCK·系列九《三峡》教学知识(PCK)的择定与建构[J].语文教学通讯,2019(32).
[5]沈烨,陈国平.初中文言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基于课堂观察的案例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