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2020-10-20王静娴董虹池
王静娴 董虹池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舞蹈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舞蹈素质的重要路径,良好的舞蹈素质也是学生未来从事学前教育专业不能缺少的。但因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尚处在改革发展期,该专业舞蹈教学存在些许问题,基于此,应依照专业要求完善舞蹈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文章主要分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阐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受到了广泛重视与关注,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来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1]。因此,教师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应认真分析当前舞蹈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根源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以此来保障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教师存在重技能轻实践现象
当前部分高校舞蹈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但因为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只是为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对学前专业岗位认识较差。另外,因为教授的技能专业性较强,但这种“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对“非专业化”的学生来讲并不适合。此外,舞蹈教师教学缺少清晰的目标制定,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失去对舞蹈课程的学习热情,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的提升[2]。
(二)重主导轻主体,教学要求较为笼统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舞蹈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现象严重,进而导致舞蹈教学的开展十分困难。另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基本上都是根据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要求所建立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为了学生可以通过考试来进行舞蹈课程教授。在这样的限制因素下,教师很难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导致舞蹈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笼统地教学。这样会使舞蹈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难度加大,进而使其对舞蹈学习失去信心,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整体舞蹈教学质量。
(三)课程安排与授课内容安排不科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授课时间一般为四到五个学期,周数为十七周左右,而舞蹈教学的课程安排仅为每周两節,这种课程安排难以实现学生们舞蹈能力的提升[3]。另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课程内容上也十分繁琐,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和学习多种类型的舞蹈,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未来实践和工作中做出正确的舞蹈示范与编排,这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难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
二、提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有效性的对策
(一)重视教师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教学开展之前,应深入幼儿园教育机构了解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舞蹈课程教学重新进行思考和审视,使自己的舞蹈课程教学可以真正帮助到学生,同时可以让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真实利用所学知识。另外,在加强实践经验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储备,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的最新资讯和教学理念。积极做好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储备与实践经验积累能够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能力水平,同时还可以使其教授的知识更具有针对性,以便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
(二)以幼儿舞蹈为教学重点和教学关键
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幼儿舞蹈的系统学习可以使其掌握幼儿舞蹈规律与特征,进而提升自身对幼儿舞蹈的表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可以将幼儿舞蹈教学划分为几大部分,然后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其一为律动,也称为“听音动作”,主要就是根据音乐的节奏与力度以及速度等来引导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律动是跟随音乐做模仿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可以给予幼儿一种艺术美的享受,进而陶冶幼儿情操。其二为儿歌表演。儿歌表演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初步歌舞模式,其符合幼儿心理活动特征与兴趣爱好,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唱歌为主,以肢体动作为辅,可以说是一种载歌载舞的方式,主要就是幼儿在歌唱表演时,借助歌词意境来做出简单且富有情趣的动作形态,这样能够帮助幼儿表达出歌曲内容,同时还可以抒发幼儿内心情感。其三为音乐游戏[4]。音乐游戏属于一种快乐的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形式多样且情节丰富,可以有效吸引幼儿注意力,同时还可以使其积极参与其中,有着易教、易学的特征。其四为幼儿表演舞。幼儿表演舞可以反映出幼儿的生活情趣,因为有着极大的参与性,可以使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让其他幼儿进行欣赏,还可以称之为幼儿舞蹈节目,可以设置幼儿歌舞剧或童话舞剧等多种形式。幼儿表演舞载体十分丰富且主题突出,因为有着特定的内容与角色,还有舞台美术的设计,能够全面调动和激发幼儿参与其中,以此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舞蹈学习兴趣。
(三)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加强自主学习意识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舞蹈教师,其应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全新的舞蹈教学理念,实现与时俱进。在此过程中舞蹈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讨论提升舞蹈教学的有效方式,如舞蹈音乐与舞蹈风格以及舞蹈服饰的选择等,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和意见,使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舞蹈教学中。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分层教学,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进行交流与评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构建过程评价标准。舞蹈教师还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肯定学生们的努力,让学生可以找回对舞蹈学习的热情和自信[5]。此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还需要为学生个性发展与选择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这样能够使每一位学生都发挥出自身最佳能力,构建一种轻松愉快的舞蹈教学。可以以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学习,让学生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实现寓教于乐,进而调动学生舞蹈潜能,锻炼学生胆识,让学生可以在舞蹈中大胆表现,以便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四)重视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依照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依照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这是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关键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某校某班共40名学生,他们的舞蹈素质能力相差较大,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运用分层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因材施教,能够促进学生对舞蹈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分层教学即为分组教学,A组学生能力较弱,B组学生能力中等,C组学生能力较强。在分组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这种辅助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加强对尖子生的能力培养,同时还可以使尖子生带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而使学生整体得到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情况设置不同的小目标,同时科学调整舞蹈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完成,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兴趣。另外,教師还需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给予学生客观且公正的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化解分层教学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伤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都可以快乐舞蹈,同时享受舞蹈学习的乐趣。
结合全文,高校教育体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来讲,教师需要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舞蹈课程教学的专业性与实操性,让学生们可以在未来工作中成为复合型人才。在舞蹈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在岗位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使自身能力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周绚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核心技能在儿童合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音乐教育与创作,2017(12):4-7.
[2]陈晶茹.为传道者明道做“四有”好教师: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思政化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6):240.
[3]张天敬.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结合[J].文教资料,2018(15):98-99.
[4]代春洋.微课视域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实证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为例[J].黄河之声,2019(7):72.
[5]盖振华,王雪.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及对策研究:以J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2019(3):25-27.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