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车货供需匹配技术研究

2020-10-20张玲燕

粘接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营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电商、物流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货物运输事业的业务量急剧增多,公路运输运营车辆在国家整体运输产业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配裁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对车货供需匹配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车货供需匹配主体及匹配原则;再次分析了配裁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车货供需匹配运作机理;最后分析了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车货供需匹配关键模块。

关键词: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车货供需匹配;关键模块;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20)09-0189-04

0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物流行业极大程度地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极大地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1]。我国自进入电商时代后,公路运输业务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状态,然而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货运信息不对称、配载率低等问题始终是阻碍我国公路运输系统发展的阻碍。

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物流供需双方的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和整合,实现物流平台中各主体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物流体系工作效率[2]。然而,目前国内物流服务平台数量较多,工作原理和侧重点均有所不同,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信息智能匹配与对接。因此,需要在现有经济发展背景下,对物流平台的运行机制进行优化,开展基于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1 概述

1.1平台运作模式

随着我国电商物流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公路建设投入的逐年提高,公路货运业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3]。实现车货无缝对接成为未来我国货运配载体系提升配载效率、经济效益的重大问题。我国传统货运配载模式见图1所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物流配送业的融合,促使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逐渐成为可能。该体系由物流信息平台为桥梁构建了整个体系进行整合交易的全流程;通过数据交换网络进行货运物流链条中的数据进行搜集整合,为物流链各主体提供车货信息,加快系统相应速度,降低信息获取和应用成本;利用整体平台促进物流货运配载体系交易有序进行,提升整体运转效率。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

1.2 车货供需匹存在问题

1.2.1 服务水平低

当前我国配载型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在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①各主体之间的数据记录散乱,缺乏对物流信息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②缺乏针对物流信息各主体的个性化需求匹配,主体只能被动接收平台提供的统一服务[4];③评价信息反馈制度建设不健全,客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缺乏必须的反馈接口;④缺乏用户激励政策,无法有效吸引新客户以及防治老客户流失。

1.2.2 智能化水平低

货运市场所产生的货运信息来自于不同的货源、不同的车源以及不同的物流线路等,整体而言虽然在配载型物流信息平台的帮助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整合和利用,但是对于真正的智能化物流目标而言,差距仍较大[5]。各个物流配送平台仅能针对某地区的货源和车源信息进行任务发布,然而针对具体的货源类别、车源数据等尚未实现智能筛选和高精度匹配,仍需要通过货主和车主进行手动对接,智能化程度低是导致服务效率低下的根本问题。

1.2.3 缺乏保障

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资金和管理能力,我国当前类似平台普遍缺乏完善的平台保障制度。注册阶段对平台会员的审查制度过于粗旷,对于资质认证、信誉审核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且认证内容过于单一。同时,部分平台所构建的信誉评价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验证,所得到的评估结果缺乏说服力。因此,较容易发生物流链参与主体之间出现对货源、车况等信息的欺骗,造成物流主体的利益受损。

2 配载型平台供需匹配主体及匹配原则

2.1 平台供需匹配主体

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为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智能化、可视化、集成化、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了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运营的可信性[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配载型物流平台能够通过高度集中化的数据集技术掌握物流体系的资金、货物、车辆信息的查询、信息处理、供需关系智能匹配、业务承接、全流程追溯、结算、投保等全产业链业务,将物流产业链各主体以及保险、银行等部门进行有机融合,构建功能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在此体系下,物流链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由單纯的主被动关系转变为物流运输产业链的全方面参与者,通过平台构建的各类标准实现物流业务的规范化、可控化。

2.2 平台供需匹配原则

2.2.1 目标导向原则

以目标为导向,是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供需匹配环节首先需要掌握的重要原则之一。平台中的各主体之间进行车货匹配,首先需要主体对平台进行供需情况申请,之后平台按照平台用户主体之间的供需匹配信息智能化筛选车主或货主,从而保证平台在信息筛选和车货匹配阶段,最大程度上为平台用户提供便利性和真实的数据信息。

2.2.2 系统整体优化原则

系统整体优化原则是保证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后期持续优化达到最佳效果的保证。车货供需系统优化的整体最优目标主要考虑因素有:①货主因素,包括货物的安全保障、运输时间和价格、车辆状况、运输路线等;②车主因素,包括货物的类型、配送成本、安全因素等;③平台因素,包括平台运行和供需匹配的成本与便捷性[7]。可见,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后续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权重分析,优先优化系统及用户需求性最高的因素,逐渐优化系统运营。

2.2.3 规范化运作原则

规范化运营是保证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降低筛选匹配的随机性和误差,从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性、公正性以及合理性的关键。平台规范化运作主要包括对物流供需匹配作业流程的规范化,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筛选和匹配逻辑以及完善的系统作业流程,构建系统运行规范体系和指标体系。

2.2.4 经济性原则

鉴于一般平台有限的人物力资源,为最大程度发挥平台在物流产业链条中的价值,平台应按照经济性原则在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和车货供需匹配过程中,合理优化匹配方法和流程,最大程度保证系统运行的合理性、便捷性,避免系统因过于繁杂的运行流程带来的不必要消耗。在系统优化过程中,不断调整车货匹配调整、组合,达到系统运营的最经济化结果。

2.2.5 兼容性原则

平台系统的兼容性,是衡量系统能否根据车货双方需求以及市场动向进行及时调整的关键。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需要从车主和货主双方角度出发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和供需匹配服务[8]。一方面,平台需要通过更多的信息和数据挖掘市场上更多的车源和货源信息,从而从数据量的角度增大系统的兼容性;另一方面系统需要积极开拓信息接口,在系统数据库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时候,及时连接其他平台用户进行需求对接。

3 配载型平台车货供需匹配运作机理

3.1车货供需匹配流程

对配载型平台车货供需匹配运作的流程进行梳理和构建,最根本目的在于理清配载型供需平台匹配运作的机理[9]。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车货供需匹配流程见图3所示。

3.2 车货供需匹配机理

本文认为未来该类型服务平台的车货供需匹配机理应坚持以满足物流链主体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对物流服务平台车货匹配运载体系进行信息化改造[10],从物流链条中的货运任务、过程、要素等方面对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车货供需匹配机理进行重新定义。面对未来我国物流体系中的海量货运数据,通过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整合,在供需匹配机制下对物流链条主体的供需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车货双方的匹配度并按照匹配度高低进行排序,优先为车货双方提供高匹配度的推荐方案,最终实现基于信息和应用服务的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4 配载型平台车货供需匹配模块

4.1 车货供需匹配模块结构

结合前文对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供需匹配的相关分析,得到图4所示车货供需匹配功能模块结构图。在该体系下搭建的供需匹配平台能够够好地解决车货供需匹配中的问题、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更好地服务物流链主体中的车主和货主。本次搭建的供需匹配模块主要包含业务功能模块和管理功能模块两部分。其中业务功能模块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分为七部分,管理功能模块按照管理方向的不同分为四部分,具体分析如下。

4.2 车货供需匹配功能模块

4.2.1 车主信息服务

车主信息服务模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物流链条中的车主。利用车主信息服务模块,车主可以对货源信息进行查询,同时还可以向平台发布自己的车源信息以及服务类型、车主信誉水平等。车主在初次注册成为系统用户时,需要填写的主要信息包括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营运证、车辆部分信息等。平台对车主提交的信息进行审核,通过之后则车主账号注册成功。车主可以根据自身车辆情况如载重、车辆类型、车辆数量等查询符合自身条件的货源。假设系统无法为车主直接提供货源,则车主的空车求货信息会发布在平台上,其中包括车主的一系列信息以及车主在平台的信誉的等。随着车主在平台交易成功次数的提升以及信誉度的提升,平台会重新审核车主在系统中的优先级排序,平台将根据这一排序为车主提供服务。

4.2.2 在线信息查询与发布

基于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车货供需匹配技术需要支持车主、货主在线进行货源、车源的信息查询与公布。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对自身的车辆、货物信息进行发布,如车辆类型、车主姓名、载重、车辆年限;货物品种、货物规模、运输路线、车辆要求等。该模块的存在能够为系统平台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在智能匹配之外,为系统用户提供额外的信息查询与发布支持。

4.2.3 智能供需匹配

该模块的主要价值在于为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注册用户智能筛选车货匹配服务。该模块在车主或货主注册成为系统会员后立刻开始工作,模块会根据车主、货主的注册信息建立个性化匹配指标体系,利用相应的算法智能排序进而按照排序优先级智能推荐车源或货源。

4.2.4 在线撮合

平台的在线撮合功能,能够帮助系统用户直接通过平台进行撮合交易。系统通过智能供需匹配功能,按照车主提供的车辆信息以及货主提供的货物信息,最大程度上模拟交易匹配,最终按照匹配排序进行匹配度排行,用户可以根据平台的推荐方案结果与对方进行交接。同时,系统还为平台用户提供了交易洽谈界面,能够帮助用户在线撮合以后进一步敲定交易条件,撮合促成双方在线成交。

4.2.5 在线交易及投保

在线交易及投保模块是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共同搭建的在线支付模块。货主在车货双方签订系统协议后,将约定金额的款项及一定的保险金额支付到第三方平台,车主在达到制定送货地点并经由接收方检验货物完整且无其他问题以后通知货主,货主确定交易完成,第三方将款项扣除保险费用之后支付给车主。这种在线交易及投保模式,是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和保险公司长期合作建立的支付模式,能够降低车货及货主的交易成本,保证了货物物流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发展现状,对基于配载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车货供需匹配技术进行了研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物流领域的融合,推行标准化、智能化的现代物流平台成为复合经济发展、满足现代运输体系要求的必然条件。因此,针对我国现有公路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公路货物运载相关技术的研究,能够解决我国公路货运系统中的问题,提升我国公路货运系统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雷,赵先德,简兆权.以开放式网络平台为依托的新服务开发模式——基于中国移动应用商场的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 (1):69-83.

[2]宋志刚,赵启兰.物流服务供应链的研究——从供应到需求的视角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3):14-22.

[3]张子健,陈全朋.基于货运交易的物流平台盈利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8):6-9.

[4]张志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8):180-182.

[5]王蓓蓓,崔杰,孔德财,基于灰色绝对关联度的车货双边匹配决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9(23): 122-125。

[6]吴勇,冯耕中,王能民.我国典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业模式的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0):14-21.

[7]孙晓婷,张立涛,郭忠全.新时代背景下区域性综合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9 (24):92-95.

[8]葛禄青,刘仲英.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服务模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8(5):36-37.

[9]华中生.网络环境下的平台服务及其管理問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2):1-12.

[10]宋娟娟,刘伟.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物流平台运营机制分析——以公路货运平台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5(10):28-33.

作者简介:张玲燕(1986-),女,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句:物流工程与管理。

猜你喜欢

运营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品运营模式及其创新路径
P2P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分析
通用航空医疗运营模式分析
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中国商业WiFi行业分析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