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地摊经济发展刍议

2020-10-20周继洋

上海城市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疫情经济发展

周继洋

摘要:地摊经济因李克强总理两次点赞重新掀起发展热潮,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压力的当下,多地出台政策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发展地摊经济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内需及增添城市烟火气,促进社会和谐,但也存在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侵占公共资源,造成税收冲击、政府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要通过政府创新弹性管理模式、鼓励特色地摊发展、培育地摊文化等措施因地制宜促进地摊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关键词:地摊经济;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0.05.011

地摊经济因李克强总理2020年5月28日和6月1日的两次点赞迅速成为热议话题,截至6月5日,两个相关词条冲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其中“地摊经济”话题阅读量达11亿,讨论量17.2万,“全员摆摊”阅读量13.3亿,讨论量29.6万,可见全民关注度之高。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支持、引导、规范地摊经济发展。但不出一个月,随着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地摊经济降温明显。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背景下,研究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地摊经济发展背景与意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020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20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1]包括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在经济社会发展承压的大背景下,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落实“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地摊经济因投入小、启动快、涉及面广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热点。

(一)地摊经济发展概述

地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维持生计、互通有无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宋、明、清三代是我国历史上市井经济较为发达的朝代,《清明上河图》(宋)、《南都繁绘景物图卷》(明)、《姑苏繁华图》(清)分别展示了今开封、南京、苏州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景象,地摊经济是上述城市彼时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进城的主要谋生手段仍然是摆地摊,可以说地摊经济为我国城市化立下了汗马功劳。自1997年北京市西城区成立城市管理检查大队以来,各大城市都陆续设立了城管部门,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地摊经济逐渐萎缩。2004年,中央文明委印发《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拉开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序幕,各地对市容市貌的管理更为严格,在粗放的管理模式下,大量城市以“一刀切”的手段“抹杀”地摊经济。2020年5月底6月初,李克强总理两次点赞地摊经济,并称其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地摊经济迅速在全国范围引起热议。

(二)地摊经济发展意义

地摊经济在今年6月初的热议程度充分说明了其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讨论覆盖面之广远超一般公共话题,可以说鼓励发展地摊经济是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后生产、生活全面复苏注入的一剂强心针。一是缓解就业压力。摆地摊具有成本低、门槛低的天然优势,对学历及知识技能没有过多要求,有意者可根據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经营方向、规模等,且试错成本较低。数据显示,成都放开地摊经营活动两个月,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二是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精准扶贫。摆地摊时间自由度极高,是平民版的自由职业,只要勤劳肯干,或多或少能赚取一定利润,且无须交租金和纳税,是针对中低收入人群最精准的帮扶措施之一。再则,地摊上的物品价格相对便宜,能有效降低消费人群的生活成本。三是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方面摆地摊提高了摊主收入水平,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了消费群体基数,有利于提振内需;另一方面,数以万计的地摊进货消化了积压的库存,并带动了摆摊相关产业发展,刺激了生产端,提升了经济活力。四是增添城市烟火气,促进社会和谐。随着互联网电商近年来不断下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网购习惯,线下消费空间人流减少,实体经济低迷。而聚集着各色摊贩的集市天生具有“网红”特质,能吸引较大规模的人流集聚,增添城市的烟火气,且“集市”作为一种公共空间,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舒缓压力,减轻焦虑,为后疫情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解压窗口。

二、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2017年8月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提出“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地摊经济首次获得合法身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从国家到地方层面,开始逐步放松对地摊经济的限制。202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2020年两会期间,中央文明办明确指出: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促进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上述政策、规定的出台为地摊经济迅速在全国各地铺开奠定了基础。

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已有陕西省、成都、南京、长春等十余个省市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更有不少尚未出台正式文件的城市召开相关工作会议,研究如何支持地摊经济发展。

各地虽因地制宜,政策文件内容不尽相同,或详或简,但皆以“宽”与“柔”贯通全文,包容审慎、柔性监管成为最大亮点,管理精度不断提高,执法温度得以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落实。

除各地政府出台支持文件外,京东、阿里、苏宁、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也纷纷推出帮扶措施,多维度赋能地摊经济。

(三)培育地摊文化,打造城市新公共空间

在线上购物十分发达、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直播购物、造节促销等销售手段层出不穷,传统地摊吸引力已大大降低,尤其是在价格、便捷程度等方面优势逐渐消失,地摊经济要重获新生必须更好发挥其重塑微观社会生态、打造城市新公共空间的作用,即培育出别具人情味的“地摊文化”,让逛地摊成为首先满足情感需要而非物质需要的选择。一是增强城市规划以人为本理念。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在科學研究的基础上,适度延长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政策,或出台更为全面的支持地摊经济发展长期政策,在相关政策中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并保证政策延续性。在未来城市改造、更新规划中将支持地摊经济发展考虑进去,让城市规划少一些宏大视野,更注重从微观角度改善民生,从规划层面保障城市文化多样性,在“千城一面”现象越发普遍的今天,通过充分挖掘在地文化树立起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二是鼓励社区发展地摊文化。推广上海浦东新区花木社区亲子型家庭跳蚤市集发展经验,鼓励、支持更多社区定期举办以亲子交流、邻里互动为主要目的的地摊集市,鼓励更多家庭参与进来,让摆地摊成为增强社区活力与凝聚力的手段之一,而社区地摊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地摊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并广泛被市民所接受。三是提升地摊文化宣传效能。充分利用阿里1688、京东、苏宁、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推出的支持地摊经济发展计划,促进传统地摊经济向“互联网+”地摊经济转型。配合微博、B站、抖音等现代化宣传手段,赋予地摊经济“时尚”“流行”“网红”等新标签,扩大广大市民对地摊经济的接受度与包容度,引导市民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参与身边的摆摊区域的共建、共享、共治中去,最终将其打造成更具人情味的城市公共新空间。

支持地摊经济发展在当下既是应对疫情的无奈之举,也是城市经过快速发展后慢下脚步思索城市到底为谁而建的小步探索。城市发展归根到底要以人民为中心,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地摊经济应在保留“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鲜明特质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充实内涵,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参考文献:

[1]姜慧梓.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十问疫情下的中国经济走势[EB/OL].(2020-04-17)[2020-07-25].http://www.bjnews.com.cn/news/2020/04/17/718056.html

猜你喜欢

疫情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战疫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