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学校翻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0-20赵莉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翻译硕士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是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对翻译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改革,可以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视听和实践的角度提升高校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只有紧跟技术进步,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调整各种主流技术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比重,与时俱进,才能使专业建设在产业主流技术变化中进退自如,保持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翻译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翻译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偏重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在讲解理论, 而相应的实践过程一笔带过,甚至不提及,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却不知道有什么用、 在哪里用、如何去用,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理论课内容多余实践操作。教师多采用单向教授,课程内容多为记忆背诵,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理解甚少,理论课占比较重,理论课成为教学的重点,翻译实操成为理论课辅助。学生对于翻译技术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高校阶段的学习,较多的记忆背诵相关理论,并且在考试后就忘记,动手操作能力缺乏,真正运用翻译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和专业设置的初衷相违背。另外,一些课程的设置与学生实操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需求不匹配,对学生的帮助甚少。

3、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由于一些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背景与翻译硕士不相关,导致这部分学生应有的翻译基本知识欠缺,硕士阶段需要补本科的课程,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4、翻译硕士教学缺乏教学媒体接触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料,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演示性的课件,教师单方面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执行力。

二、翻译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1、资格认证教育,包括国家、行业和著名厂商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通过已有的资格证书体系,再多设置翻译相关资格认证,敦促学生考取证书,为学生日后就业铺路,使学生的翻译技能与社会要求的职业技能相匹配。

2、高等院校的课程涉及要实现理论和实践同步并且匹配。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学生未来的工作需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摒弃填鸭式单方面的讲授,鼓励学生多提问多互动,将翻译实践作为课程的核心,鼓励学生多动手,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将理论付诸实践。

3、课程体系优化。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依据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应将重点放在专业的核心技能,改变传统的和不符合时代的课程内容,相近或类似的课程合并,提高课程的有效率。面对翻译硕士专业应用型很强这一特性,理论性过强的课程可以删除,翻译硕士专业重点在于实操性,教学理念应重实践,理论作为辅助,颠覆以往传统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另外,学生应发挥主动性,做课堂的主导者,积极思考积极动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学习资源。

4、改革专业实习模式与内容,提高培养质量。学生有了真正的实习经验,再回到课堂的学习中就能有的放矢,有目标地、自主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项目设计与开发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同步更新企业项目内容。课堂教学应接轨企业实践,高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培养方案、实践器材、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内有经验有资历的人员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并邀请他们为学生教课,将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企业项目挂钩,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聘请企业优秀翻译从业人员来校,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教学,以实际案例、 项目、为核心开展教学, 并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规章制度, 培養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5、项目整合”阶段,采用“企业模式、真实项目”教学模式。企业工作人员参与到高等院校学生实践课程中来,把握翻译发展形势,保证学生翻译硕士的实训,与企业沟通合作,将生产和教学深度融合,教师以“客户”的身份出现,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训课程,熟练操作企业以往的项目,同时学习新技能,从而有助于毕业后于企业衔接工作。企业、学校、学生都应充分保障各方利益,完善保障机制,在企业的助力下,更新学校翻译设备,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输送才能匹配可以胜任工作的学生,学生为企业效力从而促使企业项目完成并得以盈利发展。

6、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

把关好招募教师环节,在招募翻译硕士教师环节实行教师人才储备计划,提升翻译硕士教师专业化水平。专业对口,倾向于翻译专业背景的教师,他们对翻译教育的理解更加到位。另外,应该增加在职教师深造学习的机会,帮助在职教师进修,为其搭建工作交流的平台。

三、结论

翻译硕士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翻译硕士”的培养模式加强硬件投入建设,教师可以提前接触新形态的翻译硕士知识,并通过实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专业教师应高度重视翻译硕士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制定符合时代和学生特点的教学实施方案,并在教学之后进行考核评估得到反馈,对现有的教材和课本进行完善和开发。

翻译硕士”的培养模式的建设就是要针对就业要求,应着眼于学生日后从事的岗位,专注于实践型实验教学。翻译硕士”的培养模式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多种不同层次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的加入,校方和企业联合培养,将学校与企业连接起来,一方面学校吸收到先进的行业动态,也为企业用人直接输送了人才,学校与企业建立起良好沟通的桥梁,从而培养出真正可以贡献于社会的优秀学生,让学生实现自我职业理想,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翻译硕士”的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静.校企协同机制下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12).

[2]曹万忠.创新型翻译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5(27).

[3]李苏强.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老区建社,2013(12).

作者简介:赵莉(1964-),女,汉族,黑龙江呼兰人,硕士,专业学位负责人,职位:翻译硕士,职称:教授,硏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口笔译。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