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问题及建议
2020-10-20张秀花
张秀花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一种重大的转变.集中支付电子化是需求牵引以及技术推动相互作用的结果.财政部和人民银行仔细研究了发展趋势,结合目前财政资金管理的现状,做出了科学的安排和集中部署.推行支付电子化管理势在必行,目前试点省市的部署工作顺利推进,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全面推广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本文讨论了改革中需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对大力推进支付电子化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层推进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
一、基层推进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纸质凭证传递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
随着财政资金总量的增加,整个纸质凭证传递过程将耗时较长,在大多数市县,可能路途遥远,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就会导致预算执行过程效率低并且成本高。近年来,发生了多起资金安全案件,如伪造纸质文件和印刷品的案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支付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已经存在,在当前的信息技术管理中,它已不能满足财政资金安全的要求。
(二)降低了三方对账及清算效率
目前,三方对账主要是手工进行,发票很多,业务量很大,对账完成后需要移交中国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需要把国库清算的凭证在16:30前送到中国人民银行,17:00完成中国支付系统清算,并对银行文件进行审核,中国人民银行也应该检查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三方之间的文件也需要进行人工传递。每日要进行人工传递、单据核对和数据处理,代理银行,每天的代理时间是有限制的,通常是12:00或周末之前,代理行可以办理支付业务。
(三)票据及原始凭证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在目前的支付方式中,纸质凭证单据基本上都是人工签字和盖章的,考虑到新员工招聘过程中的参差不齐,预算部门的改革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人员的素养,内部控制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执行效率低下,管理不到位。
(四)电子化档案管理水平低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全国财政部门也建立了信息系统,很多业务都是线上运行,按照管理要求,基层财政部门也需要设置管理中心,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全部信息都整理为电子档,方便进行查阅。但是,对于电子化信息档案的管理并没有与时俱进,而是落后实际业务的发展。
(五)财务人员对财政信息化建设认知不够
通过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各单位财务人员都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不需要专业会计,而是由外部代理记账,但是其对于财政有关的问题涉及整个电子支付过程不熟悉,从而影响支付进程。考虑到国库部门人员普遍学习不够,适应性相对较低,从财政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以来,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接受了集中操作系统的培训。此外,他们还存在理解程度不足,这将影响系统的运行和效率。
二、基层推进改革建议
在中央电子支付体制改革背景下,要加快金融机构互联网、电子支付和信息交换速度,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应考虑以下方面:
(一)要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并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首先,必须建立可靠实用的电子支付和交易管理系统,如电子打印管理,建立电子管理系统、电子接口规则和一套规章制度,恢复电子支付管理模块的支付秩序,使之相对独立。内部控制过程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财政资金要加强管控,弥补管理上的漏洞。
(二)取消纸质凭证流转
电子支付不需要打印纸质的书面文件,这降低了管理费用和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只需要通过电子数据传输的预算执行系统进行转账清算,可以在5分钟内注册并付款,极大缩短了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之间信息传递和文件的支付周期,预算单位可以在不受时间限制整天办理业务,可以24小时进行网上支付,这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效率和资金运行效率。
(三)要建立以电子凭证库为核心的财政国库电子支付系统
财政部电子支付支持系统需要不断完善,对原始单据直接支付的核查是关键。由于电子支付管理系统不完善,无法实现完整的电子支付流程,每年的实际支付时间比规定时间要长,同时可能为非法支付创造了条件。为了防止更改和替換原始文件的可能,需要建立可靠的财务安全线。
(四)要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升国库管理水平
财政部中央支付系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核算相结合的产物。这种模式,能够保证中央现金支付系统的效率实现“集中管理”,有效应对“效率”和“地域性”的困难,很大程度上,人工会计已经转变为电算化会计,可以合理避免财务信息的不对称,这就要加快人民银行与代理银行信息交换效率,进一步压缩清算时间,加快城市和基层财政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进程,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
(五)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电子化档案管理办法
虽然在基层信息技术领域、金融领域的创新不断,但还是需要不断改革会计制度,加快电子化进程,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这对档案管理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改进电子文件管理的方法,对加密文件进行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六)要加强县乡两级单位财务人员及代理银行的业务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意义
提高财务人员对电子支付业务安全意识、支付标准化意识和系统管理意识,地方政府要对预算单位和代理银行的电子化操作流程进行培训管理,确保国库支付电子化改革成功。
电子支付的改革,不仅仅是纸质单据的收回,实际上是金融业务的一种变革。财务审计、会计核算、文件处理、印刷等都需要提高效率。此后,单位可以高效完成支付流程,实现资金配置自动化水平,提高预算执行效率,通过电子支付方式,真正实现价值交换链管理的转变,通过建立安全的支付系统,财务部门应将财务信息传送至其他非纸质操作系统和办公室。
参考文献:
[1]李慧.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规范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22).
[2]王亚.国库集中支付电于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基于预算单位视角[J].财经界,2018(1).
[3]姚莉.基层财政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