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
2020-10-20何云峰
何云峰
城市化的发展无论怎样变化,城市人口比例无论多少,都仅仅是一个量的概念。城市化更主要的是一种“质性”范畴。也就是,城市化更主要的在于“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概念框架的形成和沿革。
哪怕只有30%以内的城市人口,城市生活方式照样可以确立起来,并作为一种人类生活传统得到绵延不断的保存和丰富。当我们走进古希腊的城市废墟,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类的城市生活方式:完善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供水系统,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很关注居住的环境;发达的洗浴中心,展现了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类需要讲卫生;繁华的街景,意味着人们之间有商品交换和出行交流的需求;奢侈而宏伟的建筑,意味着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在不停地创造文化;斗牛场、剧院等设施的齐备,标志着古代的人们就非常注重娱乐和享受;如此等等。这些古老的城市追求的是宜人的环境、干净整洁的生存特征、交换和出行的普遍存在以及特有文化的积淀、休闲娱乐的丰富等诸多生活质量元素。这些元素构成了自古以来城市生活方式不可缺少的内涵。不管城市人口比重多大,这些基本元素如果不存在,城市本身就失去了意义。无论城市空间怎么变革、人口如何迁移、规模如何扩展、时局如何风云变幻,这些元素才是城市的基本特质。
先说水的元素。水是人类最早打交道的自然物。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开创了文化的最早篇章。这也证明了水跟人类的关系非同一般。人们要靠水才能生存,因此几乎所有的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都是傍水而发展起来的,但水又是城市发展的巨大障碍,甚至是人类生活的破坏力量。于是,城市和水如何和谐相伴,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欧洲数千年的古城里经常会有跟雕塑连为一体的喷泉。这既可以制造美丽的城市景观,又可以解决人们街头饮水之需要。可以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人们辛勤劳动打造的雕塑喷泉,居然可以是直饮水,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感觉。没有内涝,没有水的破坏,只有亲水的惬意和直饮的痛快。这样的水元素在城市生活方式中才成为文明的一部分。城市化过程追求的应该是这样的人化自然形态。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所追求的也正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友好型的城市里,内涝应该成为罕见的现象,否则,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态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完善的排水系统、供水系统、饮水安全系统,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典型内涵要素。当人类把这些元素普适性地扩展到人类居住的每个地方,超越城镇空间的范围,使人类与水的元素“天人合一”,这就是现代城市化的第一内涵。人类居住方式究竟是城镇化的模式还是乡村的模式,其实并不重要。最根本的是城市化要有水这个元素在场。
再说卫生元素。人跟动物的巨大区别之一在于,人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变成属人属性的丰富和发展过程。动物跟人都需要吃喝拉撒,这是维持生命体形式存在的前提,这是无法选择的人与动物的共性生活方式。但是,人类具有超越动物吃喝拉撒样态的独特创造力。原始人类学会钻燧取火,逐渐走向熟食文明。这不是简单的人类生活习惯改变,而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它意味着人类开始过上走向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讲究卫生意味着人类开始摆脱动物式的存在,并创造属于人类自己的生命活动形式。沐浴即是这种属人活动的重要表现。现代城市化过程中,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和普适化,是重要的社会进步。而真正的城市生活方式离开了人类独有的卫生文明,也就称不上城市文明了。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化的过程如果仅仅局限于城镇,那必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悲哀。高质量的城镇化,是要让文明弥漫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这是人类超越动物生活方式的表现。
城市生活方式的另外一个元素是文化的生成和积淀。文化一般被理解为“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在广义上,文化也包含娱乐和休闲等享受性活动及过程。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集中承载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形态、行为规范、艺术文化及科学技术等精神内涵。拥有独特的精神世界是人类跟动物的另外一个重大区别。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点化、改造、重组,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形成独特的人文世界。这是动物本能式的存在无法企及的。城市的人群积聚性使人类文化多样化地凝聚,并在城市变革中不断地得到创新和丰富。所以,城市生活方式是富含文化的人类活动样态。无论是习俗文化、物态文化,还是观念文化,城市化可以集中展现出新锐、高端、雅趣、潮流、多样等特点。在这样的文化特点展現中,城市化才能不断深入和得到巩固。这个过程不断绽放出城市生活方式的独有魅力。而通常所说的乡村生活,则往往较少甚至无法具备这些文化元素。于是,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文化扩散和辐射的过程。
最后补充说说城市生活方式的出行元素。在关于现代城市的诸多印象中,少不了便捷而四通八达的交通因素。这是乡村难以企及的元素。与乡村相比,城镇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出行的差异最大。城镇总是有平整的道路、良好的照明、无阻的通行,这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出行元素最典型的标志,属于城市化的“标配”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乡村实际上也在发生巨变。城乡差距在不断缩短,城镇的这些出行元素正在不断向乡村弥漫。在有的发达国家,城乡差别已经最小化,出行方式的差异也越来越小。出行方式决定着人口和社会流动的程度。劳动方式的改变需要出行方式的革新为前提。没有良好的出行条件,劳动者就难有选择的自由,劳动的被迫性就会增加,劳动的幸福性和享受性就会降低。城市化对出行元素的促进,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在于劳动自由性的提高。而城市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向往的属人存在样式,跟它对劳动幸福度的这种提升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归结起来,城市生活方式要有几个基本内涵元素的高质量发展:水文明元素、卫生文明元素、城市文化元素以及交通出行便捷元素。缺少这任何一个元素的高质量发展,都不是合格的城市化。于是,现代的城市治理,也理所当然应该集中在这些元素的获取、推广和质量提升之中。人类城市化纵深推进的过程,不是在于把人们统统动迁到城镇中去集中居住,而是这些基本元素的普及,城市生活方式的广泛“笑纳”。而这才是笔者理解的现代城市化以及城市管理的真谛!
责任编辑:逯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