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
2020-10-20沈国徐
沈国徐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它像一颗红豆一样藏在心底,不断生根发芽。那是生养的地方,也是埋藏的地方。《红豆》里有一句歌词: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是的,这座城所有的一切,生活、亲情、爱情、痛苦、仇恨、快乐,都将随着时间慢慢地老去,墙砖、道路、水管、园林等各种设施也不断地老去。一定先还有个缝缝补补的过程,但终有一天,会发现一切的补救,只不过是手指缝间无奈滑落的沙,可以掂量其中正在逝去的重,却无法将其一一安放。
这是前年我在做门牌二维码的时候,走过村子里一片片已成废墟的围墙时的所感所悟。曾经是一座多么温暖多么热闹的村镇,见证了一群人结婚生子热热闹闹快快乐乐,然后随着这群人老去病逝,逐渐荒凉,最后成为毫无温度的废墟——他们死了,他们心底的城也跟着死了。
眼下我也生活在一座城里,确切地說,它是城中的一个小区。今年年初的隔离,让我对这座我心底的城有更加强烈的创作冲动。
同事间常常会开这样的玩笑,说哪天忽然辞职了,那么保安是与公安最接近的工种。我对小区的保安一直保持着观察的兴趣。在工作岗位上,他们穿着制服,有时还佩戴着橡胶棒。他们守卫着小区的门,或懒洋洋地巡逻着,有时遇到你拿错了钥匙,还会问你:从哪来的?
特别是今年初,他们边量着你的体温,边问:从哪来?要去哪里?有人调侃说现在保安问的都是人类终级问题,连哲学家都没法回答。
我决定写《瑞光城》,把小区的一些问题给收进来,想通过文字去探究一个困惑:以前的问题永远是老问题,就像是历史一样,只是加个人为的密封档案袋把它装进去,再加个解密时限,有时甚至终生保密。
的确,小区的当下,只是用来居住,不是用来改变什么的。刚开始小说题目叫《照旧》,后来觉得太直白了。我又想,要不叫《小区意志》?业主与物业管理,谁是小区意志的终极体现呢?
最后用《瑞光城》做了这个中篇的标题,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具体的小区里,用它去承载,最好不过,就像一唤到人的名字,人就会机械地做出回应。
在这篇小说里,事件的推进虽然有些赶巧,但无巧不成书。主人公虽然被说成他没有什么文化,但什么叫文化呢——大学毕业了就叫有文化,还是有了钱就叫有文化?主人公会哼唱张学友的《李香兰》,这首歌的歌词偏于晦涩,而能哼唱它的人,显然也该是个读过很多书的人,他懂得正直与善良是为人之本,也懂得如何站位才能趋吉避凶。
另一个悲剧人物就是吴永春,他忍辱负重,最后还被逼自缢。作为一枚背负使命的棋子,他要懂得隐藏自己,同时也在积极做局,表面波澜不惊,但都是为了争取完成使命。
黑桃Q就是一个厉害之人了。能在年轻的时候嫁给领导干部,显然要有其过人之处,比如机敏比如某种智慧。而在丈夫被陷害后,以收破烂来掩藏自己复仇的使命,大有革命战争时期地下党员那种隐忍之品质,关键时刻,化身一把扎向敌人心腹的匕首。匕首正是以其短而藏险突于内。
越来越多的小区在城市如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高高矗立,让人觉得明天的城市,可能不再由街道组成,而是小区。它们在分割着城市的天空。小区将成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生活单位,越来越多的故事将会以小区为戏台而上演。有可能会是它以前藏得很深的东西被挖出来,也有可能会是制度完善过程中的利益斗争。它在成为我们城市生活载体过程中,也必然演绎着我们生活中复杂的故事。
责任编辑杨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