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角下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框架构建
2020-10-20余飞
余飞
【摘要】营商环境作为当前热点的话题,各地区均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但是在政策落实的情况仍旧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因为其性质决定需要利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特点做到全程监督和保障。目前我国政策落实审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新型国家审计类型,面对新的环境在理论与实践上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为促进相关政策的更好的落地,借助“三维”视角,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营商环境;政策跟踪审计;审计框架
一、引言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需求,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推力。自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放管服”改革会议上首次提到了中国在营商环境的排名,此后营商环境便成为了国内商事改革的发力点和议论不断的热点。被视为“放管服”改革2.0标志的营商环境在我国已经被赋予了重要意义,根据《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我国再次成为世界上营商环境进步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近年来国内各地推出一系列改善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不可否认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但同时当下部分地区在政策落实情况仍在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起到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和保障作用,进而维护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稳中有深的推进、促进国内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跟踪审计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营商环境的概念与界定
“营商环境”一词源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关于各国经济体营商环境评估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它是指市场主体在生命周期全过程中所涉及的与经济环境、法治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等一系列外部条件的总和。
(二)选择政策落實跟踪审计的原因与相关概念
由于政策落实往往具有广泛性、持续性等特征,因此需要跟踪审计对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其次政策跟踪审计具有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的特点,不仅监督政策是否得到执行,还要评价执行的效果、效益性,以宏观视角发现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三维”视角的起源与框架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作为公共政策审计的演化,可从与之类似的“形式、事实、价值”三个维度进行审计。“形式”是指出台的政府相关文件、落实的相关措施、建立的相关机制;“事实”则是指相关政策实际执行情况、是否真实落实以及实施进度;“价值”则偏向于绩效的考核、对政策落实情况效益性的评价。
三、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跟踪审计框架构建
(一)明确审计的目标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如今拥有了43项二级指标,早已不是代表每个地区的某一项成果,而是宏观代表着这个地区综合情况。因此在确定审计目标时,可以利用逻辑树等方式将宏观目标分解的切实可行。在除了使用传统审计方法外,必须时需要根据审计的具体事项创新方式方法。借此来掌握当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情况,发现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政府提供相关的建议达到完善优化相关政策体系的目的,促进政策顺利高效的落实。
(二)制定审计的程序
首先应该确定审计小组,需要对相关政策情况熟悉的成员参与或者对参与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其次规划审计流程确定审计计划,可以与相关专项审计小组合作,共享审计资源。在审计方法的选择上,要清楚每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之处,可以利用统计专家的工作,必要时信息系统大数据也是可使用的审计工具。得出审计结论后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制定优化方案,形成审计经验,公告审计结果。
(三)确定“三维”视角审计的内容
在“形式”维度上,国务院出台了如《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以及刚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文件。审计小组可以基于此类相关文件,重点审计被审计地区是否设立了有关领导小组,是否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相关工作制度是否完善,避免产生与政策落实目标相偏差等问题。
在“事实”维度上就是根据相关政策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政策落实情况是否存在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政策落实的效率。针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首先可以依据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相关指标来进行评价,如:开办企业需要的程序、费用、时间等。也需要结合本土实际情况来设立一些评价的指标,如: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财政收入等,借此评价与推动政策更好更恰当的落实。
在“价值”维度的评价上,整合前期所有的资料,利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价,选择重点审计对象的绩效做出评估,确定政策落实情况是否达到预期,在效率效果上能否达到满意。此外还需要对受益对象的看法进行收集,如果说“形式”上是否达标是顺向审计,那么对受益对象的调研则是逆向审计,双向审计使得结果更具可信度。
四、结论
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职能转变新的发力点,是经济发展力新的突破口。政策落实的特征决定了需要利用跟踪审计对其进行监督和保障,本文利用“三维”视角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构建了新的审计框架,有利于清晰审计流程、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结论。尽管该框架还存在不够完善不够详细等缺点,但是仍可以为实务操作中提供一种开创性的审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郑石桥.论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J/OL].财会月刊,2020(13).
[2]李亮昊.广东省“放管服”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淄博市审计局课题组,侯全明.“三维”视角下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分析[J].审计研究,2016(1):22-28.
[4]贾文博.“三维”框架下地方政府债务去杠杆政策跟踪审计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