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留学生辅导员沟通技巧

2020-10-20高婧璇

商情 2020年38期
关键词:情感沟通跨文化适应

高婧璇

【摘要】2020年初突发公共事件对我国高校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为例,从突发事件期间留学生面临的问题入手,就辅导员有效发挥沟通对帮助留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文化等层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发挥留学生辅导员在国际教育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学生辅导员;跨文化适应;情感沟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和国际影响力增强,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留学目的国,对于树立文化自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所在的沈阳建筑大学凭借建筑、土木等学科特色,目前有来自38个国家的500余名博士、硕士、本科及汉语言学习的留学生在校学习。面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华留学生出现各种生活和学习的问题,需要辅导员帮助解决,现就突发事件下辅导员沟通技巧进行探究。

一、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留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跨文化适应(cross cultural adaptation)”的含义是指在某个社会文化中,非本文化的个体或者群体在心理和文化上对该社会文化的适应和学习。对于来华学习的留学生而言,跨文化适应问题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体现在生活、学习、心理、文化等多个维度,而突入其来的突发事件进一步对在华留学生的适应造成挑战。笔者所在学校正值寒假期间,大部分留学生已经返校回国,但是也仍有部分留学生滞留未归,这两种人群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离校回国的留学生群体

该部分群体还可细分为应届毕业生和非毕业生。对于非毕业生来说,主要担忧延迟开学对于教学以及签证造成影响,特别是对于初到中国的大一新生,尚未适应在华生活,对于各项管理制度也尚未完全了解,这种不安全感更加明显。对于毕业生来说,主要担心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学位授予无法正常进行。

2.留校在沈留学生群体

根据防疫管控措施要求,居住在学生宿舍的留学生不能离校,校外居住的留学生也需要定期报告健康状况与行程,这些举措对于来自美洲、非洲、欧洲等坚持个人主义价值观、习惯自由的学生来说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文化冲击。心理层面,由于远离家乡,加之社交媒体对情绪的放大效应,该群体也普遍产生不安全感和思乡情绪。生活层面,受物流暂缓以及企业停工影响,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受到影响。

二、突发公共事件期间辅导员的情感沟通更为关键

和我国在外留学群体普遍“抱团取暖”不同的是,在华留学群体来自不同国家,本身具有不同的文化以及宗教背景,加之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同侪压力更加明显。相比同学和任课教师而言,辅导员和他们交流相对更多、距离相对更近,能够给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同时也是他们情感诉求的主要对象。特别是在疫情这种突发事件面前,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留学生的安全需要和情感需要明显增强,辅导员成为了学生与学校建立信任关系的最重要桥梁,情感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高校角度来说,应防控要求出台各项硬核管理制度,需要通过辅导员情感沟通辅助进行柔性管理,从而达到更好效果,使留学生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突发公共事件期间辅导员情感沟通的有效技巧

1.生活层面,树立服务意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留学生辅导员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老师形象,从“管理者”转变成为“服务者”。在树立威信、严加管理的同时,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满足留学生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我校将责任安排到人,成立互帮互助小组,辅导员主动帮助同学们代购日常用品及收发快递,在充分尊重留学生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每周采购食品蔬菜,以保障日常所需。通过坚持辅导员主导性和留学生主体性相结合,通过主动服务调动留学生接受制度约束,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获得了留学生的理解和支持。

2.学习层面,加强积极引导。

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我校通过延长注册入学时间、在线课程、灵活安排毕业答辩等方式,保障“停课不停学”,为留学生提供了较为有效的学习帮助。留学生因跨国求学,本身就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对于得到外界的认可与表扬的需求比较强烈,需要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做好沟通,最大程度地鼓勵和赞美,有技巧地指出其不足,并给予希望和指明方向。

3.心理层面,增强情感共情。

实现辅导员与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是换位思考,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差别,留学生的言语行为和中国学生有所不同,需要辅导员站在学生的立场,准确感受学生的情绪变化,传递包容、接纳的正面情绪。突发公共事件期间,我校分时段设置了24小时心理疏解专线,全天候接受国内外留学生的情感诉求。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辅导员结合自身经历,和学生交流异国求学时毕业季的课业压力。联系校医院运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防疫知识讲座,开通陪伴就医的绿色通道,帮助学生舒缓紧张情绪。另一方面,通过思想引导和组织活动等方式,防止学生情绪受到社交媒体的过度影响。

4.文化层面,实现互信互爱。

留学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东亚地区留学生有着相似的文化圈,相对容易沟通,来自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留学生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沟通时需要“对症下药”。本次突发事件持续时间较长,经历了中国的春节、西方的复活节等多民族传统节日,庆祝节日既是文化交流的良好契机,也是消除隔阂的有效方式。春节期间,应突发事件防控要求,我校辅导员组织线上文化活动,推介中国传统文化节目,在丰富留学生业余生活同时传播了中国文化,让留学生理解和配合突发事件期间的各项规定。同时,鼓励同学选修汉语选修课,通过语言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增加其与学校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安然.跨文化传播与适应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刘点点.来华留学生的情绪智力困境初探[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04):87-90.

[3]张娜.思政工作中高校辅导员情感沟通技巧探究[J].商情,2020(07):283.

猜你喜欢

情感沟通跨文化适应
在邕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的实证研究
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开展幼儿教育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开拓幼儿思维能力
谈谈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跨境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研究
留德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