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及价值实现

2020-10-20郑卫光

图书与情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乡村振兴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图书馆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准确定位,发挥资源、人才等优势,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有所作为,进而提升自己的行业与机构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图书馆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72

Public Libraries Achievements and Value Realization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ut forward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ree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compon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evit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cultur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ublic libraries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stitutions.Public libraries need to be accurately positioned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and talents,and make achievements in the five aspects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ecological livability, rural civilization,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well-being", thus enhancing their own industry and institutional valu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public librari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library values.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1]。2018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第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9月26日又公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20字总要求。2019年2月印发的《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把“三农”问题摆在了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具体举措[2]。尽管乡镇文化站是最为靠近乡村、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但乡镇文化站存在的人员短缺、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使得面向乡村振兴的公共文化服务重任自然向上一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上移,文献资源藏书结构最为齐全、信息化程度最为现代化、服务经验最为丰富的基层图书馆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就站在了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位置。本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及内涵,探寻了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定位,重点对公共图书馆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作为及价值体现进行了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建设及内涵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3]。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将乡风文明提到乡村社会稳定有序基石的高度,也就说明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文化建设极高的建设要求。从乡村振兴与文化文明建设关系的内在学理来看,乡村—文化—环境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乡村是文化保护与文明建设的场域,环境是乡村与文化的生存土壤,而文化则为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保护提供了精神动力,也是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美丽乡村的重要资源[4]。从文化建设的视角来看,乡村振兴的文化建设内容涉及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习俗等多个方面,以及生存方式与情感心理等,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5]。而对于图书馆(室)等文化建设者来说,就是要对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战略要求、五大内容的每一项建设要求,寻找和挖掘相应的文化内涵(见表1)及自身机构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

2   公共图书馆与乡村振兴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作为最接近和了解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文化机构,相比较其他机构拥有一支专业结构相对合理、熟悉文化建设与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完善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馆藏体系,其自上而下全覆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更是其他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圍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在服务和活动中体现图书馆所具有的保障信息公平、传承文明、知识传播等行业价值。

2.1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公共图书馆定位

(1)公共图书馆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如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发挥社会教育、信息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向乡村居民提供现代农技、科学普及、市场信息、素养教育等各类知识或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乡村振兴建设者、决策者提供基于丰富馆藏资源挖掘和情报分析的咨询报告、情报跟踪服务,让图书馆既是知识中心,也是信息中心,更是智库中心。

(2)公共图书馆是推动乡村振兴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乡村振兴不但包括物质建设振兴,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振兴,作为全社会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窗口,公共图书馆自然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图书馆通过利用扎根乡村社会的优势,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以下主要工作:为民众提供物理和网络的学习交流、社会休闲、学习阅读的公共空间,经常举办包括讲座、沙龙、读书会、展览等各类公益活动;收藏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献、地方志、当地作家作品、当地人物传记等具有区域性的特色文献资源;结合传统节日、历史事件、名人记事、文化经典、传统工艺,开展各种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跨界融合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活动。

(3)公共图书馆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公共图书馆的价值与作为,不但可以实现对包括农业生产遗迹、古宅民居、木雕、石刻、剪纸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节庆、民俗、礼仪、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挖掘,也包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的宣传与教育。

2.2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作为

(1)面向 “产业兴旺”建设要求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中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任务,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与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产业兴旺的内涵可概括为: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需要,通过农村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的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和产业附加值增强,从而提高农村各类要素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农村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态,并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对农村产业多样化、动态化的需求[9]。针对上述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建设要求及内涵理解,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的是基于自身功能挖掘和文化价值挖掘的产业兴旺之社会责任,具体行动一是可以围绕具体的产业兴旺这一核心发展需求,整合馆藏资源、网络资源与开放资源,面向乡村居民开展基于需求导向的资源推送、科技跟踪、政策扫描、产业分析等情报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情报建设;二是联合科技、农业、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培训等优质资源,面向乡村居民开展技能培训等服务,也通过文化宣传、品牌塑造举措吸引、凝聚优秀人才和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图书馆这一公共资源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品牌价值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的人力资源建设;三是以文化产业为基础,搭建以文化创意、文化动漫等产业为主,融合农业、旅游、服务业等产业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丰富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建设的产业组成及结构,让文化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最靓底色,助推乡村产业建设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2)面向“生态宜居”建设要求的公共图书馆作为。早在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时至今日,生态建设依然是当下中国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宜居摆在乡村振兴战略五项总要求的第二位,也足见其重要程度。从内涵理解来看,生态宜居就是经济、政治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和自然生态五位一体相融合[7]。从建设的具体措施来看,就是要在乡村建设中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维护好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乡村更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图书馆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实现,就是要围绕文化生态这一建设目标进行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生态建设,利用文化资源及品牌优势搞好乡村民宿、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度假区等建设综合体的建设,着力围绕乡村文化文明的传承与保护进行工作延伸,如围绕民族风俗习惯、历史人文景观、祠堂寺庙、口述历史与文化等独特资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助推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和产业升级。

(3)面向“乡风文明”建设要求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题中之义和有效途径[8]。 “乡风文明”也是能够直接解决乡情亲情缺失、熟人社会消失、人与人信任危机问题的重要载体。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图书馆及其馆员可以将图书馆的服务与资源深入到乡村的相关实践中,如可以为党员活动室搭建图书角、举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知识竞赛、搭建党员知识微课堂、传统文化大讲堂等,激活乡村居民在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性,以多元化的乡村文化传承创造主体来协同培育文明家风、文明村风、文明政风、文明校风来,以最终带动乡风文明,进而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嵌入乡风文明之中[9],增强新时代的乡村文化自信,培育激昂向上的乡村精神,凝聚乡村振兴共识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乡村文化现代化[10]。

(4)面向“治理有效”建设要求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法治有效,也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及其馆员有义务开展“送法进乡村”“法制大讲堂”等活动,协同有关政府机构做好法制宣传等工作,深度协同参与到法治强化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之中,发扬公序良俗,积极搭建有助于各类组织都能有效参与、充分发挥作用、协同解决当地发展问题的各种平台和渠道,尽力满足村民健身、娱乐、教育、文化、金融、司法等多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乡村治理走向“法制”的转变。

(5)面向“生活富裕”建设要求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11]。公共图书馆及其馆员需要牢牢抓住就业增收这个乡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发挥图书馆在文明传播等方面的优势和已经建成的全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开展精神文明方面的科普宣传、疾病预防等讲座、展览等活动,在生活富裕的精神富有层面下功夫,利用圖书馆把丰富的资源和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传递到整个乡村及社会,推动心灵与生活的同步富裕。

7   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乡村振兴建设中最靠近建设一线的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面向乡村振兴战略20字具体建设要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具有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内容的综合性、服务范围的区域性等特点,是乡村振兴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文化建设机构,通过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信息服务职能、文化休闲职能、文化治理职能,能够在多个层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建设,多领域的服务探索和服务模式构建,可为乡村振兴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积累双赢的实践经验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亚华.开启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EB/OL].[2020-07-01].http://www.gmw.cn/xueshu/2018-10/22/content_31801938.ht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20-07-01].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9/content_5366917.htm.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20-07-0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4]  李军明,向轼.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重构[J].广西民族研究,2018(5):95-103.

[5]  张国民,刘芳,刘旭芳.论新农村乡风文明之系统特征[J].系统科学学报,2013(2)90-93.

[6]  周锦,赵正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8(9):9-15.

[7]  刘奇.乡村振兴需要第三次动能转换[J].中国发展观察 2017(12):37-38,47.

[8]  李世勇,赵文良.为文明乡风注入源头活水[J].奋斗,2019(2):33-34.

[9]  唐兴军,李定国.文化嵌入: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现实路径[J].求实,2019(2):86-96.

[10]  夏锦文.以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振兴[N].经济日报,2018-12-28.

[11]  徐绍峰.“生活富裕”应从何处入手[N]. 金融时报,2018-07-12.

作者简介:郑卫光,男,福建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20-07-20;责任编辑:柴若熔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公共图书馆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