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寒蕾与“新工笔”

2020-10-20李振楠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近些年来工笔画呈现出了一种发展的新态势,被称之为“新工笔”。其中以罗寒蕾为代表的“新工笔”女性人物画家在传统工笔人物绘画的基础上,注入了多种绘画形式,打破画种的纪元,将更多的材料、肌理运用到工笔人物,其中不乏对于矿物质颜料的运用对我启颇深,我想到与我所临摹的壁画可以结合。下面,我就结合罗寒蕾的具体绘画深入分析其艺术语言,探寻出自己对于传统工笔人物与矿物颜料结合起来形成的新认知。

关键词:“新工笔”:罗寒蕾: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45-01

了解罗寒蕾是一次偶然,当时我正在画自画像,背景的处理陷入僵局,便想翻看画册从中汲取些灵感,罗寒蕾的《蓝精灵》 -画便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整幅画面只有一个身穿蓝色芭蕾舞纱裙的小女孩跃然纸上,双手摊开双腿并膝蹲坐着,活脱脱像一只小精灵,画面背景整体是淡黄仿古色却依旧不显画面空荡,究其原因,我看到这幅画的背景做出了纱布网纹编织的肌理,既增加了画面背景的层次又使整个画面透气舒服。罗寒蕾巧妙的运用纱布拓印的方法,直接将纱布的纹络印到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条纱布细微的纹理清晰可辩,整体造型呈纵向整齐且有规律,细察其纹理,见渺小细物,却大有乾坤。每一条纹理并非完全一致,其位置错落有致,有的似盘虬卧龙苍劲有力,有的似羊肠小径,极有趣味儿使人越看越想看。可以用唐代朱景玄著作《唐代名画录》中的“妙”来形容。让我想到了研一时材料构成课上崔老师说过的:“幅好的作品从来都不费吹灰之力,都是巧妙且出效果。”由此可见,我的自画像背景也可以参考罗寒蕾的拓印方法来进行。这便是对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创新与再思考。

再次见到罗寒蕾的作品,诚如唐代张彦远所说:“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运思精深者,笔迹周密。”①,再次翻看画作,最打动我的还是作品《金陵十二钗》,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十二个主要人物,整个画面以黑色为背景基调,十二个人分为两大组左右排列,左侧一组三人面朝右侧错落站立,右侧一组则是画面的中心,也称“画眼”。其实罗寒蕾把元春体现的淋漓尽致,元春头戴金丝彩饰,身披朱砂红色点缀宝石霞帔,裙摆百褶拼接且宽大盖过脚面,一身的雍容华贵,而整个人左右基本对称,又刚正不阿,只能端坐在太师椅上。再细观元春的面庞,十二人中只有元春正面示入,脸上的妆容精美细腻,看得出来罗寒蕾在元春的脸上是下了很多的功夫,据说当时罗寒蕾画了很多次元春的脸,直到纸的最高承受能力,罗寒蕾还是不满意,似乎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后来罗寒蕾还是想办法把用废毛笔剪成细短的平头,蘸清水洗去元春脸上的颜色,纸起毛了,就用鹅卵石一点一点把纸的纤维砸进去。这样才又画出来满意的元春。 “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②,这是鲁迅对于《红楼梦》一书的评价,“真听真看真感受”才有来之不易的如此成就。因此,罗寒蕾前后用时三年完成一幅画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近些年,壁画艺术、重彩逐渐兴起,研二下半学期,我们自由研究,我怀着对于壁画重彩的兴趣与创新探索临摹了永乐宫壁画节选,其实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境地,通过看书我知道了,最开始需要准备四开画板、澄板土、像我们前期研究可以用三层厚的云龙皮纸裱褙到四开木板上,把整个四开板包裹起来。这些材料准备好,我们就可以“做土啦。“做土”的方法与制作蛤粉是一样的原理,我们先用温水冲开胶液,并一点一点混入澄板土,整个过程只用胶,不用水,像活面一样把土做成一个小泥团子,为了使每一粒土都能充分混合胶液,我们反复摔打小泥团子100次左右,摔好后一个Q弹的泥团就做好了,并团子放入清水静置过滤掉泥团上的浮土杂质,加水调稀用排刷不均匀的刷到画面上,同样的方法再刷一遍蛤粉,那么,制作壁画的底板就完成了。有了这次的经验,我明白如敦煌壁画,法海寺壁画,克孜尔石窟等都有其触类旁通的原理,临摹固然是一种提升办法,但也要更多的去关注关于岩彩、重彩工笔绘画的特色并融合传统工笔,探索新的可能,有何家英老师和罗寒蕾老师等一些前辈的经验,踩在他们这些巨人的肩膀上,笔者信心倍增。

是的,“新工笔”的时代是必然,需要我们后浪的新鲜体验与尝试。也让我们怀着像何家英老师,罗寒蕾老师那样的敬畏之心,自己去探索与发现更广阔的天空。我相信这是属于我们的创新发展时代,更是我们一展风彩的时代,我们90后曾被称为“跨掉的一代”,但如今我们可以为自己证明,创新吧,后浪!

注释:

①出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文,

②出自鲁迅评论《红楼梦》.

参考文献:

[1]曲婧.简析工笔人物画的继承与创新——以罗寒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 (05)

[2]张彦远.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王朝闻,邓福星.中国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振楠(1995-).女,河北秦皇岛人,在读学生,美术硕士,河北师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